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整合 產地直送餐桌

小農整合 產地直送餐桌  

近年民間興起一股支持在地農業的消費力量,但這些零星的努力至今仍難成氣候,問題出在缺乏整體性政策的支持。
圖/大王菜舖子提供
大王菜舖子的社區消費群,利用假期走進田間,重新建立人和土地的關係。
圖/大王菜舖子提供
四十多歲的「大王」王福裕,六年前在花蓮開啟「大王菜舖子」,效法歐美流行的「社區協力農業(CSA)」的方式,「找一群人、挺一群人」,幫四、五十戶小農整合一千多種蔬菜、水果、豬肉,直接銷到兩百多戶家庭的餐桌上,成為近年台灣「在地食材」行銷最成功的案例。
大王菜舖子 50小農只供200戶
「面對食安問題,一定要重新回到田間才能解決。」大王菜舖子每周要使用廿個小農的菜,從麵、麵包、饅頭、酒、豆腐、蝦、豬……,列出來有一百多項。許多農戶經過有機認證,但包裝及網站卻並不強調,因為他認為,認證是解決人與人不信任的機制,但治本的方法,應該重返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的信任。
王福裕信心滿滿地說,消費者可以到田裡找他閒聊、認識農人、實地觀察,再決定是不是相信他,「吃到的花生醬,絕對是花生,因為是我親手做的;吃到的油,也一定是苦茶籽做的,因為我們與部落合作,有牧師眼睛盯著、消費者也可以到田裡看著,食安問題就會不見。」
記者問王福裕對台灣近來各類食品的連串黑心問題,前幾天才剛做完一堆洛神醬的他,特別有感觸,「當我們做兩百罐,兩個月就能吃完,防腐劑、添加物都免了,如果今天做一千罐,大規模的生產,就必須添加保存。」他認為,台灣民眾對農業與食品的理念,必須從心態開始扭轉。
食品供應鏈 應小規模多系統

民眾應建立食物智商觀念,平時均衡飲食,攝取多元食物,有助分散食安風險。
圖/大王菜舖子提供
大王菜舖子與兩百多個家庭合作,王福裕認為已經飽合。他指出,CSA系統要順利運作,「規模要小、系統要多,才能遍地開花」,串起當地消費者購買力,直接向小農取得最新鮮、乾淨的食材,同時還能對抗跨國農業的強勢輸入,以及減少食物里程導致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
「台灣搞錯了。」王福裕表示,解決食安根本制度在於建立小型的食物供應系統,美國有五千個CSA,台灣卻是屈指可數,「政府要鼓勵小團體建立自己的食物系統,才是解決之道」,否則再多的監管制度作用也
有限,「愈嚴格的警察制度,只能代表社會人心愈想犯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