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曼德拉 電影

★民主鬥士獄中血淚真實改編
★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

獄警與囚犯,是誰囚禁了誰?
又是誰讓誰獲得自由?

獄警桂格里是典型的荷裔南非人,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因為會說科薩語的關係,他成了看管關在「鎖住自由的監獄島」---羅賓島上的民主鬥士曼德拉的最佳人選。桂格里每天暗中監聽囚犯,卻也漸漸受到曼德拉潛移默化的影響,他開始醒覺到人是可以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也漸漸轉變。

終於,他決定幫助曼德拉,共同尋求南非的民主自由人權。本片改編自羅賓島獄警桂格里所著之同名小說《Goodbye Bafana》,描寫兩個不同背景、信念衝突的男人,如何聯手挑戰不可能的真實故事。電影重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當中曼德拉扮演非常重要、鼓舞人心的角色,南非也成為現代社會中民主國家轉型正義的典範。

《關於製作》

44個拍攝天,30年南非歷史

2006年4月,【再見曼德拉】在南非開鏡。電影從1月就開始在當地準備、場勘、招募工作人員。服裝和美術部門最忙碌,因為必須真實呈現橫跨30年場景。

喬瑟夫范恩斯和戴安克魯格3月抵達南非。必須花很短時間認識當地、角色、南非歷史背景,並學習南非口音。其餘時間則用來梳化及試裝,因為兩人在片中年齡變化長達20年。此外,喬瑟夫范恩斯還得學習科薩語,以演出詹姆桂格里流利對談的模樣。4月初時,丹尼斯海斯柏抵達,他必須和兩種不同語言的老師學習,一個是科薩語,另一個則是專屬於曼德拉的特殊音質及講話腔調。

主要拍攝始於4月17日,花了至少44個拍攝天。拍攝團隊共115個人,其中有很多是從南非當地招募的。過程非常疲累,平均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個禮拜至少拍攝6天。在開普敦,4月是秋冬之際,所以拍攝必須在早上5點至下午5點太陽下山以前進行,才會有充足光線。然而有時即使天光舒適、天氣溫暖,早晨的風還是冷得刺骨。拍攝過程就像在歷史場景還原真相,走在當年政治犯走過的迴廊,進入曼德拉和其同黨被囚禁將近30年的牢房,都讓人感動無比。

其中一個場景在開普敦郊區的波斯摩監獄,那裡現在仍關了大約6000名重刑犯。曼德拉在羅賓島關了將近20年後,被移監到波斯摩。牢房在監獄屋頂下,所以採訪時進出都要在其他犯人視線中經過檢查點。只有少數警衛知道曼德拉曾被關在此,因為當時為了防止暗殺,監獄高層對於曼德拉囚禁的地點非常保密。在數次移監後,曼德拉最後被囚之處在維多維斯特。他被軟禁在一個隱蔽房子裡。這裡同時也是曼德拉被釋放之處。所有人都記得那感動場景:曼德拉踏出身為自由人的第一步,和妻子薇妮高舉雙手,共同迎接新南非。

曼德拉曾被囚禁過的監獄直到1990年後才開放參觀使用。在維多維斯特(曼德拉曾在此處被軟禁18個月),美術設計在儲藏室找到當時使用的家俱。羅賓島現在則成為紀念博物館,而波斯摩也正重新整修中,維多維斯特則是維持曼德拉當時居住的原貌。在這些地方拍攝,彷彿回到過往實施種族隔離制度的年代,讓我們更親近歷史。

44天內,劇組經歷長達27年詹姆桂格里與曼德拉的生活,同時也是南非歷史。雖然曼德拉本尊沒出現拍攝現場,但他的精神與劇組同在。曼德拉和他的夥伴不只是讓南非自由,同時也打開一扇新的世界之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