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十分人文生態之旅





「平溪十分有意思」人文生態之旅



活動日期:10049〈星期六〉


集合地點:上午7:45南區青少年中心


〈平鎮市延平路1168號,新勢國小對面〉


考察路線:7:35-7:45救國團南區青少年中心集合→十分風景區〈十分老


         街是早期唐山過台灣較完整的聚落城鎮,亦是天燈的發源地,


         其車站腹地大又有靜安吊橋立於側,加上當時煤礦場的進駐,


         此地很有歷史懷古風情,導覽其老街商店的背景故事、生活民


         俗;十分風景管理所、基隆河上流地形景觀〉午餐(礦工便


         當)→平溪老街台灣煤礦博物館體菁桐老街菁桐是煤礦


         開採較早期的區域,亦是平溪鄉境內大規模採金的大礦場,附


         近的景點有石底大斜坑、廢棄礦場、卸煤櫃、菁桐車站老街、


         台陽高級幹部俱樂部、日式宿舍群 下午5:30返回南區青少年


         中心


活動須知:1.請穿著輕便衣褲及運動鞋;攜帶雨具、帽子、健保卡、筆記


           本及原子筆


          2.請預先進行考察景點的資料蒐集〈請考察前至老師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godblessyou-loveearth查閱考察景點相關資料〉,並於當天根據觀察及活動手冊完成學習單。4/7前繳交學習單給陳老師。繳回學習單可領金牌及加分,認真完成學習單的同學,可獲頒嘉獎乙支。


          3.請務必配合師長及組長的要求,認真參與考察活動,不擅自


            行動,上下車集合,必須遵守時間,並注意當天自身及同組


            夥伴的安全。除了注意安全外,請自重自律,維護校譽。


 








平溪區的地理位置


平溪區位於新北市內、基隆河上游,南為坪林區、北和基隆市與汐止市為界、西鄰石碇區、東為瑞芳區和雙溪區,面積共71.3382平方公里,恰在新北市東北區;平溪區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較為稀少,且是基隆河的發源地,基隆河上游貫穿平溪區,大大小小的瀑布構成特殊的景色,讓平溪區成為大台北地區旅遊、度假的好去處;平溪區內劃分為薯榔、菁桐、白石、石底、平溪、嶺腳、東勢、望古、南山、十分、平湖、新寮等12個村落,其中以菁桐村、十分村和平溪村為主要觀光景點。


平溪區的歷史發展


平溪區的歷史發展可源自於清朝乾隆年間,閩南人從大陸渡海來台到平溪地區開墾,在日據台灣時期這裡名為石碇堡,後來又改為石底及十分寮兩區;至民國9年10月(西元1920年)台灣總督府實行地方自治,將石底與十分寮兩區合併為平溪庄,並將庄役場設置平溪給予自治的權利,到了民國34年(西元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將原本的平溪庄改制為平溪區,時至今日成為現今的平溪區。


平溪天燈、煤礦和瀑布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就是平溪天燈大放異彩的時節,屆時地方會舉辦相當盛大的天燈活動,數以萬計的天燈同時施放,吸引許多中外遊客前來欣賞,天燈齊放的景象讓平溪天燈聞名國際;平溪昔日特產煤礦,位於十分車站的台灣煤礦博物館以及菁桐車站的石底煤礦都是了解平溪煤礦歷史的好去處,也可順道前往十分寮瀑布和四廣潭欣賞景致喔!


平溪區旅遊


平溪區的懷舊氣氛是吸引遊客前來旅遊的賣點,像是十分火車站、菁桐火車站、平溪火車站和嶺腳火車站等等,都是具有民國初年懷舊氣氛的車站,還有十分風景特定區、孝子山、眼鏡洞、野人谷、平溪老街、滴水觀音、五分山、大華壺穴、慈母峰和十分國小等等,都是前來平溪旅遊的絕佳去處,讓民眾享受昔日的平溪情懷。


平溪地區開始栽種包種茶始於百年前,當時主要經濟作物大青逐漸被化學染料所取代,當地農民適時自大陸引進烏龍茶種栽培,當時全鄉境內山坡地遍植茶樹 ,北部茶販遠來收購茶菁,再運往石碇、汐止或暖暖轉賣,或由茶農翻山越嶺到坪林叫賣。 然而,隨著煤礦業的興盛,茶園逐漸消失,直到民國58年礦業沒落,東勢村民對茶葉情有獨鍾,又開始在山坡地栽植文山包種茶。年來,在鄉公所及農會的積極輔導之下,每年舉辦春茶比賽及秋季製茶競技 ,大大提昇茶葉


品質,所生產之「青心烏龍」品種,喉韻甘潤無窮,十分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平溪文山包種茶


 



 


第一站十分風景區

十分風景特定區位於台灣東北部石碇、瑞芳與雙溪之間的十分寮周邊,行政地區上屬於台北縣平溪鄉,實際地理位置是在基隆河的支流上,在台灣風景區中是屬於瀑布溪谷型。基隆河是北部地區最大也是最長的一條河流,由於源頭的侵蝕作用與附近切割地形的關係,造成許多的斷層與奇岩,而河水經過這些斷層和奇岩後,因速度快而造成許多瀑布奇觀。北自侯硐至三貂嶺,再延伸到十分寮、平溪一帶,形成一連串此起彼落的瀑布群,其中較大且著名的是十分瀑布,在假日總是人潮洶湧、絡繹於途。


十分瀑布



基隆河是北部地區最大也是最長的一條河流,由於源頭的侵蝕作用與附近切割地形的關係,造成許多的斷層與奇岩,而河水經過這些斷層和奇岩後,因速度快而造成許多瀑布奇觀。北自侯硐至三貂嶺,再延伸到十分寮、平溪一帶,形成一連串此起彼落的瀑布群,其中較大且著名的是十分瀑布,在假日總是人潮洶湧、絡繹於途。




位於台北縣平溪鄉,在平溪線鐵路大華車站與十分車站之間,高15公尺,寬30公尺,是台灣最大的垂簾型,瀑布下方水潭極深,瀑布就像千軍萬馬奔騰,傾瀉而下,感覺就像一襲白色綢緞,墜入一大片寬廣深潭,瀑水形成的水氣經常彌漫在瀑潭上方,經陽光照射,便呈現出一道彩虹,顯現出晴空霓虹璀燦奪目,故有彩虹淵的美名。十分瀑布因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相反,屬於逆斜層瀑布,此情況與北美的尼加拉瀑布相似,使其贏得「台灣尼加拉瀑布」的美譽



十分瀑布


 


十分車站
為沿著基隆河谷行走的平溪支線鐵路,由三貂嶺至菁桐站,全長12.9公里,於西元1918年為運煤而興建,並在1992年選定平溪支線鐵路為觀光路線,而十分即為其中一站,車站附近景色秀麗,映入眼簾的瀑布、小支流,真是令人感到驚喜。十分寮擁有廣闊的河階台地,又有平溪支線鐵路經過,民宅緊鄰鐵道兩側興建,是憶舊及抒發鄉愁的最佳地點,也常常有廣告商到此取景。靜安吊橋主要功能是連接十分村與南山村,全長128公尺,是目前少見保存良好的人行吊橋,景觀優美浪漫,常吸引遊客駐足。


十分站是平溪鐵路線上的最大站,所有往返的火車均在此會車,火車司機將古老的銅製路牌(火車行駛通行證)於本站進行交換任務,以核准繼續行駛。在車站旁可見重光煤礦的堆煤廠,負責堆煤工作的婦女大多是40~60歲左右,他們一天必須推四部煤車,然後將運煤車推回火車站,也就是需要往返好幾趟的辛苦工作;由於這種以人力來推運煤車的人文景觀,加上新北市政府的鄉土文化宣導廣告讓人印象深刻,因此也引起相當多的注目。


此外,車站周邊的十分老街、靜安吊橋也是許多遊客駐足取景留影的好地方。而由十分站步行走到十分瀑布風景區,更是一段美妙的旅程,因為十分瀑布就在鐵路旁,所以形成特別的遊玩方法,其中又以走過高懸的鐵橋感受更是令人難忘,火車由十分站開到大華站這一段是平溪鐵路地理景色最特別的一段,因為平溪線的六座隧道都在此路段當中。


十分車站十分車站



靜安吊橋


吊橋全長128公尺,是十分村與南山村的連絡橋樑,也是全平溪區最長的一座吊橋。建造於民國36年(西元1947年),當時是為了運送煤礦而興建此橋。煤礦停採後,經過整修後,改為讓行人與單車通行的吊橋。吊橋分別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及八十七年(1998)整建、美化,而成為現今的模樣。來到十分遊玩,遊客大多會走上靜安吊橋,在橋上俯瞰基隆河水及小鎮風光。


位置靠近十分火車站與老街,底下是基隆河,藍白顏色的吊橋,也成了旅客「到此一遊」的熱門拍照景點。


靜安吊橋靜安吊橋


十分風景區遊客中心
台北縣瑞芳風景特定區管理所設置十分旅遊服務中心,其範圍從基隆河上游算起,全區56.89公頃,包括十分、新寮、南山村等地區,自然景觀引人入勝,山巒秀麗、水量豐沛的瀑布群,及鬼斧神工的大華壺穴等,是一處難得世外桃源。十分火車站下車後,沿老街步行約15分可抵。中心內每天定時播放多媒體影片,免費供遊客觀賞,團體可接受電話預約,並接受遊客預約天燈研習教作。


服務中心就建於四廣潭旁,境幽景麗,令人有意外的驚喜。基隆河流至此處形成寬闊的淺潭,部份河床外露,其上有壺穴地形。河床上下之間略有落差,故上下之處,水流湍急,淙聲激越。四廣潭之上,有四廣潭吊橋;吊橋之上,可觀壺穴、聽淙聲。









 


十分老街


一般人看到天燈,就會想到平溪。其實,更精確地說,天燈的發源地應該是在十分。回溯平溪礦業史,平溪的十分,堪稱開發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聚落。就算今天造訪十分老街,也能感受到她熱鬧多元的面貌。雖然煤礦已經停採,但老街上的飲食店、天燈工藝品店仍然生機蓬勃,不斷有新血注入,客家花布衣、影像明信片等具有創意的商品,也讓十分老街商圈依舊「生意盎然」。十分老街十分老街


北二高深坑交流道下右轉,石碇雙溪口轉106縣道→平溪→十分。


 


第二站平溪風景區


位於台北縣之東北區,地處於基隆河之上游,全鄉皆為山是有名的山城,以五分山、平溪三尖及孝子山群最為有名,高度不高在五、六百公尺間。由於基隆河上游貫穿全鄉,在其侵蝕作用與附近切割地形的關係,造成許多的斷層與奇岩,當河水經過而形成許多大小瀑布群,如十分瀑布、嶺腳石窟瀑布、眼鏡洞等瀑布群及壺穴景觀,都是北台灣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且其境內山勢,由於地球造山運動的推擠,而成為東西面平緩,另一面陡峭的「單面山」。


「煤」曾是平溪鄉的特產,在其鼎盛時期,為全鄉賴以為生之依靠,近來雖已沒落停採,但「礦坑、老街、古宅」已成本地特色。如「十分老街」因位於廣闊的河階台地,有平溪支線鐵路經過,故民宅皆緊鄰鐵道兩側而建。在老街外有座連接十分與南南山兩村的「靜安吊橋」,是目前少見保存良好的人行吊橋。而「石底街」上的房子更都是用由日本運來的杉木所建。另在「平溪老街」上仍保有部分依立著基隆河畔的傳統式長條街屋,狹窄擁擠的街道處處呈現著淳樸的山城風情。


每年「元宵放天燈」不但是平溪鄉重要的活動之一,更是北台灣最具民俗色彩的文化活動,其與台南鹽水烽炮齊名為「南烽炮北天燈」。在您走訪平溪時,千萬不要忘記品嚐當地美食特產:肥美而不膩的土雞、清脆爽口的綠竹筍、山蘇炒小魚干、素炒秀珍菇,外帶平溪茶。相信走一趟平溪,不但是自然賞景之旅,亦是懷舊思古之旅,更是美食品茗之旅。


平溪


平溪老街不像九份、深坑、鶯歌或是三峽老街那樣,整年無論平日、假日,都能邊逛、邊買、邊吃。自從採礦業逐漸沒落後,老街也漸漸沉寂下來。偶爾有兩三隻小狗、小貓經過,或者是當地的老人家在街上緩步徐行、遇到熟人時悠哉悠哉地聊聊天,這就是尋常日子裡的老街風情,充滿著閒情逸致。平溪是離臺北市區不遠的世外桃源,能實踐「慢活、慢慢走」的生活情調。鐵道、山林花鳥與昔日採礦遺跡,都是遊賞的好景點,而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防空洞與觀音巖的八仙洞,也是遊人探險的好去處。


    平溪老街 


平溪車站位於平溪區嶺腳村內,早年稱為「石底站」,若往菁桐站開去,會經過一座鐵橋,鐵橋橫跨三坑溪,向下俯瞰可看到平溪與石底聚落。車站一出來就是中華街,沿著緩坡向下走,與平溪街交叉處,這一帶就是老街。車站地理位置介於菁桐與瑞芳間,居高臨下,下方是基隆河。門口老樹樹枝停滿覓食的鳥群,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看見牠們俯衝獵食輕巧的飛行動作


平溪車站



第三站台灣煤礦博物館成立台北縣平溪鄉新寮村(十分寮)頂寮子5號



煤礦俗稱「黑金」,一百多年以前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引進新式的採煤設備與鐵道運輸系統,成就了大規模工業化採礦的榮景,而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當時,台灣主要的礦區皆集中在 基隆河的上游區域,新平溪煤礦便是其中之一。
 百年後的今天,煤礦工業在台灣已失去了昔日的 風采,然而在台灣煤礦博物館,您會發現,歲月可以讓很多事物充滿回憶。



台灣煤礦博物館位於台北縣平溪鄉,前身是成立於一 九六七年的「新平溪煤礦公司」,但隨著礦產的減量枯竭 於一九九七年停止開採,新平溪煤礦即宣告走入歷史,徒留荒廢礦場。為記錄這段史蹟、維護台灣煤礦業相關文物、史料、 器具等,館長龔詠滄著手改造當年的礦坑,將礦場規畫為 「台灣煤礦博物館」是一處極適合親子同樂、戶外教學的礦業、歷史、生態博物館。



目前館內保留著臺灣煤礦業的相關文物、歷史資料與開採工具等,還有一處以原尺寸搭建的模擬礦坑,為了讓來賓真實了解礦工作業情形,模擬礦坑完全依照實際比例建造,從煤炭的形成、分佈、開採到運送,讓人如同置身坑道之中。另外周邊生態資源豐富,是博物館的另一項特色,50年以上的臺灣杜鵑與榕樹,臺車軌道旁的水生植物以及夏季螢火蟲,在春夏交替時還可以看見滿山遍野的油桐花、山百合。鄰近館區的五分山步道景觀壯麗,亦是假日休閒登山健行的好去處,不管是哪一個季節,煤礦博物館區都散發著獨具特色的迷人風貌。 博物館目前設置有17個展覽據點,其中包括復原的早期礦場建築與外觀,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辦公事務所、臺車道、公共澡堂等設施。而風靡日本鐵道迷的「獨眼小僧」運煤臺車頭,是目前館內人氣最旺的明星,從過去礦場還在營運開採之際,「獨眼小僧」更是瘋狂日本鐵道迷追逐的對象,不惜千里,就是為了一賭傳說中的可愛獨眼臺車頭。目前修復的臺車軌道距離總長1.2公里,往返博物館本館(過去的主坑口)以及臺車站(過去的煤礦集散場),途經捨石山、捨石花園,還有露營營區,到達臺車車站別忘了到儲煤槽、煤礦輸送帶以及洗煤運煤場走一走,親自感受礦場過往的風光歷史。


台灣煤礦博物館台灣煤礦博物館走過礦坑


 


↑平溪鄉早期有多數的勞工從事礦業    早期煤礦場圖


礦業鐵道記事台灣的煤礦開採歷史相當久遠,事實上台灣的礦業 鐵道一直是走在時代的尖端,早在昭和58月(1930年)在台北縣金瓜石就完成了第台灣第一條的電氣鐵道,同年10月電力株 式會社在台北松山地區也鋪設了台北市最早的電氣鐵道。當台鐵還在使用蒸汽火車頭的時候,台灣的礦業鐵道早已使用柴油及電氣火車頭了。火車就像身體的血管一般輸送 著能量,把一車車的煤礦送至各地。一般來說鐵道軌距於100公分 以下,統稱為輕便鐵道。 而以台灣來說,輕便鐵道的主要用途有四大項,林業鐵道、糖業鐵道、礦業鐵道、鹽運鐵道。就林業鐵道來說,台灣擁有三大林業鐵道,太平山、阿里山、八仙山。除八仙 山外其它尚保存良好,更成為台灣知名的觀光景點。台灣 中南部的糖鐵及鹽鐵目前仍仰賴其運輸功能。唯獨此位於北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礦業鐵道,卻遭人遺忘。如今僅剩平 溪台灣煤礦博物館仍保留有此一段動態復駛的礦業鐵道。


  


 















【煤】曾是臺灣主要自產的能源,且為臺灣首要礦產。明治四十年(西元1907),平溪第一任庄長潘炳燭發現煤田露頭,遊說日人藤田傳三郎主持之藤田合名會社(簡稱藤田組)來此開發。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經試掘後,發現煤質良好、煤層厚度也高,申請取得礦權(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後來因為交通閉塞、勞務、運輸等問題無法解決,非集巨資不能從事開發而告停頓。潘炳燭見當時擁有「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與「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生產佔全省煤產三分之二,時人以「炭王金霸」之稱的顏雲年顏國年兄弟經營煤礦有成,遂說服藤田組敦請顏雲年出資合力經營。大正七年六月(西元1918),顏雲年與藤田組共同出資一百萬圓組織「台北炭礦株式會社」,開始計畫性開發平溪石底煤田。


由於石底煤層狀態富於變化,無法集中於一個坑口開採,必須遷就煤層的狀態分區採礦,以獲取最大之效益。而平溪山巒重疊,如何搬運所開採的煤炭為一大問題。因此決定鋪設石底至三貂嶺之間八哩多的鐵路以連繫宜蘭線(官方敷設的鐵路),顏氏排除萬難,著手興築鐵路。


即使在大正九年(西元1920),藤田組退出該公司後,亦沒有中斷。中間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大恐慌蔓延全球,築路工程一度被迫停頓,延至大正十年七月(西元1921),始告竣工。平溪鐵路長十二.九二公里,自宜蘭縱貫鐵路分線,至菁桐坑為終點。基隆河上游溪岸,開崖鑿洞,險象叢生。耗費資金二百三十萬日圓(與中國銀元等值),為台灣礦業運輸中,最具特色之運煤專用鐵路。

鐵道於臺陽私營時稱「石底鐵道」,在昭和四年(西元1929),日本總督為貫徹台灣鐵路國有政策,由日本政府出資一百萬日圓收購,自此命名為「平溪線」,成為客貨兩用之鐵道。


平溪線鐵路的舖設完成及電力的輸送,促進了地方產業及民生繁榮。當時的主要經濟來源便是煤礦,其他經濟活動也幾乎都附屬於煤礦產業。設於民國41年的平溪鄉「頌德碑」中記載:「……然推其源,其始實屬顏翁創建之功,又該公司煤礦復能銳意經營,今猶賡續開採每年產煤約近二十萬噸,工資等費泰半散於本鄉,於是吾鄉日益發展鄉民安居樂業,遂成今日之盛焉。


石底煤礦區介於平溪鄉與石碇鄉之間,亦即基隆河與景美溪的上游一帶,東西長約十五公里,南北長約四、五公里,面積達三九八O公頃左右,煤床係於民國前五年(明治四十年)於今平溪煤礦附近發現,煤層共七層可採者共五層。石底煤田之碳質外觀為黑褐色帶有光澤,而其特色易於著火且有微粘結性,水分極為微量及發熱較高,當時以「石底碳」之稱,在一般市場博取聲名,石底碳的水洗商品炭的品質被列為島內最優良,產量與品質足以代表台灣產煤,故由石底煤礦區所產的煤稱「台灣煤」。


在一九五九年之前的四十年間,煤的生產價值獨佔全台礦產價的四分之三,而就行政區劃而言,臺灣過半數的煤集中於台北縣,另據統計公民營之煤礦中,平均年產煤量以臺陽礦業公司最多。而臺陽的煤礦產業,又以平溪鄉菁桐坑地區的「石底煤礦」為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事業單位。「石底煤礦」一直是臺陽公司的產煤主力,也是台灣單一礦坑煤產量最大之礦區,其在台灣煤礦及經濟史上均扮演極為重要之角色。因此日治時期便有三位總督分別來此訪視之記錄。




煤採過程礦工更衣攜工具至檢身口檢身待時間車入坑至採煤巷入煤脈採掘裝車拉出坑至稽查處至翻車台經輸送帶至選洗煤場經輸送帶至卸煤櫃煤斗車載運接其他礦場煤送至林口發電廠


 


礦業於1939年從日本進口電器化車頭,服務於台灣的煤礦場;在1997年新平溪煤礦停止開採後,業者於2001年將傾毀的礦場電車之四台車頭的零件組裝於另二部電車頭,重新修復行駛,現在這二部電車可是台灣僅存的二部礦業電車,具有超過半百歲數的獨眼小僧其珍貴無比,吸引許多鐵道迷不遠千里而來,更有日本的朋友搭機特地前來,台灣的國寶級電車,任誰搭乘都有種時光回溯的感覺,值得搭乘體驗。


  


 


  


 


30年採煤當中,新平溪煤礦在掘進的過程裡挖掘了許多的石頭堆成了一座高達140公尺的石頭山,館方稱它為「捨石山」由於缺少泥土與植物的抓地,在2005年的7月坍塌了一側,成為另一景觀。


 



距離坑口1.2公里的月台公園,當年為運煤電車的終點站,其將運煤的台車送至此,再由人力將滿載的煤推180度的彎送至翻車台進行倒煤動作,現休憩的棚架,為當年記錄車次及坑外工工作時數的辦公室。



運滿煤的重車經由人力推到翻車台上,工人啟動電源,控制手搖桿,使台車翻轉180度讓煤落下卸煤斗,而卸煤斗的直徑長7.5公尺,深11公尺,可儲藏500噸的煤,煤經由漏斗落到底下的輸送帶,隨後運送至洗煤場。

300匹馬力的捲揚機,置於礦場開採平坑內的1283公尺處,主要目的是在斜坡上將台車拉上、送下運送用。當年開採煤的時候,必須將坑外的新鮮空氣打入坑內,讓礦工們能有足夠的空氣呼吸,還有氣動式的工具(如鑽鑿機、割煤機、裝渣機等)使用,所以機房具備了150匹馬力空壓機2台、100匹馬力1台、50匹馬力1部,隨著坑內工作人員的多寡,適度發動機台使用。



 

洗煤場是將開採出來的煤經過水洗的方式將不同比重的石頭與煤分開,來得到乾淨的煤,有好品管才能交貨,剩下的小石頭即賣給水泥業者供其利用。經過洗煤場洗完純淨的煤,就會卸倒在卸煤櫃裡,櫃的下方是跟平溪線軌距等同的運煤斗車,運煤斗車在下方接煤,等滿載後經人力推動,直到十分車站。當時盛產的時候新平溪煤礦日產量達數百噸,而十分車站的電車發班次數有限,遂將多的煤放置煤炭場,等待下次運載,而當年的大空地,今成為了博物館入口處。

 

坑口解說


 



站菁桐



菁桐坑位於平溪區基隆河最上游,是平溪支線鐵路的終點。西元1920年﹙大正九年﹚,隨著石底煤礦與青桐煤礦陸續開發,臺陽公司在此興建大批的工寮和職員宿舍,以安頓外地移入的礦工與職員,現今尚存的有日式宿舍群,以及一坑、二坑一帶為礦工提供日用品而設置的福利社等。昔日礦工一出礦坑,湧上街頭,街上燈火通明的榮景,雖隨煤礦收坑停採而不復見,然所遺留的礦業聚落遺跡,卻也成為拍攝鄉土劇的最佳場景。


菁桐老街


菁桐鐵道故事館為仿民國五十年代的兩層樓木屋建築,刻意營造出濃濃的懷舊風味,販賣的是美好的舊日回憶。火車車廂造型的迴力車、大同寶寶、木製明信片、懷舊車票等,這裡通通都有,圍繞著鐵道與煤礦主題的各種周邊商品,是證明自己到此一遊的最佳伴手禮。門口的郵箱與大型鐵道服務員公仔,是遊客必拍的景點,店家還很體貼地在這裡放上了一張長椅,方便大伙取景拍照。



車站建於民國20年,現為新北市縣定古蹟,古蹟涵蓋範圍為平溪區石底段菁桐坑小段五十六地號。平溪支線以瑞芳為起點,菁桐站為終點。剛通車時,名為「菁桐坑驛」,民國78年因煤礦開採沒落,使用率降低,而降等為「簡易站」,交由十分站管理。後來十分站也被降等,統一改由瑞芳站管理,現今的遊客恐怕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小小的車站,卻曾經是全臺灣運煤量最大的火車站。
雖然規模變小,菁桐車站在民國92年時,也曾獲選為臺灣百大歷史景點之一。它古色古香的外表,吸引無數鐵道迷前往拍照留念。


菁桐火車站菁桐車站


原名「石底俱樂部」或「臺陽俱樂部」,建於民國11年,是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用以招待貴賓、員工訓練與娛樂的場所。全棟建材採用阿里山檜木,並聘請當時最有名望的四位師傅著手設計與建造,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指標性豪宅,不僅建材高級,細部的裝飾也是相當華麗且質感細膩。當時參與工程的工匠,多達一百餘位。佔地有600坪之廣,具日本皇室行館格局,有日式庭院、迴廊,和洋折衷設計,概念新穎。室內依功能更規劃有客間、主間、會議廳與交誼廳等區塊。目前假日開放參觀,平日則需預約。


太子賓館太子賓館


一坑聚落沿著基隆河上游溪岸而建,在這裡還可看到早期的礦工工寮,都是舊式紅磚古厝。昭和六年(1931年)時,這裡建了6棟工寮,被稱為「新寮」,目前還存有兩棟,由於位於地勢較低處,又稱做「下座」,也因為是礦場電工居住,又被稱為「電工寮」。民國五十一年因有美國經援,陸續興建十三棟,稱作「上座」。當時臺陽礦業所屬的石底煤礦與菁桐煤礦陸續開發,大批移入的礦工與職員,臺陽公司因此所興建的大批工寮和職員宿舍,如今尚存一坑聚落一帶,在當時不但設置有福利社提供日用品,也建有俱樂部及礦工醫院,照相館、洋裝店、洗衣店、西藥房、飯店及酒店等,如同繁華都市。


菁桐一坑口聚落


平溪區因煤礦開採而興盛,亦因煤礦停採而沒落,現今鄉內的礦場皆已停擺,卻遺留下可觀的產業遺址,成為地方的特色資源,如菁桐車站、石底煤礦大斜坑選洗煤場、太子賓館,即被列入文建會2001臺灣歷史百景。 位於菁桐火車站旁的「菁桐礦業生活館」,是利用鐵路局舊宿舍建築而規畫為保存煤礦產業的文化館,做為地方藝文的活動場所,並結合觀光資源,讓外來遊客藉由本館深入了解在地的歷史文物及鄉土人情。 另外,地方居民長期以來對鄉土有一份熱愛,致力於煤礦產業、平溪鐵道等研究,而有平溪煤礦火車戀舊會、臺煤文史工作室等等文史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他們曾舉辦鐵道文化研習、認識礦業、地質景觀研習等活動,推廣鄉土文化甚為積極。菁桐礦業生活館的成立,提供了一個場所典藏、展示這些地方團隊多年來的成果資料, 未來將進一步擴展層面,結合天燈民俗、基隆河上游的生態景觀、瀑布壺穴特殊地質,以及傳統染料工業,凸顯地方特色,透過平溪支線鐵路的便捷交通,帶動地方文化及觀光產業之發展。


 


菁桐礦業生活館內部菁桐礦業生活館



館舍介紹~~一個記錄菁桐坑聚落百年發展的在地生活館~~


















 1、介紹平溪區天燈、煤礦、鐵路、瀑布、壼穴等自然人文景觀特色及旅遊景點資訊。
2、介紹菁桐百年歷史發展、礦業文化。
3、展示石底大協坑坑道圖、菁桐坑航照圖等。
 
1、

礦業文物採礦作業展示館:將票選歷史建築百景縣定古蹟菁桐太子賓館(台陽俱樂部)、石底大斜坑選洗煤場及坑道採礦作業模型呈現,並收集了50件相關礦業文物及大型展示解說圖表,讓參觀民眾恍若時光倒流,走入古早菁桐坑。

2、特展室:地方文化特展。
側館一樓 禮品區尚未委託經營
目前陳列有地方文化及工藝產品
側館二樓 多功能的放映室及演講(研習)廳:
定點放映「炭說平溪」、「菁桐坑」等影片供民眾體驗平溪



平溪日式宿舍群

臺陽礦業公司為開發石底煤礦,在1925~1940年間興建數十棟職員宿舍建築,形式採日本和式木構造建築,配置高低錯落,而且有川流在旁,群山相伴,有另一種異國風味,主要集中於白石村的“北海道”、皇宮及中埔地帶,大多以民生橋往來礦區之間。宿舍建築皆為面北朝向,有心向故鄉及富士山(薯榔尖)的精神寄託象徵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