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開花結果 須經陣痛

阿拉伯之春開花結果 須經陣痛


  • 2013-02-11 10:48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在「阿拉伯之春」浪潮爆發2年後的現在,北非新興民主政體仍難以向前邁進或控制大局;波斯灣政府箝制民主的措施以及敘利亞內戰,都對自由化形成阻礙,令人對阿拉伯之春的發展感到懷疑。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柏曼(Sheri Berman)在最新1期「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
Affairs)撰文指出,如今中東地區人民並未因民主終於降臨而普遍稱慶,倒是對諸多阻礙感到悲觀,為情勢下一步發展感到擔心,甚至公開表示,懷念原本的威權體制。


 去年6月埃及軍方解散國會並企圖開倒車以動搖文人總統的地位時,「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曾酸言冷語表示,「讓我們期望它成功(結果不然)」。等到11月總統穆希(Mohamed
Morsi)企圖擴張權力時,人人普遍產生了寧可恢復以往體制的情緒。


 這種懷疑的心理儘管受到誤導,但也在預料之中。過去1個世紀以來,每當民主勃興時,總會隨之退潮,同時會普遍有人質疑,民主政治是否可行,甚至是否符合期待。一旦政治進步停頓,就會引起保守反應,批評人士會對新時代的亂局表示不滿,並緬懷威權時代想像中的穩定和安全。


 但批評人士的錯誤之一是,將新興民主視為1張白紙,忽略了民主的演變和結果其實與以往情勢息息相關,而無法加以選擇。有這種錯誤想法的人以為,動亂、暴力和貪污足以證明民主政治在先天上功能不良,或足以證明特定人民不成熟與不理性,而非先前獨裁政權的弊病使然。


 但實則威權政權因缺乏民意正當性,經常會操控並加深社會上的分歧,以期將潛在反對勢力分而治之,並爭取其所偏好的對象支援。因此當民主化出現時,人民內部原本受到壓抑的不信任和敵意往往就會引爆。


 同時由於威權政權是藉發號施令而非尋求共識以遂行統治,因此會壓制不同意見,也會阻止和平表達民意要求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出現。這使得人民在民主化初期會透過五花八門的政黨、過激的言行、街頭抗議甚至衝突,來漫無章法地表達善變的不滿情緒。


 所有這些現象都出現在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爆發之後,比如埃及在沙達特和穆巴拉克時期,不容許真正的政黨或獨立的公民社會組織發展,而使得回教激進主義如今在埃及大行其道。


 換言之,埃及等處在過渡期的中東國家會出現目前各種顯而易見的問題,都是理所當然的預料中事,主要肇因在於先前的威權統治而非新興民主制度。他日在回顧之下必將發現,威權主義終結和民主實驗推展是相關國家政治發展的大步邁進,即使在情勢最終好轉之前歷經一時的逆轉,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10202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