桃園自然環境介紹



台灣西部在桃園附近,遍佈著高度不等、上覆紅土、狀如扇形之礫石堆積層,形成階梯狀排列的河階台地。這些礫石堆積層的岩性相差不大,主要由下部的礫石層與上部之紅土層組成,礫石主要為白色石英岩,暗灰色矽質砂岩、淺灰色砂岩,另含少量黑色玄武岩,紅土層風化徹底,幾乎不見任何礫石,岩性的如此相近可指出其沈積來源的相同。

在礫石堆積層以下之地層主要為楊梅層,楊梅層主要由礫石、砂岩及泥岩互層組成,以砂岩成分較多,楊梅層受到構造擾動,因此礫石層以不整合的形態覆於楊梅層之上。

市川雄一(1929)首先指出此扇狀台地群是由古大漢溪沖積而成,不同高度之台地面則是古大漢溪不斷遷移、下切形成之結果。

結論

(一)不論利用地質演變或地形演變的角度來看,都指出一個事實:大漢溪的確由西南向東北遷移。並可由以上的研究結果知道大漢溪的河道變化,及其變化年代。

(二) 由礫石堆積層與其下頭嵙山層的接觸關係與頭嵙山層本身基底面的形貌,或可推論如下:在表層的礫石堆積形成之前,本地區可能已存在一扇狀三角洲,隨著構造運動造成的地殼抬昇,此一扇狀三角洲受其影響,而使地層褶曲並造成不等量抬昇,使古大漢溪漸次往中北方移動,並切割著已受構造運動所擾動的舊扇狀三角洲,同時覆著礫石層於其上,逐漸形成今日的形態。

(三) 大約在三萬年前,古大漢溪在鶯歌附近為古淡水河所襲奪,轉而流向台北盆地,現今的桃園台地即為古大漢溪被襲奪前之河谷,以此寬廣之河谷而今僅存數條流量甚小的小溪流,實為襲奪作用之最佳寫照。
以上資料參考網站http://gis.geo.ncu.edu.tw/research/geomo/TAOYUAN.HTM


以下資料參考網站 http://www.thes.tyc.edu.tw/envedu/90taoyuan/htm/a2.htm

地形氣候篇-地形變化景觀豐
在台灣各縣市中,桃園市的面積雖然不大,但由於東南山地受到造山運動(地殼抬升和擠壓作用)的影響,加上古石門溪(今大漢溪)的沖積與改道,以及各種地理、氣候條件的影響下,發育出山地、台地、丘陵、河流、海岸等豐富多樣的地形景觀。
      
一、在地形方面:
  山地與台地的劃分,大致以大溪鎮的溪洲山脈為分界,從石門水庫南側的石門山向東北延伸,包括溪洲山、草嶺山、白石山、金面山等,海拔高度多在三百至六百公尺左右。其中大溪鎮頭寮陵寢後方的草嶺山,由玄武岩所構成,是台灣本島難得一見的「盾狀火山」,與台北大屯山區的「錐狀火山」不同。

    
    桃園縣山峰台地河階圖

        
        從大溪老街望溪州山脈


                  桃園縣土地發育史

(一)「山地」:在界線的東南方,佔桃園市面積將近五分之二,越向東南高度越高,最高峰是和新竹縣的界山-雪白山(高二千四百四十四公尺)。
 
位於福安國小後方的草嶺山           從上巴崚望玉峰溪上游群山

(二)「台地」:在界線的西北方,地勢比較平緩,分別屬於林口台地、桃園台地和湖口台地,佔桃園市面積的五分之三,是台灣面積最大也最完整的台地,高度都低於四百公尺,以店子湖台地上的乳姑山(三百八十九公尺)為最高點。
 
龍潭乳姑山                  從乳姑山望桃園台地

(三)「河流」:桃園市雖有二十多條河流,不過除了發源於雪山山脈的大漢溪為主要河流外,其他都是發源於台地的河流,水量少而流路短促,像扇子形狀一樣,順著台地傾斜的地勢,單獨向西流入台灣海峽,如南崁溪、老街溪、社子溪、霄裡溪等。
     
     舊日的大漢溪

(四)「海岸」:呈現從東北東到西南西的弧形走向,北從蘆竹區的海湖,南到新屋區的蚵殼港,全長約四十三公里,除了海湖、竹圍和河流出海口有礫石海岸外,大部分都是沙岸。
二、在氣候方面:
  桃園市氣候受到季風的影響最大。東北季風從九月開始,到隔年三月左右,風力強而氣溫低,尤其以沿海和台地高處的風勢最強;西南季風從四月到九月,風力較弱而天氣晴朗,不過午後多雷陣雨,尤其七至九月常有颱風。

 
桃園市的地貌與氣候

  全年的平均溫度約為攝氏二十三度。平均年雨量在一千五百到兩千公厘左右,東南山區最多可達三千五百公厘,越往西北海岸雨量越少;雨量以夏季較多,但冬季下雨的日數反而較多。
                 桃園市年降雨量分布圖
         

  當強勁的冬季寒流來臨時,豐沛的水氣加上低溫,使得雪山山脈有時也會下雪,比較特別的是在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下旬,整個復興鄉竟然連前山地區都飄起了罕見的白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