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再來一次明治維新,否則《日本重返世界第一》簡直是作夢


文:江仁傑(Jiang Ren Jie) 2018年3月23日

說到牽動全球經濟,或影響台灣前途的大國,通常我們指的是美國或中國,提到日本的機會越來越少。曾經有「日本第一」、「日本奇蹟」美譽的東洋島國,經過泡沫經濟後的失落20年,似乎漸漸被視為衰老、低成長率、國際影響下降的國家。

但對於《日本重返世界第一:日本如何重塑自身,及其對美國與世界的重要性》的作者來說,日本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昨日。當全球權力平衡轉移,威權國家崛起之際,日本若真的衰落不起,將對非威權體制的國家帶來打擊,亞洲的發展也將失去另一種典範。此外,日本仍是世界經濟第三大國。

到作者截稿的2015年4月為止,日本在美國的投資就達3,000億美金,直接創造70萬個工作機會,同時也是美國債券的第二大持有國,僅次於中國。更何況日本是生產的創新模式、「渋さ」(簡約之美)、獨特的飲食、藝術與文化的創造者。

作者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茲(Clyde Prestowitz)曾在日本留學、生活,也擔任過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談判首席代表,於公於私都與日本牽涉甚深。他認為日本當今的嚴重問題,非要以明治維新的強度,或者二戰後美軍佔領下的大改造一般劇烈的改革,才能徹底解決。作者以近未來科幻的筆法,描述了事情可能會怎麼發生。

針對東亞及太平洋的安全、少子化、婦女的就業與地位、英語能力、創新遲緩、安全且自主的能源、企業及組織陋習、另一種社會安全網、過度的中央(東京)集權等問題,作者先介紹現況及改革的難處,接著描述虛構的日本國家復興委員會到世界各地調查先進國家如何解決問題,加以借鏡比較後,結合日本既有優勢之後形成改革政策,最後則幻想實施改革後的2050年,問題徹底解決並重回世界第一的日本。

作者很擅長簡潔地概述各項問題,使讀者能迅速進入重點。不只是日本,世界上其他歐美國家怎麼面對問題也有大致的介紹。事實上,本書可以說是當今世界許多重要議題的精華簡介。

例如,日本周遭局勢與安全問題。作者很明白,關鍵在於東亞、東南亞等曾在數十年前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國,對日本抱有程度不一的疑慮,導致日本很難施展更大的影響。但站在日本的立場,面對中國的崛起及其擴張性的東海、南海、太平洋及印度洋政策,原有的美國影響力又可能逐漸稀釋,日本需要聚集盟友並保衛自身安全。

因此,日本一定要採取措施,化解許多國家的心結,譬如與日本摩擦不斷的韓國。日本可以和韓國或其他有疑慮的國家合作,共同撰寫歷史教科書,合建國際性戰爭紀念館,並且放棄與韓國爭奪竹島的主權等,以此為契機逐漸化解彼此敵意。至於發展核武,可能會引起周遭國家強烈反應,並非上策,但強化自身防衛力量並結交堅實的盟友,設法與美國之外的韓國、澳洲、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簽訂互保條約,則是切實可行的方案。

作者也提到了修改和平憲法無可避免,否則無法與他國建立軍事互保體系,以彌補美國可能緩緩退卻的現行美日安保體系。但美國也並非消失不見,只是不會再繼續在第一線替日本處理衝突與防衛的問題,而轉為必要時的補充力量。只要採取正確的政策,日本完全有能力自行主導周邊局勢的應對與防衛對策,攜手盟國打造太平洋治世。

而應對局勢與防衛問題,又與其他方面的問題環環相扣,例如少子化導致日本國力衰退。雖然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困難,但日本顯然會更快面對此一危機。若能徹底解決問題,才會有更好的國力基礎去解決防衛問題,否則將面臨兵源不足的窘境。

少子化問題顯然也與經濟發展及婦女就業問題相關。少子化與老齡化已經迫使日本提高退休年齡、提倡婦女就業,以填補由少子化而來的勞動力短缺。職業婦女若要安心就業,政府除了必須全力改革婦女就業與薪資不平等的問題外,還必須改善托育照顧不足的現況,而這也就是生育率問題。日本這方面作得不夠好,必須參考其他歐美國家。而在獎勵生育與托育照顧方面,最好的是法國。

德國現有人口8,267萬、法國6,690萬,德國國力也大於法國,但若生育照顧等政策持續不變,在移民率相同的情況下,2030年法國人口將大於德國,兩國國力的對比也將就此翻轉。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法國透過非常大方的家庭政策,使每個婦女平均生育2.03個孩子,甚至能達到人口替換率的2.1,勝過德國僅1.36的生育率(順帶一提,台灣目前是非常可怕的1.13)。日本若能大幅改善婦女就業與地位,並採取類似法國的生育政策,並大力招攬移民,就能將人口轉為正成長。

而招攬外國移民又與大幅提昇日本人英語能力息息相關。要達到北歐國家幾乎與母語相同的英語水準當然很困難,但起碼要達到德國的水準,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使用英語溝通,對於招攬技術移民將非常有利。英語化還有其他好處,譬如改善日語文化中不夠直接、過於尊重長者或上司的語言習慣,達成各種政府組織與企業中更有效的溝通。而這又與創新及組織文化的改進有關。

這些息息相關的政策細節,在此就不一一簡介了。作者所提出的改變確實非常巨大,遠超過目前安倍政府試圖推動的。如此幅度的改變真的必須達到明治維新或二戰後的改造那樣的劇烈程度才有可能。作者簡直像在做夢一樣。但日本的確曾經採取極端手段以達成自我改造,再來一次好像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至於作者切入問題的方式或解決方案是否正確,恐怕讀者們的意見會相當分歧。不過若要提出批評的話,顯然必須有更多的資料與研究才行。因此這本書雖然不會讓我們變成各方面的專家,但顯然能有更好的基礎與專家對話,或是足以提出深刻的質問並尋找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