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務實應對一帶一路與新南向政策的競合

主筆室
由中國大陸發起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15日在北京落幕,與會的30個國家簽署「聯合公報」,同意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加強基礎設施聯通、規制銜接和人員往來,推廣電子商貿及數字經濟,並歡迎有興趣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同時也宣佈2019年中國將舉行第二屆高峰論壇。
在此之前,蔡英文總統在接受東南亞及印度等六國媒體聯訪時,對於外界認為「一帶一路」已限縮台灣在本區域的發展空間,強調新南向政策與中國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完全不同。不是與中國競爭,而是以自身優勢促進互惠互利發展。但是,由於東協十國和南亞六國也是中國大陸推進「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而印尼、寮國、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也都簽署高峰論壇「聯合公報」,未來新南向政策與「一帶一路」戰略的競合關係,以及我方應有的戰略思維,確實是政府不能輕忽的課題。
「一帶一路地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平心而論,中國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能獲得29國元首出席、130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參與,反映的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亞太地區在全球經濟影響力持續上升和中國經濟的強勢崛起,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新興市場成長與發展機會巨大。
特別是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至2020年間,亞洲國家至少需要8兆美元的資金用於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另外需要2,900億美元投入於地區間道路交通建設。同時,國際能源局(IEA)則預測今後20年東南亞需要對能源與基礎設施投資的金額高達2.5兆美元,這些龐大的商機,自然吸引各國的積極參與。
更值得重視的是,此次「高峰論壇」除了確定推動基礎建設的「設施聯通」之外,也強調數位經濟、新興產業、貿易、工業園區、跨境經濟園區等「貿易暢通」領域的合作,以及加強創新投融資模式和平臺,加強與多邊開發機構合作等「資金融通」。同時,宣示將加強人文交流和民間紐帶,深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智庫、媒體和旅遊等以「人心相通」為目標的合作。
上述範圍廣泛的合作項目,未來將透過與相關國家共同研擬「行動計畫」的方式,建立各領域「長效型」的合作機制,特別是將透過對接合作計畫,強化數位經濟、人工智慧、奈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領域合作,連接 21 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其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對台灣而言,一帶一路所推動的「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人心相通」等政策方向,與新南向政策所推動「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用」與「區域鏈結」四大面向相比較,有許多雷同之處,也可能產生競合關係。
特別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議定書已經於2016年7月正式生效,雙方貿易額從1991年的79.6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4,721.6億美元,增加58倍,中國大陸連續7年成為東協最大的貿易夥伴,特別是透過領導人互訪、高層經濟對話或雙邊經貿磋商機制,促成了與東協國家的戰略對接,如「一帶一路」倡議已和越南的「兩廊一圈」構想、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和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實現對接。同時,中寮鐵路、印尼雅萬高鐵和中泰鐵路項目均已啟動;也推動了中馬「兩國雙園」,中泰、中柬、中越、中老、中印尼等多個產業園區合作。展望未來,大陸藉由自貿協定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與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共建「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將是一帶一路的重中之重,對台灣與東協經貿往來,難免產生影響。
特別是由於「新南向政策」目標國與台灣均無正式邦交,在與台灣交往時,不免依據自身對國家利益的考量,其決策也將受將中國大陸的態度和立場的影響。對此,台灣唯有運用軟實力,在具有優勢的醫療、教育、人力資源開發、技術創新、農業、防災等專業領域,爭取和新南向國家洽簽雙邊協定,以建立制度化的運作機制之外,支持民間企業和產業公協會與新南向國家的企業或公協會,建立供應鏈合作、技術合作或是進行服務系統的合作,將是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的。
此外,對於一帶一路與新南向政策的競合關係,政府除了「不是與中國競爭」之外,台灣在與美日進行策略聯盟之餘,更應務實的思考「兩岸合作南向」的可能。特別是兩岸產業已經建立了密切的供應鏈關係,假如兩岸能夠支持業者針對一帶一路的建設、產能與經貿項目進行合作,則不僅有利於新南向的推動,對於增進雙方互信,應該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