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L1地理學的性質



一、地理學的內涵
1. 「地理」的字義
(1) 西方:古希臘時代即有「地理」(Geo-graphy)一詞,是「描述地球」的意思
(2) 東方:西周周易繫辭即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地理意為「地表」山川
    文物的存在與分布均其「道理」
2. 地理學的意義:探討人類生活的地表空間內一切的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分布、交互作用、
   區域差異與其成因、演變。

3. 研究對象:舉凡地表一切自然、人文及區域的現象和問題,都是地理學觀察、解釋和分析的對象。
   (1) 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主題。
   (2) 人文環境: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等主題。


地理學具有三個二元性:自然與人文,系統與區域,理論與應用。
1. 地理學中的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屬於「自然地理」的範疇;而人口、經濟、交通、聚落、生活方式等要素為「人文地理」的範疇。地理學探討的地表空間,為地理環境,而地理環境又可分為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是故地理可謂綜合了自然與人文之二元性。
2. 地理可以是一種理論,也可以實際應用在生活之中。例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一種理論,但是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區域的時差換算。
3. 地理的研究對象,可以以一個區域為對象,也可以成其為不限定某一區域的系統性學問。例如研究「東南亞」是一個特定的區域,屬於「區域地理學」;而「地形學」、「氣候學」就是一種不限特定區域,自成其為系統的「系統地理學」。

重點整理:地理學的內涵和架構
()內涵
1.基本內涵--「地表空間」
  (1)原則:範圍、因果、綜合
  (2)觀點:分佈論、環境論、景域論
  (3)分門:自然、人文、區域
  (4)方式:系統研究(一般化)、整合研究(特殊化)
2.地理要素
  (1)自然要素: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
  (2)人文要素: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
3.地理學分門
  (1)自然地理:地形學、氣候學、水文地理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聚落地理
  (3)區域地理:亞洲地誌、熱帶地理
4.基本工具:地圖

()架構
1.傳統的
  (1)哲學的
  (2)系統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3)區域的:自然分區、人文分區
  (4)技術的
2.統合的
  (1)空間分析
  (2)生態分析
  (3)區域複合體分析

**地理學對世界的探討:
五大主題為位置、地方、人與環境的互動、流動、區域。

**地理學探究世界的工具:
地圖、遙感探測技術(RS,remote sensing)
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地理資訊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二、地理學三大傳統 (研究觀點)

地理學三大傳統 (研究觀點)

傳統觀點
主要內涵
實例
分布論
空間分布
(範圍原則、
自然地理)

1.側重地表現象的空間分布、交
  互作用或空間擴散等問題
2.議題中常有「範圍」、「距離」
 等空間觀念
3.常以地圖、數學方法來記錄地
  理現象的空間位置、距離、
  面積
4.為水平式分析
《例1》中國種植水稻的精耕農業,隨著移民南下,影響中南半島的三角洲地區,這種分布、擴散的研究,就是一種「空間傳統」。
《例2》歐洲居民在16世紀航向新大陸,19世紀時更到達一個高峰,造成文化對新大陸地區的擴散,這種空間上的分布研究,便是「空間傳統」。
『人口密度的空間變化』、
便利商店分布』、 
傳染疾病的擴散過程分析』、
 『臺灣活斷層帶之分布』、 
『桃園台地之土地利用類型分析』、
高中生通勤圈研究』、 
『臺灣活斷層帶之分布』、 
校園植物種類和分布的調查』、
臺灣人口由鄉村移往都市現象十分顯著』、 
『颱風移動路徑的研究』、
『夏威夷群島在太平洋中,具有海洋性氣候的特色』、
河口濕地因處於水陸接觸地帶,其生物多樣性高』、
 安地斯山北段農業土地利用呈現垂直分布現象之研究
環境論
人地分析
(因果原則、
人文地理)

        
1.側重人類活動和環境間的因
  果、互動關係,即「人地關
  係」,任何人類活動受到自
  然環境影響均可歸類為生態
  傳統
2. 為垂直式分析

《例》人類在河川上游大肆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及出海口;河床一旦淤積,暴雨一來,立即漫溢成災;而下游港口的功能也因淤積而衰退。像這種前因後果的垂直研究,就是「生態分析」的表現。
『水文循環』 
『土地利用與人類的相互作用』、
河川上游水庫建設與河口地形變遷的關係』、
『梨山地區土地開發與大甲溪水庫淤塞之關係』、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問題』、
『核三廠排放廢水對當地海洋生態之影響』、
全球暖化是導致近期海平面上升的可能原因之一』、 
瑞士許多山村因為引進觀光業,造成產業結構明顯變化』、
 養豬與高屏溪水質污染的關係


景域論
區域複合體分析
(綜合原則、
區域地理)

1.      釐清各地區的區域特性,整合空間傳統與生態傳統的研究成果,分析、歸納和綜合一個區域的獨特性,以及和其他區域間的相互關係
2.      議題中常有「特定」區域的觀念或「規劃」、「計劃」等特徵
3.      水平式與垂直式的整合分析
《例》太魯閣峽谷形成,其地形、地質、動植物皆值得欣賞和觀察,可以發展觀光業;而其大理石與石灰石可發展石礦和水泥工業;經過垂直的生態分析之後,發現如果發展為石礦或水泥工業區,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經過這樣的評估以後,將太魯閣地區規畫為「國家公園區」;這就是「區域複合體分析」。
『桃園市都市計劃之擬定』、
『臺灣東部地區開發與保育』、
『貓空觀光茶園的研究』、
工業區的開發』、
社區總體營造』、
瑞士精緻工業發展的特色』、
臺灣的菜籃~雲林縣』、 
蘇花高速公路興建之規畫
  
以中國西北乾燥地帶的沙漠化為例
()空間分布:發生在內蒙古 
()生態(人地關係):人類活動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原因:氣候異常、人為的土地利用方式)
1.1950年代「以頭數取勝」;2.1960年代「以糧為綱」;3.過度砍伐林木
4.不當灌溉(不排水)造成鹽鹹化
()區域分析:了解該區域的性質與特色,再針對此制定最適之區域計畫,
       例如:「退耕還牧」、「退耕還林」、「控制牲口數量」




 試題解析<br />P.6<br />生態<br />空間<br />生態<br />生態<br />

 練習
「臺南 新光三越位於臺南市 西門路上,往南可由大同路通關廟、路竹等地,向北可達臺南 永康交流道,向東可至臺南火車站,腹地廣大、交通便利。」以上敘述是採用地理學的何種分析方法? (A)空間分析 (B)生態分析 (C)區域複合體分析。

答:(A)

三、問題指向的綜合性(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學科)


四、地理學的任務 
(一)幫助人們了解他們身在何處
   地理學觀點中的兩個初步核心概念「位置」與「地方」,讓我們能清楚的知道,
             自己身在何處,並從自己的生存利益,來考量其他各地對個人的意義。 
(二)提供自然和人文體系的知識
   地理學提供我們探索地球的自然和人文體系的知識,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賴的
            知識 。
(三)開拓人類的視野
   經由地理學,人類得以消除狹隘的地方觀念,以及不當的民族優越感,並進而拓展
           人類的世界觀。 
(四)更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
   了解地理學,可以幫助我們做出適當的決策,有效的解決地方性或全球性的問題。
(五)學習科學方法





五、地理學的角色

透過研究步驟觀察è描述è解釋è評價è規劃等步驟,對照地表現象,對地表的社經問
題、環境問題和區域發展問題等,作適當的評估和合理的規劃。
地理學研究步驟: 觀察→描述→解釋→分析→應用
整體而言,地理學使命
1. 幫助人們了解他們身在何處。
2. 提供自然和人文體系的知識。
3. 開拓人類的視野、拓展人們的心胸。
4. 更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
 (1).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例》觀察地形。
 (2)正確的描述與合理的解釋。例》史記貨殖列傳,徐霞客遊記;或 「達爾文與小獵犬號
 (3). 對區域合理的計畫和利用。《例》台灣的區域計畫-地方生活圈。


  
                               立足台灣 放眼天下

複習請參考 黃柏欽教學影片 地理學性質

61 則留言:

  1. 以前覺得地理很沒意義又枯燥乏味看完這篇文覺得對地理有新一層的認識了pu103 03

    回覆刪除
  2. 希望在之後能夠在老師的教導下 使我的的地理更加的進步了解PU103 36

    回覆刪除
  3. 在這課的單元裡面讓我了解一些地理的基礎 像一些的分類和整理 PU103 36

    回覆刪除
  4. 地理學非常的廣泛 這課最重要的是 地理學的三大傳統 空間 生態 與區域 經過自學筆記的整理 我更明確的瞭解這些區分 普10313程琳

    回覆刪除
  5. 讓我對地理更加的認識
    普102 27 李至軒

    回覆刪除
  6. 覺得讓別人看得很懂 謝謝唷

    回覆刪除
  7. 讓我對第一課更有印象 以及把握 普102 25余福祐

    回覆刪除
  8. 黃柏欽老師的影片是範圍大綱的整理
    而美燕老師的重點分析是較細微的
    但二者都沒有深入的介紹工具 {畢竟講義有題目}
    例如GIS適用於哪一部份?哪種情況?
    或者是 何者為最快速獲取自然環境資料的方法?
    這些工具的基本介紹課本及講義也都只有少少的提及
    說明也沒有很完整 只有少少的幾張圖片而已
    那我個人希望老師可以在這邊多多補充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請笑納
    並多多包含 普101 27 吳靖宇

    回覆刪除
  9. 普101-16曾明琦
    看完這個讓我更有把握和印象
    謝謝老師的整理

    回覆刪除
  10. 有老師的整理讓我覺得這單元學起來更簡單pu101 14

    回覆刪除
  11. 看完了之後讓我對地理更加認識了 pu103 13

    回覆刪除
  12. 普101-40劉俊毅
    看完了這篇重點
    使我的地理學之事變更多了
    讓我更整理筆記

    回覆刪除
  13. 普101 43 鍾恢霖
    閱讀完這篇地理對我來說增見了許多見聞

    回覆刪除
  14. 普103 18楊詠晴
    看完了這篇地理讓我更了解了這一單元

    回覆刪除
  15. 普103 19楊詠晴
    看完了這篇地理讓我更了解這篇單元

    回覆刪除
  16. 普103 18楊旻臻
    看完這篇之後讓我比較了解這單元也讓我會整理筆記了

    回覆刪除
  17. 普101 38
    看完這篇,讓我更了解地理學

    回覆刪除
  18. 普101 04
    看完這篇地理學的性質讓我更加了解地理
    也讓我學到很多有關地理的知識

    回覆刪除
  19. 看完這篇解說讓我更加了解,如何運用三大傳統研究地理普103 22 蔡芳瑜

    回覆刪除
  20. 看完這篇讓我更容易整理筆記了
    普10115

    回覆刪除
  21. 看完這篇以後,可以讓我打好這些地理學的基礎
    普10144魏智鴻

    回覆刪除
  22. 看完這篇以後,我更加了解地理學這單元了
    普10131陳以萁

    回覆刪除
  23. 看完這篇後,我覺得這單元的重點更清楚了
    普101 22 葉雨霈

    回覆刪除
  24. 看完這篇後 我上課不清楚的地方都搞懂了! 普101 7

    回覆刪除
  25. 看完這篇後 不懂得都弄懂了也清楚了
    普103 15 陳夢蝶

    回覆刪除
  26. 看完這篇後 不懂得都弄懂了也清楚了
    普103 15 陳夢蝶

    回覆刪除
  27. 看完這篇讓我有了一些地理學的基礎和重點式的整理 普103 6

    回覆刪除
  28. 普10119 湯羽蘋
    看完這篇地理資訊後 讓我把之前所學的在複習一遍增加印象 更加清楚這單元所敘述的內容

    回覆刪除
  29. 看完之後我學到更多 解決了原本不清楚的地方 普101 09

    回覆刪除
  30. 普101 2 王之涵
    看完這些老師精心整理的內容我更加了解之前不太懂的三大傳統,尤其是「中國東北地帶沙漠乾燥化」的例子最讓我印象深刻。

    回覆刪除
  31. 老師介紹了黃柏欽老師的影片,看完後,其中的內容沒有介紹GIS or GPS的用途
    而這篇的重點整理好像也沒整理到,那不知道考試的時候會不會考到這些類型的題目
    但我認為這篇的重點整理非常好 不但將柏欽老師有些不詳細的地方解釋得更清楚
    還多解釋了其他的知識,謝謝老師 普10127 吳靖宇

    回覆刪除
  32. 老師介紹了黃柏欽老師的影片,看完後,其中的內容沒有介紹GIS or GPS的用途
    而這篇的重點整理好像也沒整理到,那不知道考試的時候會不會考到這些類型的題目
    但我認為這篇的重點整理非常好 不但將柏欽老師有些不詳細的地方解釋得更清楚
    還多解釋了其他的知識,謝謝老師 普10127 吳靖宇

    回覆刪除
  33. 這篇文章頓時讓我想起國中三年的學習成果,原本在暑假而停止使用的大腦醒了過來,老師的文章真的很讚
    普101 26 王禹捷

    回覆刪除
  34. 看完這個重點整理後,對於這個單元的內容理解得更清楚了
    普101 11

    回覆刪除
  35. 前人的努力前進才有現在的結果 傳統正是其心血結晶 pu10135

    回覆刪除
  36. 這個重點整理讓人讀這個單元更輕鬆pu101 29

    回覆刪除
  37.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增加了許多自然與人文體系的綜合知識,也開拓了我對地理學的視野。而對於地理學的重點整理也有了更完善的介紹與說明,謝謝老師。Pu10123 趙子嫣

    回覆刪除
  38. 看完這重點整理後讓我整理自學筆記比較有方向也更清楚這單元的重點
    普10307唐詩媛

    回覆刪除
  39. 看完了這篇文章,讓我更了解自然與人文體系的綜合知識,也開拓了我對地理學的視野。對於地理學的重點整理也有了更完善的說明與介紹,謝謝老師。Pu10123 趙子嫣

    回覆刪除
  40. 普101 18 曾筱禔
    看完這篇 對這個單元有更深入的理解
    整理筆記也比較抓的住重點了

    回覆刪除
  41. 這篇文章讓我更加了解地理學
    普10108李清容

    回覆刪除
  42. 看完這篇之後讓我又對地理了解一些了
    Pu10303

    回覆刪除
  43. 看完這篇文章讓地理變得簡單一些 也讓我亙了解地理學
    普101-20

    回覆刪除
  44. 老師整理的重點整理解開許多對於地理的疑問 也更加認識了地理學
    普101-21

    回覆刪除
  45. 看完這篇讓我對地理學更了解了
    普10321劉育華

    回覆刪除
  46. 這篇整理的好清楚,讓我更加了解這一單元,還有如何去做重點整理了。普10304林怡汝

    回覆刪除
  47. 普103 23 鍾羽思
    讀完這篇,發現有些不懂的問題都瞭解了!
    還有地理學的三大重點如何分析和例子都非常清楚

    回覆刪除
  48. 普10323 鍾羽思
    讀完這篇,發現有些不懂的問題都瞭解了
    還有地理學的三大傳統的分析和例子都非常清楚

    回覆刪除
  49. 理解的更清楚了
    普101 10

    回覆刪除
  50. 普10103王律婷
    看完這篇之後更了解這篇的重點 也更清楚這單元要上什麼

    回覆刪除
  51. 普10117曾昱翎
    3Q老師我更容易理解了

    回覆刪除
  52. 看完之後我對地理又有更加的認識了
    普101 12

    回覆刪除
  53. 整理出了地理的基礎及根本 普101 41

    回覆刪除
  54. 這單元讓我們更清楚了解地理學性質的三大傳統
    也讓我們理解怎麼"分類"空間傳統.自然傳統與區域傳統
    普103 17

    回覆刪除
  55. 三大傳統使我了解地理基礎,方便往後的延伸.
    普103.34

    回覆刪除
  56. 看完之後讓我理解怎麼分類 空間傳統 自然傳統 區域傳統 超讚的!! pu10333帥馬

    回覆刪除
  57. 看完這精闢的重點整理,讓我更了解地理學的內涵。pu101 37

    回覆刪除
  58. 看完這篇之後讓我更理解地理學了 普101 24謝亞璇

    回覆刪除
  59. 這篇文章讓我更了解地理這門科目pu10139

    回覆刪除
  60. 這篇文章讓我對這課有初步的瞭解PU10339

    回覆刪除
  61. 在今天想要寫作業發現沒帶到課本,上網就找到這個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