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長照可否共享經濟?

2019-03-31 22:56聯合報 
某企業王總母親九十歲,日前因跌倒導致顱內出血,送醫後行引流手術後竟又出現中風現象,狀況雪上加霜,在醫院全力救治與家屬的悉心照料下,病況逐漸穩定,但活動與表達能力已大不如前,且放置鼻胃管灌食,進入了長照的階段。
當醫院通知王總母親可出院的時程時,王總努力跑遍住家附近的護理之家,雖然對於環境與照護感到滿意,但前兩家都抽到三百多號的號碼牌,在稍遠的第三家,同樣狀況下也抽到兩百號;以護理之家床位流動率而言,這兩三百號可以用天荒地老來形容。王總用盡所有人脈,更不在意價格因素,終於找到離公司較近的護理之家,希望提供母親最周全的照顧。
這段時間,王總對這種即便有錢卻一床難求的狀態感到不解,直想說服更多人來投入市場,興建充足且優質的住宿型長照機構。站在好友立場,我連忙勸阻,並把業者經營困難說一說。討論時,王總屢屢提出「應讓企業資源進入長照」的想法,我再三提醒,台灣長照就算自費支出的部分,也不是個完全市場。王總實在也不是想賺這個錢,而是切身之痛。社會不乏有足夠經濟能力的人,在面對家人的照顧需求,願意讓長輩有尊嚴的安然度過餘年,卻苦於一床難求,也非拜託的人不夠力,而是根本滿床且等待名單超長。
某天,王總說:「我真想乾脆在家附近租個房子,然後從那長串等候名單中,找個人分租房間給他,開Airbnb算了!」我當場拍手說:「對了!這個思考就對了!與其去跟政府溝通這些聽不進去的議題,不如自己找一條活路,或許可以試試共享經濟。」王總還提到,觀光產業不景氣,旅館住宿率不佳,空房若能稍加改建,就是現成的住宿型機構,在需求有增無減之下,幾乎可預期長期滿床,疏解長照的長輩安置問題。
圖為示意。護理之家僧多粥少,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往往等到心累。 圖/聯合報系資料...
圖為示意。護理之家僧多粥少,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往往等到心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推動的長照集中在社區與居家,具有同樣失能與需求的個案,一住進機構,除了健保支付的居家護理之外,其他服務可謂阻絕,而入住機構還是全自費,若長輩住在家中,便可獲得各項居家服務,整個路就活起來。台北市三、四萬元可租兩到三房公寓,可供兩位長輩居住,搭配照顧者,可以創造互相支持的類家庭照顧網絡,共享空間、設備、資源,臨時有事還可以互相支援,一瞬間不用四處找護理之家床位,還可以得到大多數政府補助的居家長照服務,費用總和可能較低。昨天,王總傳了個訊息:「有空來談談長照的共享經濟」。
台灣民間的力量非常豐沛,創意十足,也願意承擔,為了年輕世代未來可能面對的艱難情境,社會上有很多像王總的人一直在幫台灣找解方,也一直搞不懂為什麼照顧長輩會有這麼多料想不到的困難。長照有很多的專有名詞,不少是新創詞彙,更有些連我都需要進一步查詢,民眾在這些文字與規定中,似乎並沒有感覺獲得協助,各式各樣聽不懂而不適用的條件,讓照顧長輩變成一份很難答的考卷。長照有很多理論,但家人常常只想盡最大的努力去提供優質的照護,面對少子化與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政府是否應該放手讓企業及這些創意參與,共同解決社會的問題呢?(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