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百年大旱挑戰 水利署長賴建信提「珍珠串」

 生活中心/王溫鈴報導民視新聞網

2021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當時中部實施分區供水,甚至出現民眾搶購超大水桶的奇景,就怕水不夠用!幸好在6月開始迎來梅雨鋒面讓水情暫為紓緩,而到了7月颱風季,多個颱風的外圍環流影響和西南氣流助力之下,全台水庫滿到需要放水洩洪,總算是度過了牽動民心的最大旱災。雖然危機已經度過,但在氣候變遷加劇下,缺水問題恐怕將成為常態,民視節目《新聞觀測站》特別邀請到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接受民視新聞副總胡婉玲獨家專訪,解密台灣如何面對缺水問題,以及要如何因應未來的挑戰。

雖然目前全台水庫的蓄水狀況,跟去年同期相比,可說是好上許多,但這樣是否就代表2022年的供水無虞呢?對此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因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溫度持續上升,高溫天數日益增加、降水天數可能減少,因此世界上仍有不少地區都受到旱災之苦。氣候變遷的問題已是全球都需要面對的,而在台灣百年大旱解除之後,水利署也重新檢討全國的水資源經理計畫,希望未來面臨到氣候變遷的威脅時,台灣會有更好的耐受能力、韌性。

專訪/「百年大旱」的氣候挑戰 水利署面臨缺水噩夢靠「珍珠串計畫」
與2020年同時期比較,台灣的水庫在2021年水情可說是全面回升。(圖/翻攝畫面)

台灣冬季屬於枯水期(11-4月),雨量、河川水量都會減少,尤其是南部地區「豐枯明顯」(豐枯期水量比為9:1)。署長賴建信透露,為讓要讓水穩定供應,水利署目前在推動「珍珠串計畫」,把西部各處的水資源設施比喻成「珍珠」,就是為了幫助西部走廊的穩定,因為民生、農業和大部分的產業發展都聚集在台灣西部,互相支援才有調動能力。

專訪/「百年大旱」的氣候挑戰 水利署面臨缺水噩夢靠「珍珠串計畫」
受到台灣降雨特性影響,「豐枯水期」非常明顯,因此讓水量穩定就非常重要。(圖/翻攝畫面)

而參考2021年會發現有部分城市出現斷電情形,因此就很需要南北向雙向的互相支援。關於中南部的供水,賴建信特別談到位於國道6號、草屯交流道旁邊的「鳥嘴潭人工湖」,表示這可穩定南投、彰化的用水。而對於外傳人工湖挖出一級致癌物「石綿瓦」可能影響水質,他也特別澄清:「環境影響評估的清查後沒有發現這狀況」,因此在湖區完成蓄水後,非常有信心湖區的水質良好,可以供應給民眾。

回想百年大旱時水利署如何為水資源做統籌分配,賴建信說「北水南送」至關重要,尤其科技重鎮——「新竹科學園區」正因此才能度過缺水噩夢。「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就是水利署的超前部屬並且更拚提前完工,剛好派上用場!讓新竹地區的供水可以穩定,因為只有穩定供水,才能確保國家有好的發展。由於寶山水庫的蓄水量不夠,加上頭前溪的流量降低,因此將翡翠水庫用水調至板新地區、桃園石門水庫的水則有餘力支援新竹,順利達到「北水南送」。

專訪/「百年大旱」的氣候挑戰 水利署面臨缺水噩夢靠「珍珠串計畫」
跟他國相比,台灣的水價可說是非常便宜。(圖/翻攝畫面)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在新的一年雖然全台民眾暫且不會有缺水的煩惱,但水利署能期盼每個人都能重視水資源的運用。就有人分析,是不是因為「台灣水價」在國際上相對便宜,容易造成浪費,因此思考是否有調漲水費的必要。對此,賴建信語重心長地說:「水是很根本的民生必需,因此這問題勢必要考量整個社會的物價變動情形,再做相對的因應跟配套」,水利署也鼓勵「用水大戶」可以節水,為此開了將近70場的意見聽取會,之後針對這些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在豐枯水期有不同的配套措施。


專訪/「百年大旱」的氣候挑戰 水利署面臨缺水噩夢靠「珍珠串計畫」
水庫的水滿到自然溢流。(圖/翻攝畫面)


要省水也要避免「漏水」,根據台水公司統計,全台一年大約漏掉4.4億噸自來水,相當於漏掉2.5座石門水庫,顯現管線老舊問題。賴建信表示,像是曾文水庫在修建專門的管線後,每天減少了50萬噸的滲漏損失,相當於節省新竹市1天的用水量。水利署為了避免汰換管線時影響到民生用水,自來水公司特別先做出17條的管線當作副線,各處室也積極在做防漏工作,目標就是希望在民國120年時,漏水率能從目前的13.75%降到10%。

專訪/「百年大旱」的氣候挑戰 水利署面臨缺水噩夢靠「珍珠串計畫」
民視節目《新聞觀測站》特別邀請到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他期許台灣在面臨氣候挑戰時,防災能力可以越來越好。(圖/翻攝畫面)


當民視新聞副總胡婉玲問署長賴建信是否有什麼話想對觀眾說時,他語重心長表示:「氣候變遷,是挑戰也是機會」,因此水利署要解決的不是當下的問題而已,宗旨是為人服務、為土地服務、為下一個世代服務。在面臨百年大旱後,也有國外專家來取經,希望在面對大自然的挑戰時可以趨吉避凶,因應防災的能力會越來越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