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冊L1世界的劃分補充資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Image result for 佛教 Image result for 佛教
佛教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佛教的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教派和宗派,它們共同構成了輝煌的佛教文化。接觸佛教,經常可以聽到或看到“大 乘 佛教”、“小乘佛教”這樣的名詞。那麼,究竟什麼叫大乘佛教、什麼叫小乘佛教?他們之間有些什麼區別呢?

所謂“乘”,是梵文 yana (音譯“衍那”)的意譯,有“乘載”或“道路”之意。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

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成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禅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 “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他們認為這六種方法是能夠脫離生死苦海,達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攝”(“四攝”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在與他人相處時需要遵守的原則,具體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認為這是菩薩救渡眾生時所應遵守的原則和方法)在內的“菩薩行”。 為了與小乘相區別,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學說稱之為“菩薩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實踐稱作“菩薩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稱之為“菩薩戒”。

在教義學說上,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的重要區別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唯物思想傾向。大乘佛教則通常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

在人我關系上:小乘只主張“自覺自利”,注重自我解脫;大乘則主張“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以“普度眾生”為己任,甚至要求“自未度先度他”。

與此相應,在追求的果位、理想上也有所區別:小乘的最高修行果位是阿羅漢,求得自己的解脫;而大乘佛教認為阿羅漢並沒有斷惑,還必須有更高的修行果位,就是佛的果位。如果一下子不能達到佛的果位,至少應該先修得佛的候補者——菩薩。菩薩即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他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為社會、為他人多做好事。

12 則留言:

  1. 大乘佛教的自未度先度他理念
    應該要先度化自己比較優吧哈哈哈

    pu203 14

    回覆刪除
  2. 我會比較喜歡大乘佛教,但小乘佛教也沒有不好,
    要先渡化好自己,才有能力渡化別人
    pu20311

    回覆刪除
  3. 我比較認同大乘佛教的說法,空的認識並不是靠分析的,而是緣起性空,ㄧ切都是因緣和和而成的
    Pu103 15

    回覆刪除
  4. pu203范文瑄
    我個人也認為 大乘佛教 比較好應該先讓自己更好,在去渡化他人.

    回覆刪除
  5. 大乘比較好
    pu202 39 黃紹渝

    回覆刪除
  6. 普203 03
    雖然大眾佛教的思想較博愛偉大
    但如果沒有先做好小乘佛教的注重自我解脫
    想傳承大眾佛教為他人做好事的精神也是無稽之談罷了

    回覆刪除
  7. 我覺得不管是大乘佛教或是小乘佛教原點都是一樣的
    只是之後發展的方向不一樣罷了
    pu 203 41 劉昱志

    回覆刪除
  8. 每個人對大乘跟小承佛教都有不同看法
    隨著時代在改變宗教也能有所改變去因應是一個很好的發展
    Pu20201王韵淇

    回覆刪除
  9. 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各有自己的優點
    也各有信仰者

    Pu203 22

    回覆刪除
  10. 大乘對我來說感覺會比較好
    pu202 27 李至軒

    回覆刪除
  11. 普20209陳玟妤
    各有各的特色,一樣都是幫助他人只是途徑不同罷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