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地理考察苗栗之旅

六和高中國中部100學年度第二學期地理考察活動


從苗栗人文生態考察看台灣第一級產業發展


活動日期:1013月25日〈星期日〉7:35-18:00


集合地點: 7:35南區青少年中心(平鎮市延平路1168號,新勢國小對面)考察路線:7:35-7:45救國團南區青少年中心集合→新竹香山區海山漁港(觀光休閒漁港,觀察溼地蚵寮與海濱風光)通霄鎮台灣鹽來館(參觀全台一結合高科技精鹽生產與鹽業教育之觀光工廠)→三義鄉火炎山(火炎山地質上屬第四紀的台地堆積,是劇烈造山運動的產物,其岩層主要由厚層礫石組成,受風化、侵蝕作用因而產生的特殊地理景觀)午餐(漫步三義老街,體認社區營造觀賞三義木雕及以小組為單位自行用餐)→造橋鄉牛奶的故鄉(DIY鮮奶饅頭參觀牧場了解酪農業相關議題)→18:00返回南區青少年中心


 





         

苗栗歷史發展

依據考古研究發現,苗栗地區曾為史前先民的生活區域,留有許多歷史遺跡。史前居民多居住在河階台地,過著以農業為主狩獵、漁撈為輔的生活方式。一千多年以前,台灣原住民移居此地,苗栗成為平埔族的生活居所。舊名「貓狸」的苗栗,即是平埔族語「平原」一詞的音譯。
  自十七世紀中葉起,漢人逐漸移入屯墾,原住民被迫同化或向山區遷移。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苗栗成為一個多族群匯聚的地方,主要為客家、閩南、泰雅族、賽夏族。在十七世紀前,苗栗地區人煙罕至外地移入者不多。直到鄭成功來台驅荷,將苗栗歸屬天興縣管理,開始有計畫移入屯墾。明永曆24年,劉國軒帶族人屯墾蓬山、後攏地區,為漢人早期開拓苗栗的發端。鄭克塽降清後,清廷改天興縣為諸羅縣。清光緒13年,苗栗改制設縣。
  十九世紀末,南莊、獅潭、大湖、卓蘭以西地區,己拓墾出良田數千甲。先民在艱困開墾過程中,仍重視教育與文化傳承,當地書院、義學、社學、民學林立,成為北台灣文風鼎盛、人才輩出的地區。西元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苗栗縣遭廢除。19011908年間,另置苗栗廳,到台灣光復前行政單位與名稱屢有更替。一直到1950年施行地方自治後,苗栗縣的行政區域才告確定沿用至今。



 



苗栗地理環境


  苗栗縣位於臺灣的中北部,北邊和東北邊與新竹縣為鄰,南邊和東南邊隔著大安溪、雪山山脈與臺中縣接壤,西濱臺灣海峽。最東是泰安鄉梅園村的大霸尖山;最西是苑裡鎮房裡海岸;最南是卓蘭鎮內灣里南面;最北是竹南鎮崎頂里北側;全縣中心位置在獅潭鄉豐林村。全縣東西寬約 六十四公里 ,南北長約 五十公里 ,面積共有1820.3149平方公里,共有共有18個鄉鎮,人口約56萬人,人口密度308.8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自竹南鎮崎頂北面起,向南延伸至苑裡鎮房裡海岸南面海岸為止,全長約50公里 ,外型頗似一顆鑽石。
  境內山多平原少,故有「山城」之雅號。主要是原屬於臺灣雪山山脈西側的沖積扇,不斷受到河川侵蝕,漸漸分割成今日的丘陵臺地地形,數條河川隨著地勢穿梭其間,形成不同的山川風貌。在地形上大致上可分為平原、丘陵、臺地及山脈等四種,除了臺地之外,其他地形都非常有規則的由西向東依序排列。苗栗縣山地和丘陵佔全縣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著名的「山城」(丘陵地適合種茶,頭屋鄉是苗栗著名的茶鄉,昔即以老田寮茶聞名遐爾)。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河川縱橫穿梭,因此形成多采多姿的生態環境。
   苗栗縣雨量豐沛,大、小河川密佈。主要河川由北至南有中港溪後龍溪西湖溪大安溪。中港溪發頭於鹿場大山(樂山)西北側,流域涵蓋本縣北部及新竹縣西南部;後龍溪發源於鹿場大山西南側,流經本縣中部;西湖溪發源於三義鄉關刀山北側,流經本縣中西部;大安溪發源於大霸尖山西側,流經本縣南部及台中市北部。

在境內超過3400公尺 以上屬於高山寒原生態區;3000公尺 以上則屬高山草原生態區;海拔2000~ 3500公尺左右則屬於典型的針葉樹生態區,也是各種稀有野生動物繁殖棲息最重要的地區之一。高度在500~ 2000公尺的山區,為落葉樹與常綠闊葉樹混生之生態區,是各種動物及昆蟲繁衍之絕佳場所。此外,還有高山溪流生態區、沼澤生態區(如竹南的水筆仔紅樹林)以及水潭生態區。


苗栗族群分布


苗栗縣的族群由漢族臺灣原住民這兩類民族共同構成。苗栗縣昔日為道卡斯族蓬山社群後壠社群的原鄉,荷西時期對於這些原住民族部落已有詳細的記載,清領初期郁永河的《裨海記遊》及日治初期伊能嘉矩的《踏查日記》亦予以詳盡調查。這群原鄉人逃過了大航海時代殖民當局的壓迫,卻逃不過清領時期漢族先民如潮水般湧入,在經濟上及文化上的衝擊。最終僅少部份離開原鄉,遠走埔里盆地。大部份選擇融入漢族文化,與所有人和平共處,而消逝於歷史舞台。



  


賽夏族居住於今新竹縣五峰鄉及苗栗縣南庄鄉一帶,清領時期族群勢力最盛北達鳳山溪,南至後龍溪,東與泰雅族人為鄰,西至竹苗海岸;但受到漢族先民及泰雅族的雙重壓迫,及南庄事件的打擊,族群勢力日漸衰退。現今總人口約5,000人,是人口僅次於邵族的第2稀少民族,其日常生活深受泰雅族及客家族群雙重影響,傳統文化急速消逝中。泰雅族相傳發源於南投縣仁愛鄉山區,在清領時期開始向外拓展,勢力遠達花蓮、南澳及烏來,是北部最為強勢的原住民族。今日主要居住地是泰安鄉雪山山脈地區。苗栗縣在清朝時代,是苗栗客家人開墾最盛時期。目前沿海四個行政區竹南後龍通霄苑裡,主要居民為使用臺灣閩南語的族群。除沿海四鎮及泰安鄉以外的各鄉鎮,主要人口都是使用臺灣客家語的族群;地理環境多是丘陵台地,因此以各項農作物栽培為主要產業。佔人口大宗的客語族群,在地方政治上人才輩出。

第一站新竹海山漁港



 



新竹市中有兩座漁港,分別為海山漁港與新竹漁港,但海山漁港受到潮汐的影響,漁業發展空間相對縮小,因此市政府於民國九十三年將海山漁港規劃成為觀光休閒漁港,在漁港內設立了多項休閒設施,並且在漁港航道北堤的末端設置觀海平台。海山漁港將會以觀光休閒漁業做為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期盼未來能成為海濱休閒旅遊的重要據點。站在約有一層樓高的觀海平台可觀看到香山濕地的全貌(香山濕地是由頭前溪和鳳山溪的河口漂沙形成,為北台灣面積最大的濕地),還可觀察溼地蚵寮與海濱風光,有別於新竹漁港的人聲鼎沸,海山漁港帶來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靜謐風情。新竹風力資源雄厚,台電自海山漁港為起點,向南設置六座風力發電機。



 

    海山漁港以南的南港濕地,為瀕臨絕種的特有臺灣招潮蟹,佔全省高達百分之八十總族群數的主要棲息地。另客雅溪口北岸金城湖一帶,為大批水鳥重要棲息地,登錄鳥類多達二百七十七種,其中經農委會公告為保育鳥類達三十多種,海洋哺乳類九種,為沿岸最具特色之生態景觀及資源。海山漁港漁獲物以烏魚、鯛類、烏賊類、白帶魚、鰆魚、鯊魚類為主,民眾可以來此品嚐新鮮又美味的海鮮料理。另外還擁有漁港風貌、紅樹林公園、賞鳥區、沙灘區、風帆運動區、自行車步道,其間加上市政府積極推動的風力發電廠、海水淡化廠和客雅水資源處理中心,將使全區具備生態資源、產業經濟、教學研究及環境品質指標等多重價值,不但有助提升在地生活品質,更充滿發展「無煙囪」旅遊事業的雄厚潛力。



 

 


第二站台灣鹽來館

臺鹽通霄精鹽廠觀光工廠地址:苗栗縣通霄鎮內島里122



台灣鹽業原係採用傳統日晒法,為提昇國人用鹽品質,政府引進日本先進離子交換膜電透析製鹽法,先於精選之海域環境汲取天然海水,經過濾去除懸浮雜質後再使用精密離子交換膜(可抑制重金屬、高分子清潔劑、界面活性劑等有害人體之污染物質透過)電透析濃縮及加熱蒸發結晶,經高溫乾燥後生產,並於六十四年六月完成通霄精鹽廠建廠,供應全國鹽品需求。此製法係品質符合國家標準CNS4056及國際食用鹽衛生標準;另亦利用製程產出之純淨冷凝水,產製包裝飲用水產品,皆以HACCP精神進行管理,並依據食品GMPISO 9001/ISO 22000標準要求,建立品質及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已達國際一流水準。為結合製鹽廠獨特產鹽製程、週邊旅遊景點及臨近觀光工廠成為一兼具教育與休閒之帶狀景點,提供民眾一個感性休閒與知性教育之場所,於民國100年成立台鹽通霄觀光工廠。廠區設有鹽來館、海洋溫泉泡腳區、廠區導覽與體驗活動等服務及設施,成為全台唯一結合高科技精鹽生產與鹽業教育之觀光工廠。



 




    






「鹽的故鄉」巨石碑:
建立「鹽的故鄉」巨石碑在如茵草坪上,供遊客攝影留念,讓遊客瞭解通霄精鹽廠是真正的製鹽專家及台灣食用鹽的故鄉。













展售中心:
為滿足遊客選購本公司優良產品願望,成立臺鹽生技通霄店,販售台塩產品並附設地方特色產品販賣部,使遊客在享受本廠獨特風光之餘,亦能選購優質商品。







風力發電風車及海景:
廠區西北角白雪皚皚鹽山,搭配廠區外北方之風力發電風車及海景,風景秀麗,可供遊客攝影留念。



通霄精鹽廠屬於改制之經濟部台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於南台灣的日曬鹽田,通霄精鹽廠以離子交換膜電透析製鹽法製鹽,並將鹽多元化,用途包含工業用、農業用、漁業用、醫藥用…等等。來這裡看看鹽山、參觀鹽的製程、吃含鹽的冰棒、欣賞鹽雕作品…你才會知道原來鹽有這麼多種面貌,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關係呢!


苗栗通宵鎮簡介


通宵鎮位於苗栗縣西南部,南北長約有16公里 ,東西寬約有11公里 ,總面積107餘平方公里。東鄰銅鑼、三義兩鄉;南與苑裡鎮為界;北邊和東北邊分與後龍及西湖兩鄉相連,形狀略呈三角形。位居苗栗縣海岸線中央,依山面海。原名「屯霄」、或稱「吞消」,是一個瀕臨海邊的小山城,開發甚早,昔日因溪水深廣為貨物集散中心,船舶日夜往來、通霄達旦極為繁榮而有「吞消、通霄」之意。境內香火鼎盛,居民信仰虔誠,且當地所生產瓦斯產量佔全台百分之八十,有「台灣小伊朗」之稱。
   
通宵鎮地形以丘陵為主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呈緩斜狀,向海岸逐漸降低。通霄丘陵為苗栗丘陵的一部分,最高處在福興里大坑附近,海拔438公尺 ;西面山麓有廣大的保安林,為本鎮的水源區。西側的虎頭山,形如猛虎仰首長嘯,稜脈自市區北側向北延伸向白沙屯,是東北季風的天然屏障。近海岸線的平原地區,加上南勢溪兩岸河階台地,北勢盆地,內湖盆地為農業發展地區。通霄沿海地區為砂質潔白細軟的沙丘地形,其間有通霄海水浴場,白沙、新埔、通霄等三漁港。



早期,通霄鎮所實施的農業推廣教育分別從四健、家政、農事三方面著手,就適合該鎮之農林魚牧業的經營輔導成立各種研究班、產銷班、綜合經營班,更設置酪農專業區,積極在農漁業生產、農漁民生活與農漁村生態均衡三方面求取平衡,以開創嶄新富麗農漁村。該鎮農作物生產以水稻為主,其他作物為輔,包括落花生、甘藷、玉米、牧草、原料甘蔗、葡萄、西瓜、蔬菜、文旦、柑桔、茂谷柑、茶葉等。沿海地帶配合白沙屯、新埔及通霄等三座船墺發展漁撈業之外,將爭取海埔新生地開發進而發展多目標海岸休閒漁業,繁榮漁村,改善漁民生活。而目前為解決冬季沿岸淤沙問題,目前正規劃興建白沙屯至新埔之間的白新離島漁港,以期增加漁獲量。畜牧業生產是該鎮的重要產業,中部酪農村已經正式核定為休閒農業區,其週邊山坡地農漁村也將配合做綜合性利用開發,以提昇產業結構,為地方留住人才,成為繁榮鄉梓的菁英除了磚廠,石油礦同樣別具特色,位於坪頂里的鐵礦廠成立於五十年代,生產原油及天然氣,並有煉製設施。

    此外,火力發電廠,佔地 46公頃,位於通西里海濱的發電廠,年發電量共1 ,415,800千瓦,供電範圍遍及苗栗各地;通霄精鹽廠佔地 八公頃 ,由日本引進最先進的離子交換膜電析製鹽法,利用電能直接至自海水中提製高品質精鹽, 年產量十萬公噸,品質達國際最高水準。配合台中港的發展,通霄鎮不僅為風景名勝,更發展為苗栗地區工農皆宜的重要城鎮。



台灣鹽業發展簡介


民國38年(1949年),一批自大陸來台的中國鹽業公人員,成為台灣鹽業的重要管理幹部。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台灣製鹽總廠成立,這批新管理人員融合了日本人及在地鹽工的產製經驗,為台灣鹽業注入了新的生產技術及管理方式。鹽總經理裴超於民國69年上任後,面對傳統產曬方式成本偏高、鹽村青壯人力外流,及曬鹽品質未能達到鹼氯工業的需求等問題,決定大規模實施鹽灘機械化。收鹽、挑鹽都屬於勞力密集的工作,佔曬鹽人力70%以上,所以,自戰後以來,台鹽一直以「機械代替人力操作」的概念,作為「降低生產成本」、「提昇曬鹽品質」的工作重點。


 民國4060年代,台鹽員工秉持「不斷嚐試、不怕失敗」的發明精神,自力研發、改良各種不同形式的機械,試圖以小規模機械化操作來提昇鹽田工作的效能。為了提昇食鹽品質,民國64年(1975年)通宵電析精鹽廠完工,將台灣食鹽品質提昇到國際水準。在提高產量方面,50年代起海埔地開發新鹽灘和70年代的鹽灘機械化,皆以滿足大量工業用鹽需求為目標。限於天侯條件,本土鹽業再如何努力,仍不敵國際鹽價的競爭,85年(1996年)台鹽與澳洲丹皮爾(Dampier)鹽業公司合資成立澳洲「麥克勞湖(Lake MacLeod)鹽業公司」,共同生產工業及農業用鹽。台鹽公司不再販售鹽之後,首先推出產含有鹽成品的沐浴用品。此外,通宵精鹽場在製作食鹽的過程中,同時能產出清淨的海洋生成水。後續更進入生技(膠原蛋白、微生物製劑)事業,全面轉型



第三站火炎山生態

火炎山位於苗栗縣三義鄉13號省道與130火炎山自然保留區行政上隸屬於苗栗縣三義鄉,山坡林地則屬於大安溪第三林班,由林務局竹東林管處負責管轄。火炎山位於三義鄉、苑裡鎮交界,南隔大安溪和台中縣的后里鎮相望海拔602公尺 ,在地質上屬第四紀的台地堆積,是劇烈造山運動的產物,其岩層主要由厚層礫石組成,間夾薄層砂岩,膠結力弱;由於風化、侵蝕作用不斷,地形切割的支離破碎,加上雨水的沖蝕,切割面往往又極為平整,因此在外形上形成尖銳山峰的組合及深谷裡滿佈軟卵石的景象。如由南向北觀之,則更能顯現其雄偉壯麗的景觀。在南向的山澗有時無水,望似卵石河流。谷口則堆積成礫石沖積扇,成為非常特殊的地貌。尤其在夕陽餘暉的照映下,整座山容通紅,好像火燄在跳動一般,遂有火炎山之稱。由於山區地形陡峭惡劣,不適合農林業開發利用,因此保留了相當豐富的台灣原生植物,目前發現有三百七十四種之多,其中以馬尾松和杜鵑最多。火炎山擁有彌足珍貴的天然資源,不但地質景觀獨具一格,而且植物多而出眾,因此由農委會於民國751986)年列為自然保留區。

    火炎山每年34月,是東北季風漸漸轉弱的季節,原先在菲律賓過冬的灰面鷲,會乘著溫暖的西南氣流到達火炎山,也因為此氣流的吸引,灰面鷲會停留在火炎山上覓食,形成有趣溫馨的畫面。在中山高速公路上行車,經常是火炎山以南晴空萬里、以北則是濃霧籠罩,形成一奇特景象。這是因為西南部地勢較平坦,到了火炎山開始有較高的丘陵地形,因此,西南氣流受到抬升作用而產生了雲、雨、霧的天氣現象。火炎山因為地處南北氣候的交界帶,因此有「陰陽怪氣火炎山」的美名。



    火炎山

苗栗三義鄉簡介


    三義鄉位於苗栗縣南端,隔大安溪與台中縣后里鄉相鄰,東北隔三角山(五六七公尺)和銅鑼鄉新隆、興隆兩村毗連,東方挺拔俊秀的關刀山脈是本鄉和卓蘭、大湖的天然界線,西側則以名聞遐邇的火炎山稜脈與苑裡、芎蕉坑、南勢林、福興、通霄相接,北與銅鑼鄉樟樹村竹圍接壤。


    三義鄉原稱「三叉河」,西湖溪至此形成三叉狀而得名,其名稱由來起因於自然環境之故,民國四十二年改稱三義。全境海拔高度約400公尺 左右,境內多為矮陵起伏的丘陵地形,此種地形自是適合樟樹的種植,也造就了三義木雕城的契機。農業生產有文旦柚、桶柚、椪柑、溫州蜜柑、百香果等,其中以高接梨及李子最具代表性。另三義鄉之畜產業及木雕業尤具盛名,「木雕博物館」為台灣地區唯一以木雕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


三義鄉夏、冬季季風明顯.由於地勢和地形之關係,三義地區常有濃霧滯留,「霧鄉」和「木雕小城」之名同是本鄉的代名詞。火炎山以南,除了大肚台地外,多為平原地區,一路延伸到嘉南平原,火炎山北邊則為苗栗丘陵區。西南季風向北吹拂時,一路通行無阻,到火炎山地區時,才忽然被抬升。氣流上升伴隨氣溫下降,三義地區因而多霧濕度大,常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駕駛人,最容易感受這種狀況。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風向受海洋、陸地溫差的影響很大,夏季吹西南季風,雷雨特別多,冬季吹東北季風,風力較強,尤其是尖豐公路(台十三線)伯公坑段,因受狹長及落差大的地形影響,風力特強,全鄉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

第四站三義老街



來到三義要欣賞木雕藝術,不可錯過的就是位於三義交流道下台13線北上1公里 處的水美街,水美街又稱『舊街』,是三義當地著名的木雕街,共有約200多家木雕專賣店坐落於此,可說是三義木雕的代表,各式各樣栩栩如生、富有意象的作品讓民眾選購;水美街為了提供遊客更完善的休閒服務,鄉公所特地在這裡規劃人行步道等設計,讓三義水美街成為三義木雕形象商圈,水美街上還有各種像是紅豆粄、艾草粄、米糕、麻糬等等客家小吃的攤位,也有傳統熱炒、土雞城等商家,讓民眾來到三義都可以大快朵頤一番。



 


 


第五站牛奶的故鄉

苗栗縣造橋鄉豐湖村52(衛星定位:120.50.29E/24.36.36N)



 



 


 


苗栗縣造橋地區因為氣候溫和,非常適合飼養乳牛所需之盤固拉草生長,所以造橋這個地方養了相當多的乳牛,數十年來也是維繫造橋地區眾多酪農戶生活的產業。近年來因為加入WTO的衝擊以及農業結構的改變,原本經營的方式已不符經濟規模,在這樣的氛圍中,一群受過農村婦女第二專長訓練的農村媽媽們組成了田媽媽家政班,在農會的協助與班員們的努力之下,讓田媽媽們發揮所長,將原本的畜牧轉型經營,開啟傳統畜牧業的第二春。就因為有這樣的共識與決心,在農委會與各級農會的輔導之下,田媽媽牛奶故鄉餐坊便在苗翔牧場成功開幕。牛奶故鄉餐坊的牧場設施有景觀步道、眺遠涼亭、牧場景觀餐廳、生態池、乳牛放牧場以及牛奶DIY教室。


苗翔牧場是一個已經傳承三代具有30多年歷史的牧場,占地4公頃 ,場內有大片的牧草地以及百餘頭的荷仕登乳牛,田媽媽牛奶故鄉餐坊在此開幕後,在週休2日提供重視休閒的遊客相當完善的休閒服務,主要經營項目有牛奶系列簡餐、下午茶、專案活動、團體合菜、乳製品等。


台灣酪農業發展



溫帶溼潤氣候區,農民在狹小的土地上種植牧草或飼料作物,飼養乳牛提供鮮乳或乳製品,以供應都市居民大量需求者,稱為酪農業。雖然放牧業與酪農業均以畜產品為主,但照顧乳牛較為精細費事,市郊地價亦較高,故酪農業牧場規模及牛隻數目均較放牧業小許多。台灣地區的酪農業起步得很早,早在民國三十四年時,為了經濟發展與民眾健康,政府開始推展民間的酪農事業。然而,當時飲用鮮乳的風氣不盛,冬季時期生乳往往供過於求,必須加工製成奶粉或煉乳,直至民國六十年間,國內的生乳生產皆停滯不前。然而,民國五十四年,經濟部訂定了「乳業改進原則」,根據此原則:「由酪農、乳品工廠、乳製品進口商及有關政府機關代表組成乳業發展小組,並對進口乳製品徵收捐助款以作為乳業發展基金,禁止加糖煉乳及液態乳之進口。」以政策保護國內的酪農業,終於促成了六十年代後期牛乳市場的蓬勃發展,於台灣西部陸續成立十三個酪農村。通霄鎮也躬逢其勝,成立了中部酪農村


綜而言之,台灣近代酪農業的歷史可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日據時期,從事酪農生產的大多是地方上的望族,在都市周圍以自產自銷的方式小本經營;第二階段是在光復前後(約民國四十年),民間開始有大型的乳品工廠產生 ( 如:味全、福樂、光泉 ....) ,以契約收購生乳的方式,提供酪農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並配合政府輔導酪農提昇飼養的質與量;第三階段來到民國六十年代,政府積極推廣國人養成喝鮮乳的習慣,進一步提昇酪農的生產能力,專案補助一批青年酪農先鋒至美國接受專業酪農訓練,並在學成歸國後,把在美國學得的專業與經驗在台灣傳承,因此中部酪農村在台灣酪農業的發展上,扮演著轉型的先鋒角色。


苗栗造橋鄉簡介

遠在清雍正9(西元1731),頭份、造橋兩地交通受南港溪河床阻隔,民眾為解決交通問題,於是 大家捐款造橋,並將此橋命名為「登雲橋」,又稱「長橋」,這是造橋地名的由來。




  • 留言者: ♥姍★
  • Email: jocelyn60133@kimo.com
  • 網址:
  • 日期: 2012-04-25 22:59:31

國10504 宋蓉姍


這次ㄉ地理考察真的很有趣而且也學到很多東西,看到許多地形!從漁港開到丘陵,不同景觀有各式各樣ㄉ地形風貌呢!真ㄉ好神奇喔!







  • 留言者: 阿高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2-04-22 15:37:08

還有一站就是鹽來館了!!!它內部的設計真的好酷! 噴水出來...當然重點不是這個啦...我看到了鹽的結晶....用鹽的不奏OR方法...樣樣都是讓我看到目不轉睛的....看到也都快頭昏眼花了呢!!!@@ BTW...在鹽來館前有座雕像...那雕像前有許願池 我有去投錢許願...投的是學業那塊!!~沒想到一投就投進了呢!~還真是準啊!


 


                                                                                                                              J106 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