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今年下半年將超越高雄,躍居為台灣第二大城

【專文】台中今年下半年將超越高雄,躍居為台灣第二大城
王伯仁
誰是台灣第二大都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新北市以人口接近400萬人的3,982,434人遙遙領先各縣市居第一大城市,高雄市截至今年6月底人口數為277萬8,023人居次,而台中市則以277萬6,579居殿。
台中將成為台灣第二大城
中、高兩都人口僅差1,444人,差距十分微小。以近年台中市人口成長速度高於高雄市而言,在今年下半年間,台中市就會超越高雄市,而成為台灣第二大都市,高雄第三,台北市第四,和傳統印象不太一樣。因此,國土規劃和經濟交通建設甚至選區劃分,都有必要以此為參考。
國人傳統印象中,雙北是台灣人口最多地區。沒錯,新北市戶籍人口近400萬,大幅領先各縣市;而「就業人口」,恐怕上班時間由新北和基隆、桃園湧入的台北市還是最多,甚至比新北市還多,因此大眾運輸系統(捷運和公車為主)是雙北的交通命脈,捨此則雙北交通癱瘓矣!
此次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最多議論主題在於「軌道建設」,而軌道建設重點包括捷運、輕軌和鐵路高架化(含地下化及海線雙軌化),爭點在於軌道建設的「自償性」高低問題。然交通建設為一切建設的火車頭,也是國家經建的大動脈,若一切以「自償性」來考慮,當年台鐵的電氣化和南迴鐵路丶北迴鐵路就不該蓋,花東鐵路電氣化和雙軌化也難估實效,是否通通不要建設了?講白一點,台鐵近幾十年來每年虧損上百億,是否早應就「關門大吉」?台中公車從胡志強任他末屆市長時,即每年花26億元補貼公車業者實施「8公里免費」全面優惠,以「培養坐公車習慣和人口」,林佳龍接任,延長為10公里免費,經費卻少5億元,二者均有實質績效;但長期而言,還是要「使用者付費」,才是正辦。
制定政策不要「從台北看天下」
以上都是「虧本」生意,連高速公路和高鐵要蓋時,都是一片反對聲,尤其高鐵更是被在野的國民黨形容為「破銅爛鐵」,要求「半途而廢」。如今,國民黨高官和當年堅決反對者,哪一個南來北往不大多數搭高鐵?享受高鐵的便捷舒適,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回想當年的種種藉口橫阻,慚不慚愧?
尤有甚著,部分反空汙的環保學者將「軌道建設」形容為19世紀的思維和產物,是種「反發展」的建設,故反對之,而要求追求電動或無碳汽機車,然電動車不要電嗎?當綠電尚需一段長時間才能充分供應時,就把電動車列為「前瞻交通」的首要,是不是犯了「見樹不見林」的偏見?當台中和高雄都已和雙北「比翼齊飛」時,政府是不是應調整過去幾十年來「重北輕中南」的思維,做政策上的調整,平衡南北,均衡城鄉?千萬不要再因襲故習,「從台北看天下」,對於中南部亟需的軌道建設持「為反對而反對」的先入為主狹隘又抽象觀念,才是廓然大公的理智,而不是每逢必反,以「反對」為取得話語權和增加膨脹身價的本錢,仁義者所不為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