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示威 讓馬國族群更團結

沒有人想到,一場訴求公正公平選舉的街頭運動,竟然因為警方以催淚彈、化學水柱和大逮捕鎮壓,打破政府和民間努力多年仍難以消弭的族群隔閡。

「我們上街尋找民主,結果我們找到國家。」──馬來西亞社運人士黃進發。

2011年7 月9 日, 約2萬名馬來西亞民眾響應非政府組織「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的號召,走上吉隆坡市中心的街頭和平示威,向馬國1957年獨立以來執政至今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政府,傳達心中的想望。

不過這場訴求公平公正選舉的街頭運動,卻被總理納吉(Najib Tun Razak)的國民陣線政府定調為反政府的示威活動, 並指明馬國雖是民主國家,但示威不符合馬國國情,應以協商方式解決問題,在選舉中以選票一爭長短。

政府圍城 把人民圍成一家人

於是7 月9 日當天, 警方罕見的大動作,從凌晨0時1分開始封鎖吉隆坡市中心,嚇阻有意參加這場街頭運動的全國民眾入城。有民眾成功趕在警方封城前一晚,入住市中心內的旅館或親友房子;也有人當天搭乘單軌火車, 提前在示威主場默迪卡體育館(Stadium Merdeka)前兩站下車(體育館附近的單軌火車站都過站不停)入城,讓這場「人民的吶喊」不至於流產。

但卻沒有人想到,一場訴求公正公平選舉的街頭運動,竟然因為警方以催淚彈、化學水柱和大逮捕鎮壓,打破政府和民間努力多年仍難以消弭的族群隔閡,特別是馬來人和華人之間因歷史包袱形成的疏離、冷漠、誤解和恐懼感。

709示威活動結束後,馬國許多報章基於國家內部安全法令,和每年必須更新的出版准證,被政府緊緊掐著咽喉,僅就709示威現場做表面的報導;但尚沒有網路相關法令列管的網路媒體,卻大肆報導街頭運動的種種細節,更有大量的華裔民眾在網路媒體投書,或在部落格、臉書上撰文分享當天的示威經驗,而一篇提到馬來人照顧「街頭示威經驗不多的華人」文章,廣泛地在網路中廣泛流傳和轉貼,獲得許多附和與肯定。

華人與馬來人最有交集的一刻

馬國的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間的糾葛,可追溯自英國殖民時代,英國政府為了管理方便,對三大族群採行分而治之的策略。馬來西亞1957年8月31日獨立後,基於當時因為教育不普及,沒有三大族群可以統一溝通的語言,再加上1969年5月13日發生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族群衝突,以及馬國以馬來人為主的政府,於1971年採行扶植以馬來人為主要對象的扶弱政策,導致族群間的隔閡和不滿日益加深。

因此709當天參加街頭運動民眾在躲避政府的緝捕時,彼此不認識的馬來人抓著華人的手一起逃跑;找到逃生路徑時,馬來人先行讓視線範圍內的華人先逃亡後,才接著逃生;甚至在和警方對峙時,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一起搖著國旗高唱國歌,這對從小生長在華人社區、社會,在前半生幾乎沒有和馬來人交集的華人(向馬來小食攤買食物的經驗除外)來說,是耳目一新的感受。

操弄族群引起民眾反感

人在現場的馬國時事評論員唐南發, 在一周後舉行的「709:我們的集體記憶」講座會上更提到,他親眼目睹馬來人承受警方70%的催淚彈攻擊,那是因為馬來人要幫助華人逃離現場,躲避不及所致。

馬國政治人物立足基礎,向來主要是以操縱族群情緒以獲得選票,隨著教育的普及和資訊取得的便利性,少數新一代的馬國民眾開始對於族群政治產生反感,並積極地想要與其他族群的民眾打交道,以瞭解彼此的文化和想法。

一場遭到警方採取公權力鎮壓的民主之行活動,在向執政政府發出不平之鳴的同時,也加速打破各族群之間的隔閡,這未嘗不是一件可喜可賀之事。

採訪後記:

許多民眾對馬國馬來籍警察的印象,來自各國媒體發布709街頭運動的照片和短片,在這些照片和短片中,可清楚見到他們拳打腳踢、圍毆示威群眾。

不過我要說的是,馬國約有1 0 萬名員警, 約八成為馬來籍,少數馬來籍警察的殘暴,不應視為所有馬來籍警察都是如此。

當天人在默迪卡體育館外採訪的我,遇見的馬來籍警察都很有禮貌,也會向我微笑打招呼。當我在豪雨中拿著攝影機拍攝畫面時,駐守的好幾位馬來籍警察,都替我擔心攝影機會否淋壞,還問我萬一淋壞怎麼辦?

鎮暴隊出動前,一直在前線警察背後拍攝影音畫面的我,也被馬來籍警察溫和地提醒好幾次,「趕快到旁邊去,鎮暴隊要出來了,妳在這裡會有危險的」。我必須承認,從小在馬國長大的我,以前對馬來籍警察的印象並不好,但經過這一次的採訪經驗,我改變了對馬來籍警察的印象─也許裡頭有殘暴、不講理的警察,但同樣也會有講理和有禮貌的警察。

一枝竹竿是不能打翻整船人的。 【取自全球中央】2011/8/3



  • 留言者: 槟民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8-05 10:22:33
自从七月九日的马国示威,人民要穿黄色的服装也变成敏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