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預算嚴重失衡

外交部前部長錢復昨疾呼,台灣新住民配偶與子女有七十一萬人,比原住民人口多出十八萬,但每年分配的政府預算約四億元,僅原住民相關預算的百分之四,這樣的人數與經費嚴重失衡,政府有必要檢視合理性,重新盤點預算分配。
新移民已是台灣的第四大族群,但所受關注、享有資源卻很少。國泰慈善基金會支持國北教大執行「新移民家庭及二代卓越幸福計畫」,在小學推動越南母語課程、培訓新住民媽媽當越語師資、補助親師生寒暑假回越南外婆家,促成多元文化在台灣教育現場開枝散葉,昨邀聯合報願景工作室合辦「台灣跨文化教育研討會」,分享成果。
現任國泰基金會董事長的錢復說, 台灣社會要在多元文化中學習共存,才能使文化多樣性成為台灣資產。但台灣人的多元文化素養和尊重心態,顯然還不夠成熟。
錢復說,十年來, 台灣少子化,國中小學生人數劇減,但新住民子女學生數從四萬六千人增加至廿萬九千人,逆勢成長了四倍,如今每八位國小生,有一位是新住民子女;到二○三○年,廿五歲青年有一成三來自新移民家庭,偏偏台灣社會隱然的歧視始終存在,外界總以「紓解少子化壓力」定義他們,很少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及角度來看待。
他認為,要培養新住民第二代成為南進的新勢力,前提就是「教育」扎根,政府及民眾準備好新文化的加入,社會觀念要翻轉。
首先,新住民面臨資源分配不均,七十一萬新住民及子女的年度相關預算四億元,但五十三萬原住民及子女的預算是九十六億元,政府應調整預算資源。其次要盡快成立府院層級跨部會的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及地方縣市統籌新住民事務的機關。
教育方面,最關鍵的是將新住民母語文化教育納入十二年國教課綱,才能有長期永續的課程、師資、教材。
國教署長吳清山贊同,新 住民子女是台灣寶貴資產,一○三年度起將推動「第二代新住民火炬計畫」行動方案,擴大對新住民族群的輔導與培育,他也坦言資源分配不均,原住民享較多預算是因受「原住民族教育法」保障,但新住民沒有相關法條及主管機關。

多元文化差異 專家籲課堂教起  
  台師大教育系教授劉美慧說,台灣的多元文化教育應跳脫吃吃美食、穿穿傳統服飾的表淺層次,教師應在課堂中勇於處理不同學生的差異,才有實踐社會正義的可能。
劉美慧說, 多元文化在台灣喊了超過廿年,不過台灣教師比較不敢面對衝突,流於過多政治正確的語言,例如「要包容、多尊重」,走不到更深層的文化批判,也很少反省主流霸權的價值觀。
劉美慧舉例,台灣與他國的文化交流,常以美國影集、韓國連續劇、日式拉麵、越南春捲、泰式涼拌菜來代表,「但若食物那麼好吃,我們還需要包容嗎?」
儘管全國各國中小每學期大張旗鼓舉辦「多元文化周」,但常僅是邀新住民媽媽做美食、穿國服、唱歌跳舞的嘉年華,「櫥窗導向」的文化展演,缺乏從飲食、服裝背後探究這種文化的日常生活樣貌與歷史傳承。
劉美慧說,多元文化不可能沒衝突、沒差異,教師應看到學生的差異,在教法上回應他們的文化。例如課程中介紹新年,除了漢族新年,也可融入越南、泰國等不同族群的新年習俗,讓新住民子女感覺「我媽媽/爸爸的文化是備受重視的。」
桃園中原國小教師黃美雀說,櫥窗式的展演是接觸的開始,她今年寒假隨越南籍媽媽走訪越南外婆家,對於外籍配偶身處異鄉的感受更加深刻,回台後撰寫教案,在課堂穿插她拍回來的影片、照片,孩子都很感興趣。對她而言,展演是入門途徑,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文化敏覺度及同理心。

2 則留言:

  1. 新住民應該被好好重視於每一個國家
    J205 27

    回覆刪除
  2. 我們 應該好好尊重於每個國家
    J207 13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