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冊人口補充資料~2021人口將轉為「零成長」 育齡婦女減少加劇少子化

2019-04-15 20:25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在2021年達到人口「零成長」的時點,7年後台灣老年人口佔比將超過2成,邁入「超高齡社會」;且少子化影響未來育齡婦女數減少,將讓少子化出現「不可逆」的趨勢。(資料照)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根據國發會2018年發布的「人口推估」報告,在生育率持續下滑的情形下,今年國內死亡人數將超過出生人數,人口自然增加轉為「負成長」,若加計每年平均1.2~1.3萬人的社會增加數,台灣將在2021年達到人口「零成長」的時點,7年後台灣老年人口佔比將超過2成,邁入「超高齡社會」;且少子化影響未來育齡婦女數減少,將讓少子化出現「不可逆」的趨勢。
觀察台灣自1945年來總生育率變化,1950年代,總生育率高峰期平均每名育齡婦女生育6~7個子女,之後1964年「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的家庭計劃推出,台灣總生育數開始下降,並在1998年首次顯露「少子女化」危機,當時總生育率降至1.5人;之後2010年,虎年加上前一年孤鸞年效應,總生育率陡降至0.895人。
近十年來,台灣總生育率則在1~1.2人間徘徊,且育齡女性人口逐漸減少,讓少子化出現「不可逆」的現象;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分析,當總生育率回升幅度不及育齡婦女下降幅度時,出生數將難以止跌回升,如2018年育齡婦女數約586萬人,若以「中推估」數據計算,2065年育齡婦女數將減至265萬人,屆時即便以「高推估」的1.5人的總生育率計算,新生兒人數仍不及目前水準。
分析「少子化」現象,國發會官員認為,近年來高教普及,青年就學時間延長至大學畢業(約22歲),連帶延後婚育計畫,觀察2017年女性初婚年齡延長到30.0歲(1997年約28.1歲),生育第一胎年齡也增加到30.8歲(1997年約26.3歲),且教育程度提高,也讓女性對走入婚姻有更多考量。
此外,社會風氣轉變,從「男主外,女主內」走向雙薪家庭,女性生育時往往必須考慮工作問題;且薪資成長趨緩,加上高房價、高育兒成本等經濟問題,也影響夫妻生育意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