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 南科遺址挖出5000年「台灣第一米」

2015-08-11  18:20
〔記者湯佳玲/台南報導〕台灣規模最大的南科考古,出土台灣第一例「小米」遺留,也發現至今最古老、距今5000年的稻米,號稱「台灣第一米」,而鯊魚骨骸也是最老紀錄,顯示當時的農業與捕魚技術相當先進;其中20處出土遺物已完成整理分析,台灣史前博物館正在南科興建分館,預計明年底落成。
  •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匡悌解說南科遺址所發現的台灣最古老家狗骨骸。(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匡悌解說南科遺址所發現的台灣最古老家狗骨骸。(記者湯佳玲攝)
  •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臧振華領導的南科考古隊,進行搶救遺址的工作,規模歷年之最。(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臧振華領導的南科考古隊,進行搶救遺址的工作,規模歷年之最。(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臧振華說,南科遺址的年代範圍距今5000年到300年前之間,涵蓋了大坌坑、大湖、西拉雅等10個考古學文化期。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台灣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了「小米」的蹤跡,而且是上萬粒的碳化小米出土,即使是中國華南地區也未曾發掘過。
臧振華領導的南科考古隊,在南科及其周邊搶救遺址,前後將近15年,總計發現考古遺址58處,搶救發掘了34處,發掘總面積約9萬平方公尺,發掘了各式陶器、骨角器、植物種子、動物骨骸、建築遺跡、墓葬,以及出土2000多具骨骸。其歷時之久、耗費人力之多、發掘面積之廣、出土遺物數量之龐大、類別之繁多,創下台灣考古學史上紀錄。
臧振華說,南科遺址的年代範圍距今5000年到300年前之間,涵蓋了大坌坑、大湖、西拉雅等10個考古學文化期。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台灣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了「小米」的蹤跡,而且是上萬粒的碳化小米出土,即使是中國華南地區也未曾發掘過。
此外,稻米遺留也刷新紀錄,臧振華說,上一次的紀錄是在台北芝山岩發現,年代距今大約3000~4000年,「那時只有一小坨而已,這次也是上萬粒。」
團隊成員、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匡悌表示,小米是北方作物,為何會來到熱帶地區的台灣南部,有科學家認為是與北方貿易而來,也有推測是從中國華南地區帶過來,或者是氣候變遷所造成,目前不得而知,也不確定與原住民的小米文化是否關聯。
臧振華也說,過去曾在澎湖的鎖港遺址發現了俗稱美人魚的儒艮,該遺址距今4500年~3800年,這次南科遺址發掘了古人其實在更早期就食用深海鯊魚、灰青鮫等,顯示捕魚技術的先進。
臧振華還說,從骨骸中可發現當時的人們有骨刺、牙周病、蛀牙、腦瘤等疾病,兒童夭折的很多,成人大約40~50歲即死亡。
補充
南科遺址的發掘是國內近年來重要的考古工作,遺址年代最早可上溯至今4800年,共發現25處考古遺址,已發掘15處,涵蓋了大坌坑、牛稠子、大湖、蔦松、西拉雅、漢人等文化,最著名的就是道爺古墓遺址,南科遺址出土了豐富的陶片、石器,並發現漢人並發現漢人「糖連灶」遺跡和大湖期堆積等多元豐富的文物。為了讓國人瞭解與認識這批珍貴的文化資產,於是成立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以圖片、文物展示為主,並加以文字說明、導覽解說,方便國人可以更了解南科。 

 



2 則留言:

  1. 普103 35 曾珩愷2015年8月12日 下午6:01

    在南科遺址所挖掘出距今五千年的稻米,
    以及台灣首次出土的小米,陶片和石器……
    使我們能夠了解史前的文化的發展

    回覆刪除
  2. 我又可以多了解台灣的文化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