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砲戰53周年 戰地記者憶當年


八二三砲戰53周年 戰地記者憶當年。


央廣 更新日期:2011/08/24 19:56 張德厚



八二三砲戰今年滿53周年,為了紀念在砲戰期間不幸罹難的戰地記者,國防部日前特別在金門忠烈祠舉行祭祀活動,並邀請曾經採訪過八二三砲戰的6名戰地記者重回舊地。回憶起當年的慘烈戰況,新聞老兵們至今仍不勝唏噓。



◎「鴻運計畫」突破封鎖 記者採訪不幸罹難



1958年八二三砲戰開打之後,共軍封鎖了金門對外交通,海軍肩負起對金門的運輸補給任務,利用登陸艦及兩棲登陸戰車運補金門,也就是所謂的「鴻運計畫」。國軍雖然成功突破共軍的封鎖,但也損失慘重。



八二三砲戰受到國際矚目,當時許多記者都亟欲進入金門報導第一手消息。1958年9月26日清晨,一批記者搭乘海軍「205號」登陸艦抵料羅灣外海,轉搭俗稱「水鴨子」兩棲登陸車(LVT)在砲火中搶灘,但登陸車因機械故障而沉沒,包括台灣新生報記者徐摶九、中國徵信新聞記者魏晉孚、攝影新聞社記者傅資生、中華日報記者吳旭,以及韓國時報記者崔秉宇、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安田延之2人,總共6名記者不幸罹難,僅有日本共同社記者奧戶忠夫游泳上岸、青年戰士報記者嚴重則在海上漂流30多個小時後幸運獲救。



◎入祀忠烈祠 資深記者祭祀



在軍事新聞研究會會長姚琢奇大力奔走下,3年前促成讓這6名不幸罹難的新聞記者比照殉職的官兵、自衛隊員,牌位入祀金門太武山公墓忠烈祠。姚琢奇:『(原音)在忠烈祠把他們6個人的牌位放在裡面,核定了之後,馬上就用大理石做了。做了之後,八二三砲戰50周年的那天,就立刻到忠烈祠把他的牌位揭幕,我們這幾個老的記者都來了。』



馬英九總統和國防部長高華柱非常重視這段記者在戰地殉職的歷史,八二三砲戰53周前夕,國防部特地邀請前合眾社記者姚琢奇、前正氣中華報記者查仞千、前中央通訊社記者陳永魁、前軍事新聞通訊社記者孫光、阮肇彬和前中國廣播公司記者洪縉曾等6名曾經在八二三砲戰第一線採訪的資深老記者重回金門忠烈祠,向殉職的6名軍事記者致祭。



◎憶砲戰 驚險歷歷在目



軍事新聞研究會會長、當年是合眾國際社記者姚琢奇,見證了國軍在戰場上置生死於度外的表現,回憶起八二三的慘烈戰況,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姚琢奇:『(原音)一個倒下去了,另一個就上來,醫官在救人的時候,自己的肚子也被砲彈打破了,但是還是在救人,大家都不顧生死,現在講起來好像很「新鮮」,但是當時卻是很正常的事。』



前軍事新聞通訊社記者阮肇彬當年坐軍方的運輸機到金門,他說,當時砲彈落海的浪花甚至都已經濺到飛機窗戶上,可見得有多危險。阮肇彬:『(原音)我們是坐C-46的空軍運輸機,一起飛時,砲彈打得非常厲害,料羅灣因為水鴨子的運補,打得料羅灣水濺上來,我們在飛機上窗邊都有水柱。』



前中廣記者洪縉曾在八二三砲戰時也是搭機到金門採訪,他說,搭機前每個人都簽下生死狀,不僅在機上擔心受到共軍攻擊,下了飛機也拼命躲砲彈。洪縉曾:『(原音)我那個時候是在中廣,我帶了一個錄音機,就好像一個擦皮鞋的箱子一樣,我背在身上,我一個人沒有助手。一下飛機之後,我就聽到當地的官兵在叫「快跑!快跑!」我就一個人背著那麼重的箱子在跑,一直跑到飛機場的盡頭,據說是對方的砲彈打不到的死角,到那裏就是安全了。』



◎不顧自身安危 戰地犧牲成典範



前軍事新聞通訊社記者孫光說,當年為了採訪新聞,根本沒有考慮到深入戰地的危險。孫光:『(原音)軍事新聞記者是完全沒有考慮到自身安危的問題,說到前線就是到前線來,因為那時候年輕,對於危險的警覺性不那麼高,現在我都80幾歲了,你要我來,可能就要考慮了。』



再次來到金門忠烈祠祭祀當年在新聞陣線上殉職的老戰友,前中廣記者洪縉曾難掩心中的激動。他認為,這6名為新聞工作奉獻生命的記者,足為後人典範。洪縉曾:『(原音)在忠烈祠裡面看到他們幾個人的名字,我們就想到,當年在同一個線上跑新聞,結果他們為了跑新聞而戰死,這是我們新聞界的一個記錄,也可以說是我們新聞界為工作而陣亡的烈士。』



看到金門從當年的一片黃土荒地變成現在綠意盎然的花園,6名新聞界前輩都感嘆幾十年來的變遷實在驚人。他們肯定國軍當年奮戰不懈的精神,更希望兩岸未來只有和平、沒有戰爭。





  • 留言者: 洪湘茹
  • Email: aman40831@yhoo.com.te
  • 網址:
  • 日期: 2011-09-25 22:22:46

我是金門人(烈嶼鄉(小金門)),我奶奶家是傳統閩式建築!!但很久沒去了!!"=="(因為不好玩,什麼都沒有)


國107  16洪湘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