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東德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柏林圍牆約155公里長,約3至4公尺高。於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以鐵絲網為材料,後才被換成更為堅固耐久的磚牆。
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東德為了隔絕東德人民投向西德,於是沿著邊界在己方的領土上建立圍牆,將西柏林整個包圍起來。柏林圍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圍牆倒塌,1990年兩德重歸統一。
二次大戰以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年,蘇聯佔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昂一直到兩德統一為止。美英法蘇的佔領協定保證西德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西柏林是西德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東德境內,蘇聯為迫使西德放棄西柏林,強迫西柏林斷水斷糧,此舉讓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每日有多班飛機把物資由西德運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約,而蘇聯於1949年5月解除封鎖。然而,美英法三國認為規定和現狀相牴觸而推遲實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領土,直至冷戰結束、兩德統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的,但隨著冷戰緊張氣氛的提升,為了防止東德人逃到西德,造成東德嚴重缺少工人,1952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
柏林圍牆拆除20年 柏林人矛盾 現在德國推出的遊覽柏林圍牆方式,是搭巴士看紀錄片遊柏林圍牆舊址,乘客一邊瀏覽窗外柏林圍牆遺跡,一邊看著過去東柏林人搏命翻牆逃往西方的紀錄片,回顧冷戰時期柏林圍牆的歷史。(法新社)
編譯管淑平/特譯
在德國人群情激昂地拆除柏林圍牆二十年後的今天,現在有些柏林人後悔了,認為這道牆被拆得太徹底,讓後世德國民眾很難真正了解那段歷史原貌。社會輿論對於應該用什麼角度記憶柏林圍牆的激辯仍沸沸揚揚。
拆得太徹底 新生代難窺歷史原貌
華盛頓郵報報導,德國拆除柏林圍牆進行的相當徹底,以致現在觀光客到柏林很難見到太多歷史遺跡,柏林市民多年來也亟欲翻過這頁歷史的痛苦篇章,積極打造新世紀的新柏林。然而,在德國即將於今年十一月九日紀念柏林圍牆倒塌二十週年之際,許多柏林人如今卻後悔當初沒有多保留一些圍牆原貌作為紀念。
為了說服柏林市政府多為柏林圍牆留下紀念而奔走多年的柏林觀光局局長基克說,「我們所犯的最致命錯誤就是完全擺脫或掩飾這段歷史」,「其中一個就是把這道牆拆掉得太多。」他說,德國人用「非常德國風格」的方式拆除柏林圍牆:非常有條理的拆,「幾乎全部拆光。」
經過多年抗拒,現在市府已開始以接受取代壓抑對冷戰歷史的紀念,正在整理兩段躲過拆除但已頹圮的圍牆遺跡,修復被塗滿塗鴉、名叫「東邊畫廊」的現存最長一段柏林圍牆,還規劃在著名「查理檢查哨」附近興建冷戰博物館。主管柏林歷史紀念場所的科勒姆克說,「問題和困難在於,我們不是紀念我們的勝利,而是紀念我們可恥的行為。」
抗拒紀念柏林圍牆行動最強烈的,要算是位於當年東西分界線上的蘇菲紀念教會,牧師希爾德布朗特發動五千人連署,積極要求拆掉整座柏林圍牆。柏林圍牆基金會主任克勞斯邁爾說,這座牆「令人痛恨、造成分裂、痛苦和恐懼」,受害者不只是那些失去生命者,「還包括被這座牆和其代表的體系禁錮的人。所以人們想擺脫它是可以被理解的。」
一九九○年曾帶頭示威要求停止拆除的牧師費雪說,後戰爭世代的德國人問長輩有關納粹歷史時,獲得的回應不是否認、半真半假,就是閉口不談,「如果一切都消失,就沒有關於那座牆確實存在過的客觀證據」,「人們需要一些真實可碰觸的東西才能完全理解。」另一種觀點則是東柏林人在民主運動歷史定位。前東德女外長邁克說,許多當初曾為自由奮鬥的東柏林人,對自己在這段歷史中所扮演角色被邊緣化感到憤怒,有關柏林圍牆倒塌的公開歷史,常忽略在鐵幕後默默進行的民主運動。她表示:「關於那段時期的德國,有太多誤解和錯誤觀點」,「這不是一場西邊打敗東邊的勝利,這是東邊的自由民主的勝利。」
應該如何記憶柏林圍牆,德國社會仍持續激辯。儘管有形的牆拆得所剩無幾,許多德國人心中的柏林圍牆還在。柏林自由大學去年一份調查顯示,十二%柏林東邊和十一%柏林西邊居民說,假如柏林圍牆沒拆,這個城市會更好。
- 留言者: 山谷巫婆
- Email: sophie_2990@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09-27 08:57:01
應是22周年 1989/11 倒下
1989/8 我走過西柏林圍牆 同年11月就推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