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L7行星風系和地方風系
Chapter7風系與氣候分類
Chapter7風系與氣候分類
地表各地接受太陽輻射的量和時間有別,同一時間內各地的氣溫和氣壓也不相同,全球形成數個氣溫帶和氣壓帶;由於空氣會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而形成風,因此地表各地都有強弱不等、方向不同的風。而受緯度、高度、距海遠近、洋流和盛行風向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地的氣候也不盡相同,可區分為數種氣候類型。
第 一 節 風系
地表的風可分為行星風系和地方風系兩大類,行星風系以全球為範圍,風向恆定;地方風系範圍較小,風向較多變化。
一、行星風系
行星風系是一種理想風系,係假定地球的地軸不傾斜、地表無海陸差異、地勢無高低之別,風向受日照和地球自轉的影響,而在全球形成相間排列的4個高壓帶和3個低壓帶,以及從高壓帶吹向低壓帶的6個風帶。
一、赤道低壓帶
赤道地區日照強烈,終年高溫多雨,熱空氣不斷上升,形成赤道低壓帶。因氣流大致垂直上升,風力微弱,故又稱為赤道無風帶。此低壓帶為南、北半球熱帶的氣流匯合處,所以又稱間熱帶輻合區(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簡稱I.T.C.Z.)。
二、副熱帶高壓帶
分布在南、北緯30˚附近。由赤道低壓帶上升的氣流,在高空向兩極流動,在南、北緯30˚左右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帶。此帶風力微弱,空氣穩定,不易降雨,又稱副熱帶無風帶或馬緯度無風帶。
三、信風帶
分布在低緯的熱帶地區。副熱帶高壓帶下沉的氣流到達地面後,分別向赤道和極地流動。吹向赤道的風,風向穩定,稱為信風。受地球自轉影響,在北半球形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形成東南信風。
四、西風帶
大約分布在緯度40˚~60˚之間的中緯地區。由副熱帶高壓帶吹向極地的風,受地球自轉影響,在北半球形成偏西南風,在南半球形成偏西北風,統稱西風帶。
五、極地高壓帶
兩極地區日照微弱,氣溫甚低,冷空氣下沉,形成極地高壓帶。
六、極地東風帶
極地高壓帶下沉的氣流到達地面後,向中緯地區流動。受地球自轉影響,在北半球形成東北風,在南半球形成東南風,統稱極地東風帶。
七、副極地低壓帶
分布在極圈附近。寒冷的極地東風吹至緯度60˚附近,與較溫暖的西風輻合,氣流上升,形成副極地低壓帶。此帶氣旋活動頻繁,風向多變,風力較強。因位於極圈附近,故亦稱極圈氣旋帶。
實際上,地軸是傾斜的,地表各緯度帶所受的日照各季不同,以致各氣壓帶和風帶呈現季節性的移動;而且地表有海陸之分,海陸性質的差異,使行星風系的高、低氣壓帶呈現不連續的狀態。
例如,一月北半球中高緯度的陸地,形成強大的高壓中心,副極地低 壓帶只維持在海洋上;七月北半球中低緯度的陸地,形成顯著的低壓中心,副熱帶高壓帶只維持在海洋上。
二、地方風系
由於地表有海陸的差別,陸上的地勢又有高低起伏的變化,全球的氣壓分布顯得十分複雜。在局部地區中,形成風向較多變的地方風系。地方風系種類繁多,包括季風、焚風、海陸風、山谷風等,其中季風為時間最長、範圍最大的地方風系。
季風
以一年為週期,於冬夏轉變方向之風,稱為季風。
海陸風
山谷風
臺灣獨特的地方風
1. 落山風:屏東恆春特有的天氣現象,出現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期間。因為中央山脈南端約400∼1,000公尺左右,高度不大,東北季風容易越過,並沿著山脈西坡下沉,在楓港、車城到恆春一帶形成強勁的下坡風,
當地居民稱為「落山風」。此風出現時,氣溫不僅未明顯上升,
反有下降的現象,與焚風的乾熱現象截然不同。落山風對居民活動或地表景觀影響頗大,例如,飛砂走石影響交通;風愈大,洋蔥愈好吃;順著風向,彎曲生長的「風剪樹」等。
3. 九降風:由於臺灣海峽呈喇叭口狀,所以每年農曆九月晚秋以後,臺灣西北部的桃、竹、苗地區和澎湖的東北季風十分強勁,先民稱為「九降風」。此風雖然會對部分農、漁業活動造成災害,但因其能快速風乾柿子與米粉,使新竹不但成為全臺柿餅加工的重地,當地製作的米粉也頗具盛名。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知道原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行星風向所吹的風是不一樣的pu10308
回覆刪除行星風系真是難 看了這篇後了解了許多以前不了解的
回覆刪除pu10246羅逸軒
這篇文章中讓我了解了地方風系 與 行星風系的性質
回覆刪除pu102 37 黃泓銘
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去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