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鄭和 北京欲藉一帶一路重返印度洋

解析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專題之八(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17日電)600年前,印度洋
曾經是鄭和率領著大明艦隊宣揚國威的海域。600年後,中國大陸穿過南海及喜馬拉
雅山,海陸並進地踏入這片海洋,意圖掌握這片連結歐亞非三大洲的戰略及貿易水
路,同樣想要彰顯國威。

中共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2017年2月在東印度洋一處海域進行反恐反劫持演練。(中新社提供)中共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2017年2月在東印度洋一處海域進行反恐反劫持演練。(中新社提供)
然而,600年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早已不是鄭和遇上的酋長國家。南亞最大國
印度,人口就快追上中國大陸,還是核武俱樂部一員;中亞的波斯灣國家,坐擁
龐大油源,北京有求於他們的,遠多於他們有求於北京的。

●海上絲路 印度洋是經濟命脈

沒法像鄭和般伸展手腳的中國大陸,只得轉而喊出「一帶一路」策略。其中的
「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區域,就
是印度洋。

「印度洋是中國的經濟命脈」。大陸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向
中央社記者點出了印度洋對中國大陸的重要。

中東的石油、南亞及非洲的原料、歐洲的高附加價值產品要運往中國大陸,必須
經過印度洋;中國大陸代工製造的各式商品,要運往南亞、中東、歐洲乃至於非
洲,也要經過印度洋。

中國大陸對環印度洋國家的經營,從20世紀的冷戰年代就已開始。但當時國力不
足,中國大陸在印度洋能著墨之處不多,多半集中在政治結盟。加上美國、前
蘇聯的競逐,20世紀的中國大陸在印度洋還只是個配角,沒被美蘇兩大強權看
在眼裡。

進入21世紀,蘇聯早已解體、波灣及反恐戰爭趨於局部化,加上自身國力的上升,
中國大陸開始運用銀彈攻勢,將勢力一步步伸入印度洋,並且逐步建立了灘頭堡。

但也因此,中國大陸的印度洋戰略,既引起了幾十年不對盤、自認是印度洋真正
主人的印度恐慌,也讓遠在地球背面的美國警惕,直接把中國大陸的企圖,稱為
「珍珠鏈戰略」,並指這條珍珠鏈是中國大陸困住印度,好稱霸印度洋的戰略。
中國大陸的印度洋戰略,既引起自認是印度洋真正主人的印度恐慌,也讓遠在地球背面的美國警惕,直接把中國大陸的企圖稱為「珍珠鏈戰略」,並指這條珍珠鏈是中國大陸困住印度,以稱霸印度洋的戰略。中央社製表 106年6月17日中國大陸的印度洋戰略,既引起自認是印度洋真正主人的印度恐慌,也讓遠在地球背面的美國警惕,直接把中國大陸的企圖稱為「珍珠鏈戰略」,並指這條珍珠鏈是中國大陸困住印度,以稱霸印度洋的戰略。中央社製表 106年6月17日
●龍象之爭 互不信任

印度在二戰後獨立之初,原與北京交好。但自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落敗後,印度
對北京便長期抱持敵對心理。直至今天,印度仍是中國大陸唯二沒有劃定陸地
國界的鄰國之一(另一國是對外政策深受印度影響的不丹)。

印度與中國大陸至今仍有邊界糾紛,爭議的領土面積,超過2個台灣大。兩國的
國界線雖然幾乎都位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上,但雙方軍隊仍不時藉由巡邏互踩
國土,總是會有些緊張,至今不息。

再加上被中國大陸視為眼中釘的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長期在印度居留,
也使北京與新德里始終有著一定程度的互不信任。

不過,兩國既然是「搬不走的鄰居」,雙方高層的互訪與會見並未間斷。特別
是2013年以來,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曾訪問印度;
印度前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及現任總統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
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曾訪問中國大陸。

但看在美國的眼裡,這不是件好事情。

在南亞,美國長期支持的是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導致美國原本不為印度所喜。
但眼見中國大陸勢力進入印度洋,讓印度與美國同步產生忌憚,轉而相互拉攏,
進而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美國此舉對於擴張中的中國大陸,自然產生了「戰略制衡的推力」,也就是遏制
中國大陸大國崛起的戰略反制手段。

學者認為,從國際市場、能源礦物資源、軍事防禦、亞太地區地緣政治主導權等
領域,美國都將中國大陸視為最強的競爭者,因此才會調整戰略架構調整以拉攏
印度,其戰略思考就是牽制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為拉攏長久以來敵視自己的印度,大力推銷「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順帶拉攏旁的孟加拉,以及經營多年的緬甸。但孟加拉2016年取消陸企的建港計畫。印度的施壓,被認為是計畫被取消的最大原因。中央社製表 106年6月17日中國大陸為拉攏長久以來敵視自己的印度,大力推銷「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順帶拉攏旁的孟加拉,以及經營多年的緬甸。但孟加拉2016年取消陸企的建港計畫。印度的施壓,被認為是計畫被取消的最大原因。中央社製表 106年6月17日
為此,中國大陸自然想拉攏印度。在印度東南部,中國大陸大力推銷「孟中印緬
經濟走廊」,順帶拉攏一旁的孟加拉,以及經營多年、位居印度洋邊緣的緬甸。

但孟加拉2016年取消陸企在索納迪亞(Sonadia)的建港計畫。印度的施壓,被
認為是計畫被取消的最大原因。

印度的強烈不信任感,更多地反映在北京大力推動、巴基斯坦大力配合的「中巴
經濟走廊」上。其中的理由之一,是這條走廊穿越了印巴長年存在領土糾紛的
喀什米爾。

●印度不挺一帶一路 巴鐵愈來愈鐵

在中國大陸視為2017年重大國際外交舞台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被
視為沿線重要國家的印度卻告缺席。

儘管連美國、日本等一向對北京疑慮的大國也派代表參加,印度的缺席,無疑
是對「一帶一路」政策,用力投下了不信任票。

印度的決定,在其國內也引起不同意見。

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主席庫卡尼
(Sudheendra Kulkarni)表示,印度對中國大陸及「一帶一路」的擔憂是合理
的,但莫迪大可以在論壇上表達擔憂。連美國、日本都與會,印度此舉似乎
孤立了自己。

相形之下,被中國大陸民眾暱稱為「巴鐵」(意指友誼像鐵桿一樣堅硬)的
巴基斯坦,可就讓北京舒坦多了。

北京與巴基斯坦的關係所以密切,同樣是因為印度。「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句話,把兩國拉在了一起,目的是聯手對付印度。

相較於1962年中印爆發邊界戰爭,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1963年就簽訂邊界條約,
是中國大陸與鄰國較早劃定國界的國家。邊界劃定不必傷神,又可攜手對付
共同敵人印度,這樣的關係自然水乳交融。

進入21世紀,中巴兩國關係可說是「越來越鐵」,中國大陸甚至成為巴基斯坦
軍備的進口大國,兩國不但合製戰鬥機,北京甚至有意向巴國出售柴電級潛艇,
讓其夙敵印度跳腳不已。

到了2015年4月,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時,8架中巴合製的「梟龍」戰機,在他
一入境就全程護航,迎接規格之高,令人咋舌與側目。

也就是在這次訪問中,雙方共同發表全球罕見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
聯合聲明。兩國光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還不夠,得特別加上「全天候」3個
字,中巴關係之堅定,可以想見。

但國際關係光靠鐵桿交情遠遠不夠。沒有利益驅使,再堅定的友誼,也是說翻臉
就翻臉。中國大陸看上的,是巴基斯坦獨特的地理戰略位置;巴基斯坦需要的,
則是中國大陸的資金及軍武。

除了瀕臨印度洋,巴基斯坦還位在南亞次大陸與中東的交界地帶,更離油藏豐富
的波斯灣不遠,並與中國大陸接壤。如果沿海是中國大陸的「前門」,在北京
眼中,巴基斯坦可說是一扇很有用的「後門」,而且門一打開,就離能源不遠。

●中巴經濟走廊 珍珠鏈戰略縱深

有了這一層層關係及戰略價值,北京首先在2013年提出「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
構想,並鎖定巴基斯坦西南端、離波斯灣最近的瓜達爾港(Gwadar Port),作為
插足印度洋甚至進軍中東的橋頭堡。
中國大陸利用與巴基斯坦的親密關係,不但提出「中巴經濟走廊」構想,還拿下印度洋畔瓜達爾港長達40年的經營權,並在新疆與瓜達爾港間建設鐵公路以實現走廊構想,意圖打開這扇夢幻般的後門。中央社製表 106年6月17日中國大陸利用與巴基斯坦的親密關係,不但提出「中巴經濟走廊」構想,還拿下印度洋畔瓜達爾港長達40年的經營權,並在新疆與瓜達爾港間建設鐵公路以實現走廊構想,意圖打開這扇夢幻般的後門。中央社製表 106年6月17日
中國大陸運用與巴基斯坦的親密關係,一舉由陸企出面拿下瓜達爾港長達40年的
經營權,並在港區周邊設立經濟特區。隨後又在新疆與瓜達爾港之間,擴建及新
建設鐵路及公路,意圖真正打開這扇夢幻般的後門。

北京在巴基斯坦這個從「點」到「線」,再擴展到「面」的經營,是深具戰略意
義的。

阮宗澤對此表示,「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及瓜達爾港的作用,使中國大陸對
情勢相對複雜的南海及麻六甲海峽,依賴少了一層,出口則多了一道。重要的
是,這還能避開「一些國家」的潛在干擾,「戰略意義是很重大的」。

至於巴基斯坦從中國大陸獲得了什麼?北京一名評論人士告訴中央社記者,就
是源源不斷且價格相對實惠的武器裝備。

這位評論人士表示,巴基斯坦曾與印度發生3次較大規模戰爭。國勢遠居劣勢的
巴基斯坦,幾乎都落居下風。但在中國大陸支持下,印度並沒有討到太多便宜,
讓巴國可說是保住了國本。

他說,除美國供應高性能戰機外,巴基斯坦的基礎軍備,大部份來自北京的廉
價供應,北京甚至還貼本和巴國合作研發「梟龍」戰機。這些軍備,讓敵國印
度不但不敢再越雷池一步,還能對印度有一定程度的威脅,國家的戰略安全獲
得保障,自然對北京感念在心。

有西方學者分析指出,巴基斯坦是中國大陸進軍印度洋的重要支柱,不但讓北
京有機會突破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封鎖。且利用巴基斯坦,北京可成功牽制印度
這根背後的芒刺,進而保障自己在印度洋不受干擾,擺脫美國的包圍。

相對地,中國大陸勢力進入印度洋,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便具有潛在的威
脅。北京的軍事實力短時間內在印度洋還鞭長莫及,但要是利用經濟實力左右
當地國家,就不是美國所樂見。
中國大陸三沙海事局與南海救助局等單位2017年6月在西沙海域舉行海上應急訓練。(中新社提供)中國大陸三沙海事局與南海救助局等單位2017年6月在西沙海域舉行海上應急訓練。(中新社提供)
約在10年前,美國就把中國大陸在南海到印度洋一線的布局稱為「珍珠鏈戰略」
進而被視為「中國威脅論」的一部份。

在中國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後,其中的「海上絲綢之路」,自然而然地就被
用來與「珍珠鏈戰略」連結,讓北京總得費盡唇舌地撇清關係,自我辯白。

中國大陸軍事專家尹卓說,美國一直宣揚「珍珠鏈戰略」,一是挑撥北京與印度
的關係,以便拉攏印度;二是遏制北京在印度洋的影響力,因為美國對北京在南
亞、東南亞、非洲等環印度洋國家的任何建設,以及中共海軍在印度洋的護航,
始終保持警惕。

尹卓認為,為遏制中國大陸進入印度洋,美國正利用軍事、政治和經濟影響力,
阻止印度洋國家與北京發展關係。先前美國動員印度和歐洲國家的機艦跟蹤中
共潛艇,都證明美國對中國大陸在印度洋活動的忌憚。

近年來,中國大陸從南海到印度洋一線的戰略布局,可以說取得不小成果。在
南海,中國大陸藉由軍力及填海造陸取得立足;在新瞄準的印度洋,則改用經濟
力量建立據點,先突破封鎖,再確保能源取得不受制於人;長期則徐圖改變現
勢,建立自己在印度洋的勢力。

600年在印度洋所向無敵的大明艦隊,早已成為歷史。如今北京試圖將這段回味
無窮的歷史,透過「海上絲綢之路」重演,成為「中國夢」的一部份。

只不過,當年的印度洋國家幾乎都仰視著中國;如今,同樣的印度洋,周邊國家
對中國有的仰視、有的側目,少了朝拜,多了疑慮。從印度、巴基斯坦這對極端
的例子來看,再清楚不過了。10606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