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第一冊L2地形上課講義

 

1節 地形作用力

相關圖片


「外營力」的圖片搜尋結果

「外營力」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改變地表型態的力量,可分為內營力與外營力。

內營力
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如地殼變動、火山活動。
外營力
作用於地表的力量,如風力、水力,在地表上進行各種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



p 斷層:屬於【 】營力

p 火山活動:屬於【 】營力

p 山麓沖積扇:屬於【 】營力
p 蕈狀岩:屬於【 】營力

















 











2節 地形類型
(一)     常見的地形種類
1. 基本類型:(如下圖所示)
   
2. 臺灣沒有出現【高原 】地形。
(二)     地形特徵
種類
特徵
圖例(等高線圖及地形剖面圖)
山地
地勢高、坡度陡
高原
地勢高、頂部平坦、起伏小
盆地
周高中低
丘陵
地勢較低、起伏較小
臺地
地勢較低、頂部平坦
平原
地勢最低平、起伏最小


臺灣的人口集中的精華區,大多位於哪些地形上? (A)平原、丘陵 (B)平原、盆地 (C)平原、山地 (D)盆地、丘陵。
 

3節 地形的表示方法
(一)等高線地形圖

p 圖甲
p 圖乙
1. 等高線是將地表上【海拔高度 】相同的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如圖甲)
2. 將等高線圖轉化成地形剖面圖(如圖乙),則更容易看出地形的變化。
3. 等高線的繪製原則
(1) 除了懸崖或峭壁,兩條不同的等高線不會重疊。
(2) 等高線通常往固定方向遞減或遞增。
(3) 等高線成V字型,尖端指向山頂,就是【河谷 】所在位置。 

將地圖上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成閉合的曲線,稱為什麼? (A)等壓線 (B)等溫線
 
 (二)     地形剖面圖
1. 繪製步驟
 步驟一 
 



步驟二 








 


2. 觀察圖形得知:等高線分布愈密集、表示坡度愈陡。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看等高線的數字排列是內圈低外圈高,我們可推測這是何種地形?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三)     分層設色圖

臺灣地形分層設色圖

1. 利用顏色來表示不同高度,以表現地形高度的分布情形。
2. 通常圖上的褐色代表【山地 】,綠色代表【平原 】。


卡卡吸老師發現水之國的分層設色地圖大多以綠色系為主,卡卡吸老師可以判斷出水之國是以何種地形為主?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四)     衛星影像圖、航空照片
1. 衛星影像是人造衛星由太空所拍攝的地面影像;航空照片是飛機從空中拍攝的地面影像。航空圖所拍的範圍較小,衛星影像圖所拍攝的範圍較大。
2. 以【數值 資料的形式儲存,利於將資料輸入電腦,進行較深入的分析研究。例如:用於比較土石流災前、災後時期的變化。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衛星影像圖

「航空照像圖」的圖片搜尋結果航空照片
4節 臺灣的地形特徵

(一)位於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的接觸帶,受【板塊擠壓 】造成以下的地形特徵:
1. 全島形狀狹長,主要山脈呈【南北 】走向。
2. 】多【平原 】少,地勢高聳陡峻。(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超過200多座)
3. 多【火山 】、地震。例如:北部的大屯山及綠島、蘭嶼、龜山島、【澎湖 】群島等離島,皆由火山活動所形成。

臺灣地震的形成原因是哪兩個板塊碰撞擠壓產生? (A)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 
(B)菲律賓海板塊、印澳板塊 (C)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 (D)太平洋板塊、印澳板塊。
 


5節 臺灣的地形分布

臺灣五大地形分布圖



地形
分布
特徵
影響
山地
面積廣大,分布於本島中央偏東
1. 中央 】山脈是島上脊梁及大多數河川的分水嶺。
2. 玉山 】主峰是臺灣最高峰,成為重要地標及精神象徵。
地勢向東、西兩側降低 Æ
河川【東西 】分流。
丘陵
多分布於山地外緣
海拔高度較低,地勢較緩,如新竹丘陵、苗栗丘陵。
作為【茶園 】、果園等農業用地。
臺地
多分布於西部
通常是地表因【板塊擠壓 】使地層抬升而形成,如林口臺地、桃園臺地、大肚臺地、八卦臺地、恆春臺地。
桃園臺地由於缺乏河川可以灌溉,居民們挖埤塘來蓄水,造成埤塘遍布的景象。
平原
西 】部多
東部少
1. 臺灣最大的平原是【嘉南 】平原。
2. 東部有宜蘭平原、【花東縱谷 】平原。
是農業生產精華區,也是人口密集區。
盆地
散布在山地、丘陵及臺地之間
臺北 】盆地、臺中盆地及埔里盆地是主要盆地。
也是人口密集區。



臺灣的地勢起伏主要受到板塊作用影響,下列哪個地形區位於臺灣海峽沿岸? 
(A)
嘉南平原 (B)中央山脈 (C)海岸山脈 (D)花東縱谷平原












 






     地形內營力、外營力的比較
名稱
能量來源
作用方式
說明
內營力
地球內部熱力
褶曲、斷層、火山活動
增加地表起伏,構成地表原始地貌
外營力
太陽輻射
風化、崩壞、侵蝕、堆積
削平地勢,趨於平坦,形成地表常見地形
     河流的侵蝕、堆積作用
作用
過程
示意圖
侵蝕作用
1. 以河流的中、上游較強烈
2. 河流的侵蝕將河谷加深、加寬
3. 常見地形:峽谷、瀑布
堆積作用
1. 以河流的中、下游較旺盛
2. 河流搬運的物質,因流速變慢、河道變寬或河水減少時,會在河床上慢慢沉積下來
3. 常見地形:沖積扇、三角洲




侵蝕作用                                          堆積作用


     地形的阻隔

位居中間位置的地形
聯繫的兩個地形區
雪山山脈
臺北盆地
宜蘭平原
中央山脈
屏東平原
花東縱谷平原
花東縱谷平原
中央山脈
海岸山脈


2 則留言:

  1. 老師您好,請問有國一第一冊自學的講義嗎?連結進不去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