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被鎖國 全球經濟急凍

2020-02-04 01:06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
華爾街日報與彭博資訊分析,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促使各國相繼限制中國大陸人員旅行,導致中國大陸「被鎖國」,正在緊密相連的全球經濟引發「急凍效應」,全球經濟的損失可能高達1,60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指出,大陸已成為跨國產業的製造核心,如今各國相繼限制核發簽證給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企業也限制員工前往中國大陸,航空公司更暫停、或減少飛往中國大陸的航班,正使中國大陸陷入「被鎖國」的孤立困境,而這將對跨國產業鏈造成長久的衝擊。
根據彭博資訊,2003年SARS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產出的占比已成長四倍,增至17%。目前大陸是全球新車、半導體最大市場、國際觀光最大消費國、服飾和紡織品最大出口國,也是許多個人電腦和幾乎所有iPhone的生產地。
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麥金賓推測,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可能比SARS時期多三到四倍,而當年的SARS風暴造成損失估達400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承受的衝擊最大。大陸製造業重鎮武漢迄今仍封城,上海和一些製造重鎮也暫未恢復運轉,全球各地的企業和高管只能被迫觀望這場危機的變化。
跨國與當地企業都因疫情而暫時關閉門市,可能導致一些無法彌補的損失,例如消費者不會在3月多買幾杯星巴克咖啡。工廠雖可能在恢復營運後加班彌補一些產能,但關閉時間愈長,能彌補的空間愈小。企業支出也將延緩,等待對疫情衝擊的進一步了解。
武漢肺炎疫情也對科技業產生廣泛影響。中國大陸占全球科技資訊支出約21%,許多PC製造商和零件供應商都在大陸,若銷售降溫,也將影響軟體需求,例如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
武漢肺炎的另一個影響層面,是促使企業加快把產線移出中國大陸。去年的美中貿易戰已企業尋找大陸供應商的替代方案,避免被加徵關稅,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促使企業把製造地點遷至美國、墨西哥。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