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老又新又綠 柏林 未來新都

老又新又綠 柏林 未來新都


遠見雜誌 更新日期:2008-10-08 記者:撰文=楊瑪利、徐仁全






「只要看過德國柏林中央火車站那種壯觀與景象,再回頭看看美國賓州賓夕法尼亞州的火車站,你會好奇,二次世界大戰,到底美國是戰敗國?還是德國?」——《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
「對我來講,有兩、三個城市是每年都要去的,會得到最新的訊息跟知識,不然就會有點落伍,過去必到的城市是
巴黎東京,但這兩年,我也把柏林放進去。
柏林最近精采得不得了,現在全世界最紅的城市就是柏林。你去它的中央火車站就會痛哭流涕,有很多重建的好建築,像是國會大廈、賓士大樓,還有以前被東德炸掉的那一大堆。而且不只是建築,城市要精采必須是整體的,除了建築,包括文化、表演節目、交通設施等各種軟體,也要到位……,」台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說。
過去多年來,常常有很多人覺得台北市不夠漂亮,缺乏城市美學,因此開玩笑說:「若是可以炸掉重來就好了。」
但這句玩笑話,在柏林卻意外實現了。



炸光了,就全部重來



二次世界大戰前一直是德國首都的柏林,曾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會。然而二戰期間幾乎被炸得體無完膚,不僅歷史文物、古蹟、教堂破壞一大半,3∕4的公寓住宅也全成瓦礫堆。1945年東西德分裂後,東柏林一帶的古蹟還持續遭到破壞。直到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統一,並遷首都回柏林後,經過了50年,柏林才正式得到重建機會。
今年56歲、從小在西柏林長大、由柏林地區選出來的國會議員卡爾.喬治.威爾曼(Karl-Georg Wellmann)坐在2002才完工的河岸邊新國會大廈內接受訪問。他說,「柏林人的心願就是重建柏林的地位。」


20年間不斷重建,市區成全歐最大工地



明年就要慶祝圍牆倒塌20年的柏林,經過近20年重建,果然很不一樣。
台達電歐洲總經理張財星十年前第一次到柏林,還覺得舊舊髒髒的。今年重回柏林,看了嚇一跳,「幾乎快認不出來。」
大同公司董事長林蔚山在1987年東西柏林尚隔離之際就來過柏林,也看過圍牆邊境,對東西柏林兩邊軍事對峙的緊張氣氛留下深刻的印象。兩德統一後他有幾次到過柏林,每次去都覺得都市樣貌又改變了。
今年8月底他參加柏林舉辦的消費電子展(IFA)時,感受到展覽一年比一年盛大,不禁敬佩地說,「柏林追的速度很快。」
事實上,除了中歐崛起的新都市,如
波蘭首都華沙等,重建中的柏林,過去20年來一直都是歐洲最大的建築工地。預計未來10~20年內,這樣的狀況還會持續下去。
擔任四年多柏林市政府都市計畫局長英格伯.瓊格.雷爾(Ingeborg Junge-Reyer)接受《遠見》訪問時說,「柏林是很不幸,但也很幸運,全世界有哪個城市被切成兩半,分裂那麼久的?」
這種絕無僅有的獨特經驗,讓柏林的重生本身就充滿戲劇性。
瓊格.雷爾表示,東西柏林整合初期十年,約花了80億
歐元(約新台幣3760億元)重建公共建設、道路、地鐵、學校等硬體設施,好讓柏林能再度連成一個都市。
公共建設外,柏林的都市重建原則又是什麼?她揭示四大主軸:一是尊重歷史;二是迎向未來;三是擁抱綠色;四是永遠在變。
換言之,就是要把柏林打造為又老、又新、又綠的未來新都。
柏林很老,又不只是老
花20年,慢慢從老紋理中養出新枝芽


先來談談尊重歷史。



如果曾經看過二戰期間被炸掉的柏林街景,比對今天的面貌,一定會很訝異,柏林人把許多有歷史意義的舊建築,一一又蓋了回來。
例如二戰時期被炸的面貌全非的老國會大廈(Reichstag Building),附近著名的德國地標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或是波茨坦廣場(The Potsdamer Platz)等,都恢復了舊觀,也添加了新意。
過去20年來整修舊建築的案例說不完,因為柏林本來就是個古城,擁有豐富的歷史遺產。從1237年開始,布蘭登堡邊境伯爵阿伯特就在此定居。後來在1701年腓特烈一世加封為國王,普魯士王國就選定柏林為首都,已有771年的歷史。
「和大陸
上海北京、或是杜拜這些城市比起來,柏林不會那麼突兀,它是用老的紋理長出來的新東西,看得到最前端的東西,也有古老、歷史的東西,」姚仁喜這樣形容。



老皇宮、舊光榮,就這麼一磚一瓦地回來了



要把老柏林重新找回來的柏林人,似乎一點也不急,例如已經統一快20年了,此刻的柏林才正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重建計畫。那就是把二戰期間未受破壞、卻被東德共產黨拆掉的普魯士時代老皇宮(City Palace)原地重建。
9月初來到緊挨著市中心施普雷河(Spree River)邊,位於柏林博物館島(Museumsinsel)上的普魯士老皇宮舊址,東德拆掉後改建的國會大廈已被拆得只剩幾棟水泥建築。只見兩、三部大型重型機具正在趕工,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柏林未來五年最受重視的一塊工地。
「那會是未來都市的新核心、新地標,」許多柏林人談到這個重建案無不這樣說。
老皇宮預計在2010年動工、2013年完工、再花兩年裝修內部,預算6億7000萬歐元(約新台幣314.9億元),將完全依照300年多前的外觀重建,把老普魯士的光榮歷史再找回來。
至於內部則將變成非常現代的用途,成立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未來將納入
非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的藝術和人類學收藏,與鄰近博物館島上的幾棟博物館對話,目標是成為全人類藝術、文化和學術的交流平台,實現19世紀德國學者洪堡兄弟提倡的「藝術與學術自由居所」理想。


哈克薛傳統庭院新價值,成創意市集據點



不僅如此,柏林的傳統建築有一特色,就是庭院(德語:hofe)。台北駐德國辦事處經濟組組長邱一徹就觀察,柏林市的房子不是大堆頭的建築,而是由一個個四方型的房屋群組成,房屋群間以庭院來隔離。這樣的好處是既通風又採光,中庭還有遊憩之用,一舉數得。
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是哈克薛庭院(Hackescher Hofe)。走進這個庭院,就能體會柏林傳統的建築特色,像是劉佬佬進大觀園般的,過了一關還有一關,過了一門還有一門,在裡面彎彎曲曲找了許久,還不知道出口在哪裡。
緊鄰哈克薛庭院的哈克薛市集(Hackescher Markt)成為柏林最重要文創市集。不少創作者進駐開店,販售作品,包括時裝、個性T恤、配件、日用品、擺飾等,應有盡有,柏林最酷、最炫的東西,都能在這裡發現。



柏林很新,又不只是新 地圖還有許多留白,上面只寫著「未來」



除了恢復許多老建築舊觀外,迎向未來、擁抱世界,也是柏林重建的另一條主軸。這正是新一面的柏林。
「除了恢復老建築,我們也要蓋新與摩登的建築,已經蓋很多了,但是還會再繼續蓋下去,例如美國大使館、
荷蘭大使館、英國大使館,都是現代新建築的案例 我本人就很喜歡,」柏林都市計畫局長瓊格.雷爾說。
統一後的柏林,由於過去緊挨著圍牆兩邊與東柏林一帶有許多空地。這些空地上的新建築,大多會邀請世界建築大師來參與投標。近20年來已經留下許多知名建築。
根據柏林市政府的統計,從1990年至今,包括政府及企業已投入約2500億歐元的建設經費,超過200棟的新建築完成,共增加700萬平方公尺的辦公空間。
例如現在的中央火車站(Central Station)、總理府(Federal Chancellery)、國會議員辦公廳(Paul-Lobe-Haus &Marie-Elisabeth-Luders-Haus)、新力廣場(SONY Center)等,每一棟都經過國際競標,均已舉世聞名。在柏林市區到處都有人販賣「1989年後百棟柏林最佳新建築導覽手冊」,並有專門的新建築導覽團,可見柏林新建築的魅力。
在柏林從事室內設計的協作社(Coordination)公司創辦人狄爾曼.圖蒙(Tilman Thurmer)最清楚柏林
房地產的發展,「你看總理府後面,還有好大一片空地,一直連接到中央火車站附近,潛力無窮,是其他歐洲城市如巴黎、倫敦沒有的優勢。」


猶太博物館、紀念碑,勇於正視時代錯誤



在柏林過去20年來的新建築中,猶太博物館(Judisches Museum)又被視為經典中的經典。
該館代表德國人勇於面對600萬被屠殺的猶太人。整個博物館沒有四方型,全部是彎彎曲曲的三角型。戶外還有49根歪斜的大水泥柱,走在其中會感覺好像柱子快要壓到身上,象徵過去猶太人受迫害的史實。副館長席里.庫格曼(Cilly Kugelmann)就表示,這座建築物打破一般人對博物館的印象,營造出一種痛苦、扭曲、不和諧、不對稱的氛圍。反應在當時加上猶太人身上,就是這樣的壓力。
館內最令人震撼的一處展示是
以色列藝術家馬納舍.卡迪希曼(Menashe Kadishman)用三公分厚的鋼板製作了一萬個不同的、粗糙的、象徵性的、雙眼和嘴都是打洞的面孔,鋪滿整個地面,並允許訪客踏過。這個展覽稱為「落葉」(德語:Shalechet),走在這條鋪滿面孔的作品上,能強烈體會到當時猶太人哀鴻遍野的感受。
除此之外,布蘭登堡門附近還有一整片的猶太紀念碑(Denkmal fu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像是墓碑的2000多個猶太塚,震撼視覺。



泰波霍夫 機場之母將孕育未來綠色都心



若說普魯士老皇宮是未來最受矚目的重建案,那麼建造於1923年、當時世界三大建築物之一、柏林市區內泰波霍夫(Tempelhof)機場,則是未來最受矚目的大型開發計畫。
這個機場除了龐大為人稱道外,最著名的是在1948至1949年間,前蘇聯對西柏林實施大封鎖時,美軍為首的盟軍實施物資空運,每兩分鐘空投一次的空中運輸任務就落在這個機場,讓當時200萬西柏林人熬過了難關。
走進這座被名建築師諾曼.弗斯特(Norman Forster)稱為「機場之母」的泰波霍夫機場,就能感受威瑪共和後期,希特勒主導的厚重與雄偉建築風格。雖然候機棚不大,有兩條行李輸送帶,但停機坪大得就有那麼一點誇張,你能想像一公里長的圓弧停機坪是多大嗎?
不過,此機場在柏林新國際機場完工後,目前每天只有800人次旅客,每年虧損1500萬
美元,讓政府決定於今年10月31日飛完最後一班飛機後,正式關閉機場。
按照市政府的規劃,30萬平方公尺大的老建築仍會保留,因為這是柏林的歷史;至於偌大的200萬平方公尺的停機坪與跑道空地,將做為新市鎮開發,預計要讓一萬人居住。
柏林都市計畫局長瓊格.雷爾表示,目前這個案子才剛剛要向全世界募集創意,不過原則是不想蓋高樓,一定要有公園、綠地,符合綠色生態,最好不用開車就能在裡面上班與生活等。
舊與新的融合與交替,已讓「這個城市是一座大型的建築博物館(meseum of architecture),」柏林歷史博物館館長漢斯.奧圖梅爾(Hans Ottomeyer)這樣形容。


柏林很綠,又不只是綠 再生能源實驗城,徹底落實普世價值



柏林重建,一方面要舊、一方面要新,但不管是舊與新,一個普世的新價值是通通要綠。不僅都市要有綠帶、建築要節能與環保,甚至極力發展的新產業,也把再生能源產業當作主軸。
其實,柏林本身就是個大公園,擁有1∕3面積的森林、公園、湖泊及河流。即使是大道小巷,隨處可見行道樹在兩旁,或是在分隔島上,綠化工作十分徹底。上個月,柏林市位在泰格爾(Tegel)區的自來水廠屋頂上裝置了2651片的太陽能光電板,成為柏林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把過去第一的中央車站月台上的玻璃棚太陽能光電板擠下第二名。
但是隨著全球
暖化與能源危機衝擊,柏林有新的綠法,就是擁抱再生能源。
例如愈來愈多中產階級在自家屋頂上裝上太陽能板。德
國聯邦環保局政策與法規處長哈利.雷曼(Harry Lehmann)就在自家屋頂上裝了一套太陽能光電板,雖然只有小小的2.5千瓦(KW)的發電量,但他覺得很驕傲。



市區裡,潔能大眾交通工具正大行其道



腦筋動得快的商人,也早就將太陽能板應用在船上了。在施普雷河上經營一艘太陽能船的魯迪格.米高(Rudiger Michael)說,當初花了6萬歐元購買此船,雖然船小小的,但卻大受遊客青睞。
2004年
馬英九以台北市長身分前往柏林參觀,就是搭他的太陽能船遊河。他回憶馬英九很帥、很高,坐船時很興奮,還不時向岸上的人揮手大呼:「這是太陽能船!」聽說馬英九已經當上總統,米高露出驚訝表情,懊惱當初沒有跟他合影留念。
不只是太陽能,柏林也是全德國最早實驗無污染排放的氫公車都市,早在2002年於柏林市區開始試辦,全柏林市目前共有14輛氫公車在運行。預計到2016年,全市將有50輛氫公車加入大眾運輸的工具。這些實驗都將是未來車商與其他城市的參考。
就在上個月,賓士旗下的SMART汽車也加入電動的行列,共有100輛的電動SMART在柏林市區行駛,測試其效果。如效果良好,預計明年即會生產,供消費者選購。


自行車道規劃完善,真正做到騎車比開車快



最環保的交通工具,也能在柏林發現,且勢力龐大,那就是腳踏車
柏林地勢平坦,很合適騎腳踏車。根據柏林市政府統計,過去十年腳踏車人口增加了一倍,目前平均有40萬的腳踏車族,占12%的全市交通流量。
相較於台北市,柏林的腳踏車族是幸福的。專用的腳踏車道,甚至開放公車專用道給腳踏車騎用,讓腳踏車族能愉悅又快速地到達目的地,甚至比開車還快。
沒有腳踏車,也可以透過
手機向德國國鐵局(DB)租用腳踏車,就是「Call a bike」服務。手續很簡單方便,只要找到DB大字的紅白色腳踏車,打通電話報上車號,就可透過電話取得密碼開鎖,馬上可騎乘。費用很便宜,每分鐘只要8歐分(約台幣3.76元)。



舊產業回不來,那就發展未來性產業



不只都市規劃設計有綠色思惟,做為一個面向未來的都市,柏林也大力發展再生能源與創意產業。
從柏林輻射出去兩小時車程內的太陽能產業,占全德國1∕3。文化創意產業也占柏林市產值的23%。「我們無法把東西德分裂時期從柏林搬出去的金融業、製造業再搬回來,因此柏林必須發展未來性的新產業,」柏林選出來的國會議員威爾曼說。
週日清晨來到國會大廈頂樓的玻璃圓頂,往下眺望,老的建築、新的大樓、太陽能板的屋頂此起彼落,中間還穿插著大型工地。這正是不斷重建中的柏林景象。
問每一個柏林人,柏林重建到底多久才能完成?「我們有一句話說,柏林一直在變化中,一直更新,永遠不會完成,」幾乎是多數人的回答,顯示柏林人已經習慣20年來的不斷變化。
但無論怎麼變,又老、又新、又綠,一定是不變的主軸。這也應該是每一個未來都市,都應該遵守的發展準則。


 




  • 留言者: 安安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2-10 20:06:39

可悲ㄉ德國..........重建應蓋花ㄌ不少錢 喔??


不國沒關西,他也崇中國搶ㄌ不少白銀走,


其實中國也不可憐,他至少還可以欺負台灣,


追根究底就是台灣最可憐巴??


J20426陳瑄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