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應對氣候災難,蔡政府別假裝很在乎未來

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訂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要求各國需在2022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 美聯社

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訂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要求各國需在2022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 美聯社  

四大公投下月舉行,蔡英文總統重返藻礁故地,為藻礁公投「拆彈」。不過,當她宣布觀新藻礁已經永存時,卻假裝沒看到被破壞的大潭藻礁;當她說三接沒蓋在大潭藻礁上時,就假裝沒看到矗立在藻礁上的三接工程橋墩;最後當她強調三接對電力穩定、增氣減煤和淨零轉型的意義時,更只能假裝不知道其非核家園、能源政策與電力結構根本背離淨零排放的國際要求。

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峰會(COP26)落幕不久,相互指責的各國最後仍努力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承諾強化二○三○減排目標,逐步削減化石燃料;競爭對抗的美中兩國,更出人意料發布聯合聲明同意氣候合作。蔡政府則直到今年才假裝順應減排趨勢,喊出二○五○淨零排放,但至今沒有對COP26要求的減排目標與削減化石燃料,作出具體回應;站在三接工程前的蔡英文,也仍然不對電力結構作任何調整,假裝看不到氣候災難的威脅。


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早就警告,全球暖化速度比原先預期還快,而且幾乎全可歸咎於人類導致。地球面臨的困局已呈爆發狀態,各國還在為減碳目標拉鋸,地球對這些減碳卻已近乎反應遲鈍;更嚴重的是主宰地球氣候循環的洋流、季風都出現可觀察到的變化,讓致災局面更複雜化。

科學界觀察發現,維持地球氣候系統恆常、有序循環的洋流及季風產生變化,千年穩定的洋流及季風,竟然出現循環減緩現象,且幅度超過六分之一。恆常不變的洋流,是維持地球四時運行、冷暖循環的關鍵推手,因為穩定可靠,人類很少關注其變化,直到二○○四年地球科學與海洋學界才開始觀測及調查。


COP26之前,已有幾篇科學論文指出「溫鹽環流」(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觀察到明確遲滯現象。這環流是影響大西洋、甚至地球最關鍵的海水及大氣循環,將熱帶、低緯溫暖且高鹽分海水往北輸送,到北極圈高緯格陵蘭島後沉降,將下方海水往低緯、南極推移,匯入並導引其他洋流形成地球的海洋大循環,超過千年的洋流規律地循環,讓地球氣候也呈現穩定的規律。


溫鹽環流異常減緩,科學界甚至擔心它會「崩潰」;其實恆常的海洋循環出現可觀察到的變化,簡言之就是破壞和毀損。溫鹽環流的異常已可由地球明確的反應呈現,本該舒適宜人的地中海周邊,今年入夏從東端土耳其起一路酷熱,希臘、西西里島都創下攝氏四十多度、甚至近五十度的高溫,出西班牙入大西洋還是一鍋熱水;位在北緯六十度以北的格陵蘭幾乎全年罕雨,今夏兩天竟降下七十億噸大雨,對北極海域鹽密度造成的變化讓人憂心。

溫鹽環流也牽動太平洋海域洋流的變化。太平洋西海域、台灣東部外海黑潮洋流也有異常跡象,寬一百五十公里、深超過一千公尺觸及海床的巨大水體也觀測到流速、位置、溫度的變化。一直是宜居城市前幾名的加拿大溫哥華,竟然高溫破攝氏四十五度,加州持續的林火也屬空前。

人類如何應對狂潮來襲的氣候災難,已不是單純減碳的技術層面問題。可悲的是,這對台灣還嫌陳義過高。蔡政府一方面假裝提出淨零目標,一方面全力護航燃煤燃氣,並且永遠不缺相互矛盾、自我打臉的辯詞。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在COP26會場外高聲抗議,要求那些在會場裡「假裝很在乎我們的未來」的政客,別再廢話,停止對人類和地球的剥削,實現氣候正義;童貝里的話,或許略顯激進,對蔡政府卻很貼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