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四冊非洲單元補充資料~非洲簡介

國三第六冊非洲單元補充資料~非洲上課講義


1-1 自然環境
(一)     位置
1. 東北端隔著【蘇伊士 】運河和亞洲相連,北隔地中海與【歐洲 】相對。
2. 東濱印度洋,西臨【大西洋 】。
(二)     地形──以【高原 】為主
1. 古老的陸塊

區域
地理區名稱
特徵
北部
撒哈拉 】盆地
有世界最大的沙漠。
中部
剛果 】盆地
剛果 】河流貫其中,河川水量充沛,河川高低落差大,因此蘊藏豐富的【水力 】資源。
南部
喀拉哈里盆地
內有沙漠。

2. 最大的裂谷
(1) 非洲東部高原因【斷層 】陷落形成地塹,為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
(2) 沿著裂谷帶分布許多【火山 】和湖泊,如吉力馬札羅火山(非洲最高峰)、馬拉威湖。
3. 平直的海岸
(1) 堅硬的高原緊鄰海岸,海岸陡峭而平直,缺乏天然港灣,對外交通不便。
(2) 北部【地中海 】沿岸較易進入。中部及南部因沙漠、雨林阻隔,難以深入。
  

  ▲ 非洲地形圖
(三)     氣候
1. 因【赤道 】橫貫非洲中部,氣候帶和天然植物帶的分布,呈現南北對稱的特色。
2. 各地氣候特徵

類型
氣候
分布區
特徵
成因
溫帶地中海型
西北沿海
和西南隅
夏乾冬雨
夏乾:副熱帶高氣壓籠罩
冬雨:進入【西風 】帶
熱帶沙漠
南、北回歸線 】附近
乾燥少雨
日溫差大
副熱帶高氣壓籠罩
熱帶莽原
沙漠氣候
及雨林氣候間
夏雨冬乾
乾溼分明
夏雨:赤道低壓帶
冬乾:副熱帶高氣壓籠罩
熱帶雨林
赤道附近的
剛果 】盆地
全年
高溫多雨
日照強、蒸發盛,
多【對流 】雨
高地
東非高原 
涼爽宜人
地勢較高
夏雨型暖溫帶
東南隅
終年有雨
夏雨偏多
暖流流經
東南信風


3. 重要特色
(1) 非洲最宜人的氣候是【溫帶地中海型 】氣候。
(2) 獅子、大象、長頸鹿等野生動物棲息的疏林、高草原為【熱帶莽原 】氣候。

 


 ▲ 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農礦為主的經濟

(一)     農牧業
1. 傳統生活方式
(1) 溼潤區:以漁獵、採集、【游耕 】為主。
(2) 乾燥區:游牧 】為主,有水源供應地區則發展【灌溉農業 】,如尼羅河流域。
2. 現代經濟發展
(1) 溼潤區
a. 絕大部分的耕地用來栽種咖啡、可可等以外銷為主的【熱帶栽培業 】作物。
b. 種植單一經濟作物,面積廣大,影響【糧食 】作物生產,反而必須仰賴進口。
(2) 乾燥區
a. 埃及的【尼羅河 】:每年夏季定期氾濫,常造成水患,但河川沖積成的帶狀綠洲及河口三角洲,孕育出輝煌的古埃及文明。尼羅河沿岸利用河水灌溉種植棉花 
b.亞斯文 】高壩:完工後,尼羅河的流量得以調節,不再氾濫;提供灌溉用水,農耕面積變大,糧食生產增加。
c. 問題:高壩的集水區淹沒古蹟;過度耕種,造成土壤沃度降低;水庫攔阻汙泥,尼羅河不再定期氾濫,導致河口【三角洲 】面積縮小。埃及 阿布辛貝】神廟為防止水壩淹沒有遷移。

(3) 非洲西北沿海及南非西南隅種植 橄欖 】及【葡萄  】等地中海型作物。



(二)     礦業
1. 礦藏豐富
(1) 非洲是一個古老陸塊,蘊藏著石油、鑽石、黃金、鐵等豐富的礦產。
(2) 礦產 外銷是非洲國家的重要經濟來源。
2. 礦產地區
(1) 奈及利亞 安哥拉、利比亞及【 阿爾及利亞  盛產石油。
(2) 南非 】共和國礦產種類多、儲量及產量均大,並積極發展汽車、機械等工業,
是非洲經濟發展較佳的國家。

 非洲的哪個國家,因蘊藏礦產種類多且積極發展工業,是經濟發展較佳的國家? (A)南非 (B)奈及利亞 (C)埃及 (D)辛巴威。
 
 
 非洲族群分布圖


1-3 族群與文化

(一)     多元的族群與文化

1. 族群分布:以【撒哈拉沙漠 】為界,非洲南
北在族群與文化上有很大差異。

以北
(1) 人種膚色較淺,早期與南歐的古希臘、羅馬文明互動頻繁。
(2) 後來與西亞交流密切,目前居民以【阿拉伯 】人為主。
(3) 通用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 】教。
以南
(1) 居民以【黑人 】為主。
       【 布希曼人】人生活在喀拉哈里沙漠,以打獵與採集維生  
(2) 民族多元,有各自的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

2. 宗教與語言
(1) 19世紀中期後,非洲陸續成為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殖民者帶來西方文化,部分居民改信奉【基督教 】。
(2) 多以殖民母國的語言為官方語言,傳統文化受到衝擊。
(二)     族群問題
1. 族群衝突造成國家動亂
(1) 早期歐洲列強,以【經緯度 】畫分部分殖民地,造成部分國家由多個族群組成,或同一族群被分隔到不同國家。
(2) 族群間的衝突引發【戰爭 】,國家動亂使國際資金不敢投入,是非洲經濟發展較緩慢的原因之一。例如盧安達 】境內的胡圖族及圖西族為了爭奪政權而內戰,引發大屠殺
2. 種族歧視造成社會動盪
(1) 南非過去由少數白人統治多數黑人,施行【種族隔離 】政策,造成社會動盪。
(2) 1994年,南非選出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才結束長期由白人執政的歷史。


 非洲國家大部分都有族群衝突的問題,請問:造成族群衝突的原始原因為何?  (A)經濟發展問題 (B)糧食問題 (C)歐洲列強以經緯度畫分殖民地問題 (D)環境開發問題。
 


1-4 困境與展望

(一)     環境問題
1. 主因
(1) 非洲水資源缺乏、耕地不足、【人口 】增加快速。
(2) 大規模發展【熱帶栽培業 】,糧食種植面積不夠。
2. 結果:為取得更多耕地,於是開闢雨林、草原,土地過度使用,導致生態遭破壞,如雨林縮小、湖泊乾凅、沙漠面積擴大等。
(二)     貧窮問題
1. 主因:嚴重【乾旱 】、人口快速成長,以及戰亂讓人民流離失所,無法安居從事農牧。
2. 結果
(1) 非洲許多國家饑荒連年,人民生活困苦。
(2) 殖民地式的經濟發展,大部分國家均有龐大的【外債 】,使貧窮問題更加嚴重。
(三)     疾病問題
1. 主因:因衛生教育、醫療設施、【自來水 】等公共建設不足,疾病問題比世界其他地區都要嚴重,使得非洲人的平均壽命不到60歲。
2. 結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2016年的統計,全世界有70% 的【愛滋病 】患者居住在非洲。
(四)     未來展望
1. 資源豐富:豐富的【礦產 】,是未來發展工業重要的資源。
2. 生態多樣:非洲利用自然景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 】。
3. 古老文明遺留下來的古蹟文物,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光業 】已是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下列何者「不」是造成非洲環境問題的原因? (A)人口快速增加 (B)水資源缺乏 (C)耕地不足 (D)內戰問題層出不窮。
 





     非洲的自然特徵
項目
地形
氣候
主要特徵
高原為主
赤道橫貫中部、南北對稱的氣候
分布

撒哈拉盆地-----------------------------------
剛果盆地-----------東非高原------------
喀拉哈里盆地--------------------------------
溫帶地中海型(西北沿海)
--------熱帶沙漠--------北回歸線23.5°N
熱帶莽原
--------熱帶雨林 高地氣候-------赤道0°
熱帶莽原
--------熱帶沙漠--------南回歸線23.5°S
溫帶地中海型(南非西南隅)
     非洲的世界之最
項目
主要特徵
面積
僅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地形
1. 有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2. 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
河川
1. 尼羅河是世界最長的河川
2. 剛果河的流量是僅次於亞馬孫河的世界第二大河
3. 剛果河流域是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區域,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孫雨林
人口
1. 目前非洲有50多國,國家數量高居世界之冠
2. 人口增加率居各洲之冠,但饑荒、疾病、戰爭頻仍,是世界最貧窮的一洲
3.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的統計,全世界有70% 的愛滋病患者居住在非洲
     非洲的產業特色
項目
主要特徵
分布地區
游耕
原住民焚林闢地,耕作後數年便休耕,另覓土地耕作,此種耕作方式在作物成長期間,不施肥、不除草,屬於粗放農業
熱帶雨林的邊緣
礦產
地質古老,礦產豐富
石油──奈及利亞等國
鑽石、黃金──南非共和國
灌溉農業
利用河水灌溉,種植棉花
埃及的尼羅河沿岸地區
熱帶栽培業
種植單一經濟作物,以外銷為主
西非幾內亞灣的沿海地區
地中海型農業
種植橄欖、葡萄等作物
西北沿海、南非西南部
觀光業
利用古蹟文物、自然風光等發展經濟
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肯亞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國三第六冊非洲單元補充資料~野望非洲,中美下個競逐的工廠跟市場

野望非洲,中美下個競逐的工廠跟市場

野望非洲,中美下個競逐的工廠跟市場

野望非洲,中美下個競逐的工廠跟市場

2016/01/11 17:20:19 徐子軒

就經濟而言,GDP預估成長3~3.5%,高於全球平均的非洲,無疑是2016年的亮點。 圖/路透社。

分享
如無意外,今年的非洲會成為世界政治與經濟的亮點之一,而這兩者都和中國崛起有著密切關係。
就政治而言,中國即將於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部署首個海外基地,該地區乃是印度洋、紅海一帶的戰略要衝,近來則以饑荒與亞丁灣海盜聞名,再加上極端主義興起,其情勢相當不穩定。就在此時,中國成功地與吉布提(Djibouti,亞丁灣內國家)簽訂十年的租借合約,成為美國軍事基地(Camp Lemonnier)的鄰居。
就經濟而言,非洲GDP預估成長3~3.5%,高於全球平均,這大部分得利於外資的挹注,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造訪南非,宣布向非洲諸國提供600億美元的貸款與協助,這個數字在2006時只有50億。雖然比較起累計投資金額,仍不及法國、美國和英國,不過中國目前已將非洲列為重點投資,占了FDI的五成,之後可能還有大的成長空間。
因此,觀察家多聚焦於美非中三邊關係的競逐,不少的評論者質疑歐巴馬政府任期內疏於經營非洲,讓中國的勢力坐大。這些說法僅在形容現狀,並未真的理解歐巴馬政府,乃至於美國的戰略意圖。要分析美國對非洲的態度,可以從歐巴馬去年訪非的演講說起。對著非洲聯盟的成員國們,歐巴馬侃侃而談民主政治與經濟發展,他既警告了腐敗對於國家所帶來的傷害,也勸告非洲人民,解決之道無他,唯有「真實」的民主政治能夠導向正軌。

不少的評論者質疑歐巴馬政府任期內疏於經營非洲,讓中國的勢力坐大。 圖/路透社

分享
同時,他向世界宣告非洲正在崛起,其潛力不容小覷,關鍵仍在於非洲諸國是否可以妥善處理貧窮、衝突等治理議題。演說鏗鏘有力,其實是要提醒非洲諸國,若想繼續獲得美國的援助,端視能否留在「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 AGOA)的名單內。此法案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非洲經濟成長的機會,降低某些國家成為恐怖主義溫床的機率,但受援國家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標準,否則將被剔除。這也承續了去年美非高峰會議的宏旨,美國將在嗣後數年內協助部分非洲國家加強反恐以及維和力量。
不過,也有論者認為,AGOA標準過高,落實在實際政策面能夠援助非洲的地方相當有限,難敵中國的直接或無償的金援。
說穿了,在美國看來,儘管非洲正快速成長,但離影響全球局勢還有一段可望不可及的路程,在安全事務上也不具備成為美國同盟的條件,以附帶條件處理對非事務,重點還是為呼應國內政治需求。職是之故,以援助內容來看,中國在非投資有七成是興建基礎建設,包括鐵路、開礦等;美國剛好相反,七成在於改善健康環境,特別是對抗愛滋病等。對美國來說,取得道德高地,以旁觀者的方式與非洲交往,未嘗不是聰明戰略,亦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較多硬體建設,西方國家則是著重於改善非洲的醫療與衛生環境。 圖/歐洲執行委員會

分享
可惜歐巴馬的苦口婆心恐怕不易為非洲兄弟接受。或基於高大上的體育場外交(stadium diplomacy)攻勢,例如中國在非洲迄今至少捐贈了50座以上的體育場;或基於反西方殖民的宣傳手法,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全球調查顯示,在同意中國尊重個人自由的比例上,非洲有六成民眾,位居全球之首,歐盟只有8%,而贊成中國尊重人權的比例,在肯亞、衣索比亞、奈及利亞、烏干達等國,都是六成以上支持。這類對中國的景仰,也許可說明中國得以在非洲橫行無阻的原因。即使發生中國餐廳明示拒絕非洲人用餐、環球時報以種族主義漫畫消遣膚色,亦都無法改變非洲多數民眾的想法。
目前,非洲諸國正承受著因中國國內需求疲弱,製造業者傾銷而來的大量產品,主要以鋼樑、管材等工業材料為主,這不單有利於鋼鐵相關業者,亦嘉惠中國的建築業者。另外,廉價的中國貨在非洲攻城掠地,無論是合法的進口或非法的走私,都扼殺了本土的低端製造商,特別是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的奈及利亞,其國內的紡織、服裝業儘管有關稅保護,仍無法抵禦中國製造的低價優勢,已有研究證明紡織工廠的倒閉裁員與中資密切相關。其餘對中國設限較少者,如納米比亞(Namibia)、南非、衣索比亞的初級產業,則是程度不一的面臨存活困境。隨著一帶一路的延伸,中國勢必再推動另一波產能輸出,非洲諸國是否能適時承接,則關係著中非的和諧發展。

奈及利亞北邊城市的攤販,店中販售「中國製造」的布料。 圖/路透社

分享
相較於西方國家附條件的援助,大手筆的金援與不干涉內政,正是中國在一些非洲國家受歡迎的原因。不過,那不代表著中國採取的是凱子外交,因為援外與發展並重,許多中國企業(特別是國企)都可透過外交手段,得到大量承包工程以拓展國際市場。以奈及利亞為例,興建中的沿海鐵路項目框架合同,總額約為131億美元,佔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營業收入的13.77%。透過大筆投資,以建設換資源,卻無視於當地情勢,乃是西方批評所謂中國「新殖民主義」的來由。也就是說,中國以不干涉內政為由的交往,對於一國的當權者極有幫助,但對於弱勢者卻是傷害更深。
如奈及利亞雖是非洲大國,無論經濟或人口規模都位列非洲第一,近年更靠石油等天然資源發展迅速,被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捧為未來11國(N-11)。但該國內部政治仍舊混亂,2003年的選舉爆發政治暗殺、2007年的總統大選被國際觀察組織評為達不到最低可被接受的標準,可視為是民主化後的失敗國家。根據和平基金會(The Fund for Peace)2013年失敗國家指數(The Failed State Index)的排名,奈及利亞位居第16位,屬於「警戒」(alert)狀態。特別是在穆斯林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北部,全球化與西方價值帶來的文化衝擊、經濟自由化與私有化造成傳統農業衰退,讓伊斯蘭極端團體博科聖地興起,更增添該國治理的困難。
當然,民主失靈的主因來自於國內政治,像是法治不彰、官員貪腐等,不能僅歸咎於外部因素。中國模式在非洲有其市場,不只是讓獨裁者們心嚮往之,亦讓眾多底層的民眾期待中資帶來的工作機會。更有甚者,最近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指出,若以美英法日中五國,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sub-Saharan Africa)投資為分析目標,發現美、法、中的計畫影響了這些國家的治理品質,只有英國和日本成功地促進善治,尤以日本表現最佳。如此,西方國家自然不能夠簡單的以民主人權為由,批評中國的外交政策,而是要重新檢視自身方針,才有資格向非洲證明,西方價值確實優於中國特色,也更能獲得非洲支持。

圖/路透社

國三第六冊非洲單元補充資料~中國在非洲遂行經濟殖民

中國在非洲遂行經濟殖民

非洲是哪一國的殖民地?許多人憑著印象會告訴你,非洲南邊主要是英國的殖民地,北非則大多是法國的殖民地,剛果等地則分屬德國和比利時等國。然而這些殖民帝國早就撤退了,如今在非洲遂行經濟殖民的可能是中國。

《韓國時報》昨日刊出前非洲發展銀行高級官員撒努•姆巴亞 (Sanou Mbaye)的投書:<非洲不會容忍殖民主義的中國>。

姆巴亞指出,中國師承《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在非洲確保中國企業可以得到能源和礦產供給、開拓新的市場、削弱台灣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鞏固自己在全球事務上的權威,並且得以享有非洲國家銷往西方市場的額度(中國接收了南非和奈及利亞的紡織業。這些產品銷往西方市場時打著非洲製的名號,但實際上是中國人的出口商品)。
姆巴亞說,中國很精明地打著昔日不結盟運動的旗號。當年非洲國家把中國看做是同樣受到壓迫的兄弟之邦,並且幫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台灣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中國則支持非洲進行反殖民鬥爭,並且反對種族隔離政策。

為了要使自己在非洲的活動看起來是雙贏的局面,中國將西方國家在非洲的活動描繪為一種剝削。他宣稱西方國家利用各種不平等的貿易的手段,綁架了非洲國家。
然而中國人對於自己在非洲的所作所為對非洲發展所造成的機會和風險卻避而不談。儘管中國的貿易、外來直接投資以及援助可能帶給非洲成長的機會,但卻也促成了「贏家對輸家」的結果。除了石油之外,非洲對中國處處貿易逆差。

更嚴重的是,非洲外銷給中國的產品比外銷給世界其他地區的產品更不需要技術。中國從非洲進口的產品中,有80%是未經處理過的。同樣的,非洲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也品質不良。
當前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的確是在增加之中,但這些投資其實夾雜著貸款,其中有不少都被重複計算。隨著中國提供的貸款增加,非洲國家背負的國債也就更重。扣除掉那些貸款,在非洲真正的第一大投資國其實不是中國,而是南非。

中國高唱「不干涉內政」以及「政商分離」,取悅了非洲國家的領袖,讓他們稱頌中國與他們之間的合作。幾個世紀以前,西洋帝國主義興起時,當時非洲的領袖也曾為了要享用從歐洲進口的商品,而將自己的子民拿去交換,當作奴隸出口。

如今,許多非洲國家領袖和中國之間進行的交易也是如此,以非洲的原油、礦產和金屬,交換中國企業承包的基礎工程。因此,中國勞工被進口到完全不缺勞動力的非洲大陸。短短不到10年,在非洲的中國人就比曾經殖民非洲好幾個世紀的歐洲人還要多。中國企業的管理人員,在非洲實施種族隔離,讓非洲員工處於非常惡劣的工作條件之下。

如今,中國已經掌握非洲許多產業。隨著中國的工資上漲、幣值上漲,中國的製造業是否會使用他們在非洲建好的設施,以他們這些年來送來非洲的中國工人,拿非洲做為他們的生產基地呢?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本週日刊出該報記者萊斯(Xan Rice)的報導<中國在非洲的經濟侵略>。
萊斯報導,冷戰結束後中國派人前往非洲,目的不是當年毛澤東時代的鞏固邦誼,而是著眼於經濟利益。1999年,在烏干達的中國人包含中國政府派駐人員在內,總共只有數百人;如今最保守估計也有7千人。10年前,在整個非洲大陸的中國人不到10萬人,如今已逼近百萬人之數。
在1999年,中非貿易額為60億美元;到了2009年,已經成長到900億美元。去年的貿易額初估已經達到1千億美元。非洲出口一些天然資源(油、鐵、白金、銅、木材等)給中國;中國則將一些製品賣給非洲。中國官方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年,北京都提供非洲各國政府數十億英鎊的補助與貸款,以確保能夠取得一些原料,或者讓中國企業得以在某些基礎建設獲利。
中國於2010年取代英國成為烏干達最主要的外來直接投資國。在烏干達的首都坎帕拉,當地的人對中國人相當友好。然而在其它的地方就未必如此。在非洲南部某些地區,許多中國商人拿旅遊簽證入境後非法居留,就頗受憎恨。最近,尚比亞就發生某間煤礦公司的中國經理射殺了兩名抗議工資問題的尚比亞員工,引發尚比亞舉國憤怒。在蘇丹和衣索匹亞,叛亂團體則殺害了一些中國工人,因為中國人被視為地方政府的代理人。【取自新頭殼】2011/2/9

國三第六冊大洋洲與兩極單元~上課講義


2-1 大洋洲
(一)     位置與範圍
1. 位置:散布在【太平洋 】海域上的島嶼和陸塊。
2. 範圍
(1) 狹義:是指散布在太平洋上2萬多個島嶼,大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 】之間。以【赤道 】和經度【180 】度為界線,可分為三大群島。
(2) 廣義:三大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再加上位於南太平洋上面積較大的【
3. 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
4. 重要性
(1) 位於【亞洲 】與【美洲 】之間,是兩洲間的中繼站,交通與戰略地位重要。
(2) 昔日部分島嶼為英、美、法等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群島紛紛獨立,
但也有些島嶼併入殖民母國。
(3) 例如:【夏威夷 】群島成為美國的一州;大溪地則被【法國 】納入領土。
大洋洲行政區圖

(二)     三大島群──熱帶風情的島嶼
1. 島嶼組成
(1) 依島嶼成因區分

島嶼成因
火山島
珊瑚礁島
特徵
地勢陡峭(高度約數千公尺)
地勢低平(高度約數十公尺)
經濟來源
面積較大,土壤肥沃,
可從事農耕
面積不大,缺乏淡水,
傳統產業以【漁業 】為主
舉例
夏威夷 】群島
帛琉

(2) 近年來因交通便捷,帶來嚮往熱帶風情的觀光客,【觀光業 】的收入已成為大洋洲的新財源,如帛琉、大溪地、夏威夷群島等。
2. 環境變遷
(1) 近年來全球氣溫變暖,造成冰層融化,海水面上升,部分島國正面臨國土被淹沒的威脅。
(2) 平均海拔高度只有 4.5 公尺的【吐瓦魯 】,預計將在 50 內被海水淹沒,成為全球暖化的第一個受害國,該國居民也將被迫遠離家園,移民到其他國家。 
下列哪種島嶼類型,水資源可能最為缺乏? (A)珊瑚礁島 (B)火山島 (C)大陸島。
 
  


(三)     澳洲──乾燥的南方大陸
1. 地形特徵
(1) 以【高原 】為主體的古老陸塊。
(2) 由東向西為:東南沿海【平原 】、大分水嶺、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
   
   ▲ 澳洲、紐西蘭地形圖
2. 氣候特徵
(1) 氣候分布與類型

氣候類型
特徵
熱帶莽原
夏雨冬乾
熱帶沙漠
副熱帶高氣壓籠罩、背東南信風,乾熱少雨
熱帶草原
降水量稀少,有地下水的開發
夏雨型暖溫帶
夏季受東南信風影響,東南沿海迎風多雨
溫帶地中海型
受行星風帶季節性移動影響,夏乾冬雨
溫帶海洋性
終年受西風吹拂,溫和多雨、暖溼宜人

(2) 澳洲東西差異大

地區
大分水嶺以西
大分水嶺以東
地形組成
平原、高原區
東南沿海平原
氣候特徵
位居東南信風的背風側,加上副熱帶【 】氣壓籠罩,氣候乾燥
迎【東南信風 】,降水量較多,是澳洲的精華區
人口分布
沙漠廣布,人口稀少
人口集中、產業發達,首都【坎培拉 】、第一大城【雪梨 】皆位於此

 

澳洲、紐西蘭氣候圖
3. 經濟發展

 21農牧 】業
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澳洲的主要經濟活動。
b. 因產量大、人口少,農牧經營規模極為【粗放 】,有剩餘農牧產品外銷,是世界重要的小麥、羊毛、肉品、乳品出口國。
工礦業
a. 利用煤、等豐富礦產,發展工業。
b. 經濟型態已轉變為農、牧、工、礦並重。
觀光業
a. 四面環海與各大陸隔絕,有獨特的動植物和天然美景,帶動觀光業。
b. 無尾熊、袋鼠等為澳洲特有種,【大堡礁 】為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艾爾斯岩、雪梨歌劇院為著名景點。
國際貿易
a. 從歷史淵源來看,澳洲曾為【英國 】殖民地,與歐洲經貿往來密切,但就地理位置而言,澳洲與【亞洲 】國家比鄰而居,有地利之便。
b. 澳洲發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並與【東南亞國協 】(ASEAN)合作,加強與環太平洋國家的經貿關係。

  

     
   ▲ 澳洲農、牧、礦分布圖


下列何項並「非」造成大分水嶺以西乾燥的原因? (A)居東南信風背風側 
(B)
居東南信風迎風側 (C)副熱帶高氣壓籠罩。
 
 (四)     紐西蘭──活的地形教室
1. 地形特徵
(1) 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 】半球(圖b)的中心。
(2) 以【山地 】為主體的地形,景觀豐富,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稱。





  

北島
多【火山 】地形,
如火口湖(陶波湖)及豐富的地熱、溫泉。
南島
地勢、緯度較高,【冰河 】地形發達,如峽灣、福克斯冰河谷。



2. 氣候特徵
(1) 氣候類型:終年受【西風 】吹拂,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溼潤。
(2) 氣候影響人文發展
a. 西側 迎風坡降水量較多,牧牛業發達。
b. 北島 】因緯度較低,氣候較溫暖,人口主要集中於此,如首都威靈頓及第一大城【35奧克蘭 】。
3. 經濟發展

產業類型
地區特色
經營特徵
 畜牧 】業
溼潤氣候滋養天然草地,以酪農和牧羊為大宗。
a. 因【人力 】資源有限,經營方式較粗放。
b. 重要的羊毛、肉品、乳品出口國。
觀光業
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優美的風景。
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稱。

下列有關紐西蘭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終年受西風吹拂 (B)北島以冰河地形為主 (C)人口集中於北島 (D)畜牧業經營方式以粗放為主。
 

 2-2 兩極地區
(一)     範圍與氣候特徵
1. 極區範圍:指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緯度【 66.5 】度~【 90 】度)。
2. 氣候特徵
(1) 因緯度高,氣溫低、降水量少,呈現【寒漠 】景觀。
(2) 由於地處【高緯 】和地軸傾斜的關係,兩極地區有特殊的永晝、永夜現象。
(二)     北極地區


北極地區位置圖

位置
位於北極圈以內的區域。
範圍
歐、亞、北美 】三洲所圍繞的海洋。
地形
主體為【北極海 】。
氣候
周圍雖有陸地,但大多為冰封的世界,氣候嚴寒。
人類活動
1. 少數民族,如【因紐特 】人,傳統上過著漁獵的生活。
2. 20世紀中期以後,【阿拉斯加 】的石油、【西伯利亞 】的天然氣陸續被開採,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3. 由於環境改變,獵物減少,少數民族逐漸放棄漁獵,定居城鎮,並到油田或工廠工作,傳統文化正快速消失中。
重要性
1. 北極海因歐、亞、北美三洲環繞,交通與戰略地位重要。
2. 北極海常年結冰,昔日船隻必須破冰而行。
3. 近年來全球暖化,使部分海冰融化,海運價值已有提升。
4. 飛越北極上空是歐、亞、北美三洲間的最短路徑。
5. 陸續發現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導致各國紛紛宣示主權。










(三)     南極地區
  
  ▲ 南極地區位置圖

位置
位於南極圈以內的區域。
地形
主體為【南極洲 】,是平均高度2,000多公尺的【高原 】。
氣候
由於陸地比海洋散熱快,加上【地勢較高 】等因素影響,氣候嚴寒,是全球地表上最冷的地方。
(年平均溫度為零下25℃,曾出現零下89.2℃的最低溫度)
人類活動
1. 目前沒有居民定居,主權也不屬於任何國家。
2. 只有科學家在當地進行研究。
重要性
1. 由於大氣穩定、晴空無雲,是天文觀測的理想地點。
2. 積壓數萬年的冰雪,可以進行氣候變遷的研究。
下列哪一洲最靠近南極洲? (A)南美洲 (B)亞洲 (C)非洲 (D)大洋洲。
 




重點整理

     三大群島的畫分


密克羅尼西亞
赤道
 
(小島)
玻里尼西亞(多島)
美拉尼西亞(黑人島)
經度180°
 
     澳洲、紐西蘭的比較
國家
地形
氣候
經濟活動
人文特色
澳洲
東部沿海平原
ê
大分水嶺
ê
中部平原
ê
西部高原
西部乾燥面積廣大
東部沿海迎風多雨
農、牧、工、礦
均衡發展
中部平原利用自流井供應畜牧用水、人口稀少
紐西蘭
北島:多火山、溫泉
南島:多冰河、峽灣
終年西風吹拂
溫和溼潤、
西側降水量較多
畜牧業、觀光業發達
原住民為毛利人
號稱「活的地形教室」
     兩極地區的比較
國家
地形
氣候
經濟活動
人文特色
北極地區
北極海
氣候嚴寒
1. 北極航線為歐洲、北美和亞洲的捷徑
2. 石油、天然氣陸續開採,造成主權爭議、生態破壞
1. 有少數民族因紐特人居住
2. 北極海沿岸的資源開發受重視,各國紛紛宣示主權
南極地區
南極洲
(陸地)
地勢較高,為地表最冷的地區
1. 陸地上進行科學研究
2. 周圍海域有豐富漁業資源
1. 無居民永久居住
2. 有「白色大陸」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