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地走訪西南沿海發現,部分美麗、純樸的海岸沿線鄉鎮,地層下陷和淹水,已成了居民最大的困擾;沿海縣市中,彰化、雲嘉及屏東的地層下陷最嚴重;其中,彰化大城鄉原已是指標淪陷區,全鄉是經濟部水利署認定的「 嚴重地層下陷區」。令人憂慮的是,彰化近年下陷範圍已擴及未臨海的溪湖鎮,而雲林的十多個鄉鎮,嘉義的東石、布袋等沿海地區,以及屏東的林邊、佳冬地區等地也是嚴重下陷區;連台南的學甲、鹽水、北門,也躲不過地層下陷的噩夢。
286.47平方公里 持續下沉
據水利署資料顯示, 全台持續下陷的土地面積有286.47平方公里;其中,屏東縣地層下陷累積下沉達3.4公尺;彰化縣、雲林縣都是2.5公尺。下陷面積也全集中彰化以南:彰化縣約20平方公里、嘉義縣約6平方公里,面積最大的是雲林縣,多達2601平方公里,令人怵目驚心。
看守台灣協會理事劉志堅說,地層下陷不只是國土的沉淪,更會使當地區域的防洪、排水設施規畫完全失敗,相關工程如堤防、河床疏濬、排水幹渠/水道也失去功能,投入工程的經費全都浪費了。
更讓人憂心的是, 下陷地區容易淹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威脅民眾生活安全;例如高鐵經過雲林西螺、虎尾、土庫、元長鄉的路段,下陷累積已達40至60公分,影響路基安全。高速鐵路工程局這兩年全力搶救,一方面進行沉陷監測,也在雲林段進行橋梁墩柱補強措施;但如果防制措施失敗,對營運艱辛的台灣高鐵將是雪上加霜。
環保團體提起地層下陷,總是嘆氣再嘆氣。看守台灣協會長期關注地層下陷問題,該會理事劉志堅分析, 地層下陷問題,第一是因為許多水庫淤積,儲存水源設施不足,水庫蓄水量不夠,民眾轉而依賴地下水;再加上幾無管制的超抽地下水,不但被供做農地灌溉、漁塭用水,及自來水經營單位抽取為公共給水水源,也被用於供應高耗水性工廠(大型工業區)用水。
占用公有資源 環境卻沒人管
他更認為,台灣國土面臨嚴重且大面積的地層下陷,是典型的「公有地的悲劇」事件,也就是大家都要占用公有資源、卻沒人在管,結果就是土地(或環境系統)負荷過重而崩潰。要搶救國土,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須真正面對問題根源,並要有民眾自覺、參與,化為公共政策、法令,由公家單位妥善管理。
【2014/07/28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