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南韓暖化沒台灣危急 農民變孔明能預言天氣

預警暖化異象 提升農作產量

六月初的南韓,原本應是雨季,但在濟州島種柑橘近廿年的農民金大勳卻望著橘子樹嘆氣,「今年到現在還沒下什麼雨。」不只台灣,暖化、降雨季節錯亂等氣候衝擊也愈來愈常發生在南韓,但跟台灣不同的是,南韓政府近年從氣象預警、精進種植技術等各面向,多管齊下協助農民面對愈來愈劇烈的氣候變化。
Seedream CEO 鄭在辰表示Seedream是第一個開始試用大數據的智慧...
Seedream CEO 鄭在辰表示Seedream是第一個開始試用大數據的智慧農場,可栽培期間是一般農場的兩倍,生產量是一般農場的三倍。 記者蘇健忠/攝影

暖化沒台灣危急 卻更有危機意識

「南韓平均氣溫過去百年間上升一點八度,是世界平均零點七度的兩倍多,」南韓農村振興廳國立農業科學研究所氣候變遷與農業生態科長張銀淑說。位於中緯度、溫帶氣候的南韓,氣候變遷衝擊雖沒有台灣危急,但也已感受到變化,不只愈來愈熱,南韓近年發生暴風雪、強烈寒害等極端天氣的機率,也比過去頻繁許多。

老天爺變「古怪」 白菜曾漲4倍

跟著老天爺仰息的南韓農民更是明顯感受到天氣的「古怪」。金大勳觀察,南韓過去四季分明,但現在變成只有夏、冬兩季,該下雨的五、六月缺水,不該下雨的季節雨卻下不停,打亂作物生長週期,橘子水分不夠會長不大、甜度也大幅降低。
南韓二○一五年遭遇四十年來大旱,三餐必備的泡菜原料白菜價格飛漲。南韓統計廳統計,該年五月出現嚴重旱情後,白菜、洋蔥等蔬菜價格漲幅一度超過九成,每顆白菜價格曾高達近台幣九十元,是平時價格的三到四倍。

防範蝴蝶效應 政府用科技迎戰

天候→農田→市場價格間的「蝴蝶效應」,讓南韓政府幾年前就已意識到危機,積極尋找因應策略。首先,他們將擅長的「科技力」帶入田間,建置完善的農業氣象早期預警系統,資料細緻到以農場、作物細分,農民可以完整掌握所需的天氣資訊,透過預警提早採取行動;投資民間企業發展智慧農場,運用大數據、自動化科技幫助作物調適、提升產量。
農業氣象研究室室長沈教文介紹早期預警系統,協助農民預測「天候」的變化,資料細緻到...
農業氣象研究室室長沈教文介紹早期預警系統,協助農民預測「天候」的變化,資料細緻到依個別農場、不同作物區分,讓農民能掌握足夠的資訊,和天氣作戰。有的負責量測土壤溫度、有的統計降雨時間、測量風速等,資料每五秒抓一次、十分鐘整理一次,最後都會彙整到農村振興廳,上線讓各地農民能夠參考。像這樣的自動氣象站,全韓國共有近二百個,遍及各地。記者蘇健忠/攝影

開發智慧溫室 嘗試熱帶作物

為了提早了解南韓現正種植的農作物,在未來溫度上升、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情境下的生長狀態,農村振興廳下設的暖化對策研究所在濟州島設置了多個實驗室,每間設定不同溫度,模擬出「未來」的高溫環境,觀察高麗菜、蘿蔔、辣椒等作物的生長,提前做好準備。
企圖心強烈的南韓,也嘗試在氣候變遷中尋找「機會」。暖化對策研究所研究員金千煥表示,地處南韓最南端的濟州島,暖化失去了一些農業優勢,但也帶來新的可能;研究團隊現正挑戰在溫室內種植木瓜、芒果、咖啡等熱帶作物,尋找陌生的可能性。
南韓迎戰氣候變遷的3大方向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製表/洪欣慈
南韓迎戰氣候變遷的3大方向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製表/洪欣慈2017-07-25 07:08:00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南韓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