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女孩巴黎發聲:全球原民經驗 進步中被忽略

2015-12-10 03:43 聯合報 特派記者侯俐安/巴黎報導

  • 國內婦女團體首次申請到周邊會議,全球原住民青年工作小組主席洪簡廷卉(左)、主婦聯盟秘書長賴曉芬(右二)、秘書沈寶莉(右)分別發表短講。 圖/婦權會提供

    分享
    「許多國家做的氣候變遷因應措施,卻建立在對原住民的二度傷害。」來自台灣卑南族女生洪簡廷卉,八日身穿傳統服飾站上周邊會議說,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科技,以傳統知識及經驗活出在地更是最直接的應變方式,卻在進步的過程中被忽視。
    今年參與巴黎氣候峰會的民間團體十分踴躍,台灣也沒有缺席,台灣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首度前進峰會,邀請洪簡廷卉及主婦聯盟祕書長賴曉芬、祕書沈寶莉等婦女發聲。
    洪簡廷卉從二○○九年哥本哈根會議開始關注氣候峰會,發現各國原住民每年都積極參與氣候峰會,爭取主權、參與決策機會及綠色基金,以及對原住民傳統知識與因應氣候變遷的認可。
    她說,近百年來進步化過程中,原住民不能再自由打獵、全球貿易讓經濟作物取代傳統作物,一連串過程讓部落文化消失,發展先進科技面對氣候問題,卻遺忘祖先古老的智慧,就是最直接的應變方式。
    人們已知維護生物多樣性是適應氣候變遷重要的一環,原住民傳統耕作方式就是透過保種、多樣性種植,留住作物及田間生態,在建築過程中宗旨就是「水路不能被破壞」。
    如今各地大肆開發中破壞水路、超過土地承載力,最後將天災歸咎於氣候變遷、原住民住錯地方,她說,「氣候變遷不應該成為藉口,不該成為人類不負責任的理由。」
    氣候變遷以不同程度威脅地球每個角落,來自台灣、北歐、南美及東南亞地區的原住民都有共同心聲。
    當峰會致力將升溫控制在兩度以內時,對瑞典薩米族的年輕女孩Josefina Skerk來說將面臨的是極地冰川融化、失去賴以為生的捕魚工作,將失去生存空間。
    歐洲推動生殖燃料時砍伐印尼婆羅洲原始森林改種棕櫚樹,讓當地部落失去森林固碳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巴西將建水庫當成適應氣候變遷的方式,在原住民傳統領域建水庫讓部落被迫遷、甚至淹沒。加拿大開採油砂,在開採的過程及提煉過程中的排放、汙染,在原住民土地上造成環境破壞。
    洪簡廷卉說,追根究柢是原住民非常少能坐在談判桌上,甚至沒有被諮詢。每年氣候峰會時原住民爭取發聲機會,卻每一年都讓人失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