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橋計畫助越配阮氏凰母子終圓回家夢


吳慧月老師(右二)在越南入境隨俗坐地上吃飯,同一塊地板也是她睡覺的床。左一是學生李芷晴,左二是新住民媽媽阮氏凰。
圖/吳慧月提供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聽在許多新移民媽媽、新移民之子耳裡滿是心酸。因為要到外婆家,很遠。
宜蘭縣蘇澳鎮永樂國小全校七十餘名學生,新移民之子占三分之一強。去年七月,二年忠班導師吳慧月陪學生李芷晴和學生家長阮氏凰回越南。
村裡有台灣老師來作客是頭一遭,街頭巷尾紛紛打聽這位來自台灣的「苟堯」(越語,女老師之意),有人送上現摘的野花表達歡迎。吳慧月沒當自己是觀光客,廿多天陪著學生李芷晴與家長阮氏凰一起睡地板、洗冷水澡、吃越南菜,入境隨俗學越語,用心觀察、體會。
教書廿九年,吳慧月說,這是一場最難忘的家庭訪問。
相處廿多天,與學生外婆家的人建立深厚情誼,吳慧月心疼阮氏凰母親每天手洗好幾桶衣服,離別時送上洗衣機大禮。
她說,這趟「外婆橋」之行最大收穫是讓她體驗異鄉人的生活,了解外配媽媽嫁到台灣的感受,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多元文化觀的老師,師生間更多深一層了解與話題。

參與「外婆橋」計畫的老師蔡惠婷(小圖),讓新竹陽光國小學生星儒(右一)得以和母親、老師前往越南,體驗母親祖國風情。
圖/蔡惠婷提供
新竹市陽光國小老師蔡惠婷陪學生星儒與母親阮氏然回越南,度過充實的廿一天。她說,師生走入彼此的生命故事,看見不同的世界所產生的震撼和省思。
蔡惠婷說,看到阿然在外婆墳前痛哭,她才明白新住民內心有多牽掛家鄉親人,也看到新住民的韌性,她告訴星儒「妳的媽媽很了不起,離鄉背井生下妳」。
越南行後,蔡惠婷和阿然成為交心的朋友,她將所見所聞轉化為教學材料,感動許多老師。
由誠致教育基金會贊助、四方報執行的「外婆橋計畫」,三年來幫助五個新移民家庭,今年邁入第四年。
新聞辭典/「外婆橋」就是…
「外婆橋」,三年前由誠致教育基金會搭起。新移民媽媽帶著孩子,還有孩子的老師,一起飛到外婆家「省親」。媽媽回到好久沒回的娘家,孩子終於可以大聲喊「外婆」。老師則在這場很不一樣的家庭訪問中,深刻了解新移民學生的家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