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冊L9人口成長補充資料~人口老化影響經濟成長 宜對症下藥解困境

李沃牆 2015年4月22日 
國際貨幣基金(IMF)於本月7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表示已開發國家或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因受到人口老化拖累,除非對科技創新和基礎建設擴大投資、提高生產力,否則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長期成長停滯」。

個人認為這份報告有二點意涵,一是呼應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於去年10月在喬治城大學的演講中提出全球經濟可能陷入「新平庸(New Mediocre)」的說法,他警示全球經濟將陷入長期成長低於平均值的困境。已開發經濟體因面臨高債務、高失業率;低成長、低通貨膨脹;加上人口老化、社福支出增加拖累財政,勞動力衰退而產生經濟成長停滯現象。新興市場亦難以置身度外,如金磚四國中,中國的經濟成長陷入24年新低、巴西成長依舊遲滯,而俄羅斯則因油價衝擊面臨困難,只有印度表現亮眼。二是要維持經濟成長,一則需將人口老化危機化為轉機,再則是藉由資本投入及技術創新來取代日漸低落的勞動參與率。

台灣屬於新興市場國家,人口老化的速度較已開發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據國發會最新的推估,台灣人口出生率因不及1%,年平均新生人口數低於20萬人,在10年後將進入負成長;勞動力占人口數的比率亦將由目前的74.1%降至2060年的50.4%;更可怕的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由目前的12%增加為41%、扶養比由35%提高至100%;對台灣而言,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從10%上升到20%所需的時間僅21年,遠較日本24年、芬蘭48年、德國54年、丹麥61年與瑞典85年的速度為快。曾幾何時,台灣在1960年代曾是全球人口老化最低的國家,然2060年將成為全球人口老化名列前茅的國家。

人口的老化衍生的問題很多,包括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及勞動參與率下降、社會福利支出增加,財政惡化;消費、投資活動減少、最終是經濟成長衰退。
針對勞動力不足的衝擊,有幾個解決方案,第一是延後退休年齡:日本是當今全球老人化最嚴重的國家,為解決高齡化就業,於2006年實施「高齡者雇用安定法」確保勞工可工作至65 歲、協助高齡者再就業與確保多元化的就業機會,已獲得顯著的成效。台灣應健全相關法規,以期發揮成效。第二是檢討外勞政策。

台灣於1980年代即有外勞的引進,主要是補足基層製造業人力不足的需求,但1991年後,就逐漸開放給許多行業,然外勞的薪資低,恐排擠本國勞工的工資及就業機會;再者是,這些低技術的外勞也影響到本國的產業升級。去年底勞動部曾討論要放寬85歲以上輕度失能者申請外勞的條件,有學者研究女性職涯曲線圖比較發現,台灣50歲左右的女性勞動參與率比韓國、日本、德國及瑞典低。若再大量引進家事外勞,恐怕會嚴重排擠女性勞動力,也因而引發諸多爭議;但完善長期照護制度及長照人力培養仍應同時並進。

第三,目前已進入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講究生產自動化、生產IT化,生產模式將由批次量產轉向接單後生產、落實智慧生產(Smart Production)、綠色生產(Green Production)、都市生產(Urban Production)的未來新趨勢。換言之,機器人的導入及生產的自動化將可取代大部分人力及提升生產效率與速度。台灣應積極投入發展,讓工業4.0成為台灣製造業升級的絕佳轉機,也可替代人口老化所減少的勞動力。

此外,針對人口老化所導致社福支出增加排擠經建支出的問題,甚至造成四大退休基金面臨破產危機的困境;一方面,政府應加速退休金的改革並落實外;另一方面,民眾更要自力救濟,及早做退休的理財規劃。除了延長退休年齡及鼓勵老年人口重新投入職場外,也要開發銀髮族商機,讓老年人口由「負擔」成為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不可否認,台灣長期的低薪讓經濟成長陷入惡性循環;反之,加薪則可提高消費及投資、促進生產,並帶動經濟成長。政府正推動「加薪四法」,若能讓企業接受並願意調薪,則對經濟應有正面的良性循環。

(本文轉載於104年4月22日工商日報論壇)

--
#人口老化 #經濟成長 #人口紅利
人口老化影響經濟成長 宜對症下藥解困境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Read more: http://www.npf.org.tw/1/1495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