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認識台南南山公墓 竟然有這麼多文化特色

 
台南市府城水文促進會今天舉辦「南山公墓博物館」講座活動,會中公布南山公墓歷史名人塚電子地圖,並從多個面相介紹南山公墓為何是台南市一座重要的博物館。

電子地圖的網址是https://reurl.cc/pDklza,開放給所有人免費使用,讓大家可以更了解南山公墓。促進會會長吳昭明表示,明天就是世界博物館日,南山公墓完整保留台灣歷史發展近400年的所有人文歷史,是墓葬文化的博物館,是風水地理的博物館,是民俗藝術表現的博物館,也是台南台地最佳地形博物館,在在證明南山必須全區保留,大家如有同感,歡迎一起守護南山公墓。
促進會今天在城隍里活動中心舉辦講座,會中張家豪講述「南山公墓瓷磚彩藝」,指出南山公墓蘊藏豐富的藝術彩繪作品,包括彩繪花磚、書法、石雕、泥塑等作品,台南知名的「天山畫室」的彩繪磁磚,留存許多作品在南山;薪傳獎大師施弘毅的石雕,也有好多座精彩的作品,早期多以唐山石、觀音石、澎湖石為素材,目前這些石材再難尋找,石雕已經趨近絕傳;更精彩的是書法,蘇子傑、楊乃湖的作品,以及張家豪本家的作品都非常豐富的留在南山。
唐明俊講述「南山公墓的古墓」,指出台灣歷史多長,南山公墓的歷史就有多深;墓區裡明朝、清朝、日治時期的古墓比比皆是,而且各有特色,明碑的石材狹長,埋藏於地下的部份,俗稱「墓腳」,比清碑長,約佔全長三分之一以上,甚難於挖掘,有時墓背被毀,墓碑却仍然屹立於田野中,明碑碑頭平齊,有些碑頭頂端左右兩角有切角的風格。清代的古墓形制上大概跟明代沒什麼改變,比較大的差異是石材比較好,碑頭上出現圓弧形,墓塚的整體性更加完整。
日治時期大致上有四種風格樣式,典型的漢式墓塚、典型的日式墓塚、漢、日混合式樣、創新歐化式樣的墓塚形式;典型的是三疊石,墓桌上花立、水缽、香插齊全。民國時期的墓葬文化就更加的多元、活潑、無拘無束了;多數還是漢式墓塚式樣。但是南山公墓裏頭會出現很多加入現代元素的墓塚,美不勝收。
吳明憲主講「南山風水和文化景觀的內涵」,提到台南府城是台灣最佳城市風水之一,有多重山水層層環護而成,台灣府志記載,德慶溪、福安坑溪為城內左右分水,柴頭港、竹溪為城外第一重分水。而南山公墓龍脈順竹溪而環護在府城左側,府志稱為「府城之下砂」意即保護府城的左青龍,在這裡安葬著台南人的祖先,同樣默默地守護者城內的子孫。
走進南山公墓,有兩種墓相當有特色,一種是「一墓多碑」,有三座碑,有五座碑,有並列於前或鑲嵌與後,也有立在兩側,更有舖在墓底的。另一種是「歷代祖先墓」,在市府迫遷的B區,10公頃的範圍中找到130餘座歷代祖先墓。據此推估,南山公墓一百公頃中至少有1000座歷代祖先墓。
台南市府城水文促進會今天舉辦「南山公墓博物館」講座活動。圖/促進會提供
從1898年日治地形圖中所註記的墓地,台南台地上,府城城外分布很多墓地,從日治時期拆除城牆,闢軍營、建學校,都市計劃往城外擴張,開始遷墳清塚,直到晚近只剩南山公墓一處大型墓葬區。這些歷來被遷移的先人最終安居南山,合葬成「歷代祖先墓」。
這個現象就解釋了為何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古墓之稀有,因為都成為「歷代祖先」了。更且從剛剛所舉例子,開基於府城,開枝散葉於台灣各地,甚至移居海外者,比比皆是。由此可見這1000座歷代祖先不僅是台南人的歷代祖先,更是台灣人的歷代祖先。

1 則留言:

  1. 留下南山,「台南囡仔」黃偉哲將創台灣文化新高度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28886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