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生態系統
以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國農業如何更上一層樓?農業科學家和農業生態學家提出,要走生態農業之路,構建中國式的農業生態系統。不久前,筆者就如何建立我國的生態農業請教了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東陽。
王東陽提出,生態農業就是要把農業生態中各個環節如耕地、空氣、水等因素作爲一個整體來對待,使其總體發揮最大的作用以期達到1+1>2的效果,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農業的發展,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高效產業發展和生態系統恢複及改善有機結合,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效統一”。
中國農業生態系統的演進特點
打造生态果园,提高综合效益
北方沼气池、猪圈、厕所和蔬菜日光温室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猪-沼-果”等“三结合”生态农业模式
差距明顯 潛力很大 伴隨着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就業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中國農業生態系統的演進呈現出四大特點:
一是系統結構趨向複雜。由傳統的種養業向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農業生態系統的產業鏈條不斷延長並呈現區域網絡化。2002年農村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已分别占GDP的23.1%和11.5%。
二是系統功能不斷增強。目前我國農業已經形成了6500萬噸肉類和4500萬噸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並從依靠資源消耗型的傳統增長方式轉向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農業生態系統的開放程度和對外依賴水平越來越高。
三是系統邊界内縮。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耕地面積日趨縮減,1996年至2002年年均淨減少68.5萬公頃。
四是系統波動增大、污染嚴重。我國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既具有雨熱同季的特點,有利於農業生產,又具有變化劇烈的特點,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種類多、範圍廣、頻率高、危害重。近10年來,我國平均每年因受災減少糧食產量約4000萬噸,經濟損失上千億元。
中國的土地生產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投入產出率等幾項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時差距也就意味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爲什麼有明顯的差距?王東陽研究員指出,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國城市化程度低,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到2000年我國仍然有3.299億農業勞動力不得不以營農爲生;其次,我國農業是以種養業爲主,2000年占全社會從業人員50%的農業從業人員僅創造了占GDP16.4%的農業增加值;另外,我國農業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低,現階段農業科技公共投資少等也是很重要的制約因素。
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投入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耕地、水資源、肥料、農藥和機械設備等資源要素。農業生態系統該如何滿足日益提高的需求呢?
首先要維持一個能夠確保我國食物安全供給的農業生態系統,實施世界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把1.1億公頃的基本農田確定爲安全底線,使之生產的農產品占全國耕地生產量90%以上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把集約經營和自然循環有機結合,多途徑地節水、節地、節約能源,既要適應市場高層次需求發展有機農業,還應建立起用科學的營養知識引導消費和用消費帶動生產的新機制,使生產結構、消費結構和營養結構趨向協調,把發展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作爲今後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第三,根據農產品是水土資源載體的這一特點,着眼於國際市場配置資源,進口高耗水土、高耗能的農產品,出口高價值和高附加值的農產品,通過產品替代資源的方式來緩減我國農業生態系統承受的壓力。
在大力推進高新技術應用於傳統農業的同時,要高度重視農業常規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綜合生產力。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過程中,要以人爲本,把龐大的農村人口資源轉化爲人力資源,提高農業勞動者的從業能力。
中國典型生態農業模式
北方“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
一種庭院經濟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的生產模式。它以生態學、經濟學、系統工程學爲原理,以土地資源爲基礎,以太陽能爲動力,以沼氣爲紐帶,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通過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在農戶的土地上,在全封閉的狀態下,將沼氣池、豬禽舍、廁所和日光溫室等組合在一起,所以稱爲“四位一體”模式。
具體形式:
在一個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溫室的一側,建一個約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氣池,其上建一個約20平方米的豬舍和一個廁所,形成一個封閉狀態下的能源生態系統。主要的技術特點是:1、圈舍的溫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爲豬等禽畜提供了適宜的生產條件,使豬的生長期從10-12個月下降到5-6個月。由於飼養量的增加,又爲沼氣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豬舍下的沼氣池由於得到了太陽熱能而增溫,解決了北方地區在寒冷冬季的產氣技術難題;3、豬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溫室内的CO2濃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溫室内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條件,蔬菜產量可增加,質量也明顯提高,成爲一類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
經濟效益:
1.蔬菜增產,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產2-5公斤,增收5-6元,年節省化肥開支約200元;
2.溫室育豬可提前150天出欄,降低成本40-50元;
3.沼氣點等年節電60元,節煤130元。
4.改變了北方地區半年種田半年閑的習俗,也改變了冬閑季節“男人大麻將,女人玩紙牌,鄰里吵架和打罵”的陳陋風俗,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5.農村庭院面貌整齊、清潔、衛生,完全改變了“人無廁所豬無圈,房前屋後多糞便,燒火做飯滿屋煙,雜草垃圾堆滿院”的舊面貌。
南方“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
以沼氣爲紐帶,帶動畜牧業、林果業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主要形式:
“戶建一口沼氣池,人均年出欄2頭豬,人均種好一畝果”。
經濟效益:
1.用沼液加飼料喂豬,豬可提前出欄,節省飼料20%,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激發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
2.施用沼肥的臍橙等果樹,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長量高0.2多米,多長5-10個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顯增強,生長的臍橙等水果的品質提高1-2個等級。
3.每個沼氣池還可節約砍柴工150個。
西北“五配套”生態農業模式
“五配套”生態農業模式是解決西北地區幹旱地區的用水,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具體形式:
每戶建一個沼氣池、一個果園、一個暖圈、一個蓄水窖和一個看營房。實行人廁、沼氣、豬圈三結合,圈下建沼氣池,池上搞養殖,除養豬外,圈内上層還放籠養雞,形成雞糞喂豬、豬糞池產沼氣的立體養殖和多種經營系統。
特點:
以土地爲基礎,以沼氣爲紐帶,形成以農帶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結合的配套發展和良性循環體系。
好處:
“一淨、二少、三增”,即淨化環境、減少投資、減少病蟲害,增產、增收、增效。每年可增收節支2000元-4000元。
除了工業的問題之外 農業也有著許多問題 相信生態農業可以緩和一點生態 普20230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