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地熱電廠荒廢30年重啟,拚24小時穩定供電!幕後推手怎麼看綠電商機?

2022.05.18

風力、太陽能長期是再生能源舞台的明星,但卻得「看天吃飯」,間歇性的發電問題導致供電不穩,需要靠儲能設備調節電力。不只風、光,地底下的資源也正在醞釀中。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國內地熱資源豐富,除了火山型地熱之外,還有非火山型地熱系統,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台灣投入地熱發電非常早,在1977年就是全球第14個使用地熱發電國,能24小時穩定發電的地熱能,是再生能源下一個希望,且被列為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的前瞻能源。

來到宜蘭清水地熱園區,許多遊客會利用地熱煮蛋、玉米與泡腳,現在還多了全台首座商轉的地熱發電廠。這座關閉近30年的電廠,在台電子公司台汽電與將捷集團旗下結元能源開發耗時5年、投資7.65億元,為台灣荒廢多年的地熱,發揮了示範作用。

台灣第一座民營地熱發電廠,裝置容量達4.2MW(百萬瓦),每小時可以發電3000度、供應近7000戶家庭用電。 但過去台灣地熱開發存在許多問題,像是地熱用久會衰竭,管線易結垢與酸蝕等技術難題,這些問題都被結元能源開發總經理林伯修逐一克服。他也是清水地熱發電廠能夠在1993年關閉後,再度重見天日的關鍵推手。

兩次大地震,點燃對地熱的研究熱情

林伯修來自鑽井世家,他的父親林德欽是1950年代末台灣最早一批鑿井技師,鑿深水井協助農業灌溉,並從公共工程探勘鑽到溫泉井,林伯修從小耳濡目染對鑽井充滿熱忱。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起因於車籠埔斷層錯動造成,造成了國內重大傷亡。在因緣際會下,2002年林伯修參與國科會國際車籠埔斷層探勘計畫,攜手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組織投入,當時鑽入地底兩千公尺的深度。

林伯修說,原以為地底下就是石頭與沙子組成,一鑽才發現很多的貝殼、生物,歷史都被記錄在岩層裡,直到鑽至1111公尺深處發現到921破裂斷層,才進一步了解地震發生原因,林伯修說:「這個案子讓我對地底下的世界,產生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動力。」

案子結束後,工研院在2006年找上林伯修進行清水地熱調查,一開始的重點仍放在地質調查,接著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才真正讓他體悟原來地熱對一個國家多麽重要。

57年次的結元能源開發總經理林伯修,投入地熱開發長達16年,他認為地熱是老天爺給的資源,必須要珍惜。

當時人在清水地熱宿舍的林伯修看到東日本因地震後電力全中斷當時東日本電力系統都無法使用,但最快併網發電的居然是地熱,只用短短1~2小時就恢復供電,其他能源可能需要數週、數月。

在311地震後也讓日本修法加快地熱開發,並且拉到國安層級的重要性。林伯修認知到自己身在地熱調查,應有責任解決過去清水地熱所面對的技術難題。

將捷集團、台汽電支援下,加大投入地熱開發

「除了技術挑戰外,地熱開發同時需要龐大的資金,光前期探勘成本約億元起跳,風險與投資成本更是無法掌握,」林伯修無奈說出地熱開發的困難處,唯有鑽下去才知道地下有什麼,如果找不到地底熱源就得重新再來。

林伯修初期面臨苦無資金而一度想放棄,直到台電子公司台汽電主動找上門合作,2016年雙方共組團隊競標宜蘭縣政府的清水地熱BOT案,順利取得標案後,又遇到將捷集團總裁林長勲,兩人理念一拍即合,將捷集團入股投資結元能源開發公司,希望帶動台灣地熱發電能夠健康發展。

清水地熱電廠於2021年正式進入商轉後,結元能源開發同時投入位於新北市大屯山地熱資源區「金山硫磺子坪地熱示範區」、總裝置容量上看20MW,預計第一階段小型示範電廠1MW在今年下半年商轉,隨著小機組開始運轉並累積數據,將有助後續建置大型機組,若能成功商轉,亦可鼓勵其他業者加速開發計畫。

金山硫磺子坪地熱示範區位在新北市轄內大屯火山地熱資源區,第一階段預計目標量達1MW。

列入淨零的前瞻能源,各方人馬搶進「穩綠電」商機

當各國對於綠電需求日益迫切,地熱、海洋能、生質能被列為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的前瞻能源,目標裝置容量達8至14GW(十億瓦)。但實際上,台灣地熱相較國際發展已落後數十年,而且缺乏地熱發電相關專法支援,讓許多有意投資者也裹足不前。

「火環帶上美國、墨西哥、印尼、菲律賓都有達到GW級累積裝置量的地熱發電,唯獨台灣缺席,」總經理林伯修不諱言,菲律賓、印度的科技與經濟規模都沒台灣好,但他們都有心發展地熱。

反觀台灣,科技部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曾評估,全國地熱發電潛能約達32GW,相當於11.7座核四廠規模,並看好地熱可作為基載電力(可24小時持續發電)成為「穩綠電」的生力軍。截至目前地熱裝置容量僅5MW,尚在起步階段。

業界認為,決定地熱開發速度的關鍵在法規。由於目前缺乏地熱專法,過去沒有規範怎麼開發、許可程序,地方與中央無法源可處理,產業走起來卡卡,拉長了開發時程。林伯修指出,當有了法源支撐,加上縮短行政辦理時程,有助於台灣地熱穩健發展。

過去幾年,許多業者都注意到台灣發展地熱的商機,目前全台共有24個地熱案場正在規畫中,投入業者除結元能源開發,還有李長榮化工、台泥、八方能源科技,就連比爾蓋茲投資的瑞典地熱開發公司倍速羅得(Baseload Capital)也於2019年來台鑽探,顯示業者對於台灣地熱產業抱有期待。

瑞典地熱開發公司倍速羅得在花蓮紅葉村規劃2MW地熱發電廠。

對於地熱新進業者,林伯修建議,投入地熱要有心理準備,這是一步一腳印的產業、急不得。從初期的探勘與行政法規程序約花3~5年,接著進入建置到商轉發電約1年~2年時間。前期探勘成本高,回收期長,要投入地熱的業者必須耐心等待。

「地熱是老天爺給的資源,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當地熱裝置容量持續成長,對其他再生能源會有加乘效果,林伯修看好,若台灣有朝一日達到GW累積裝置容量,有助於整體電網穩定調節,同時也對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