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6
(本報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歷經五年談判,終於在10月5日完成諮商。就像所有重要貿易協定一樣,一完成簽署立刻引來支持和反對雙方叫陣。中國大陸媒體上星期被形容為「討論TPP的文章如排山倒海」。這的確是個重要的協定,因為涉及全球四成貿易量,對全球各國貿易和生產多多少少都產生影響,特別是身為領頭羊的美國,以及被協定排除的中國大陸,和在國際夾縫中力求突破的台灣。
TPP原來只是新加坡、汶萊、智利和紐西蘭四個亞太小國,在1986年開始的一般性自由貿易協定。但在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下,看上將TPP擴張為一個高度自由化、涵蓋美國重要盟友的協定時,可同時達成經濟和政治的兩大目標:擴大美國貿易利益、圍堵中國政經擴張,因此成形雖頗為困難,但各相關國家都全力以赴,終於撥雲見日,完成這項許多人並不看好的「新世紀貿易協定」。
所有自由貿易協定都是利害參半。但因是更自由且不受人為干擾的貿易,所以生產效率都會提高、創造更大更好的經濟大餅,讓參與者分享,因此受到經濟學家廣泛支持。在TPP中,美國可增加肉類、黃豆、汽車、飛機、藥品、軟體等商品及服務的出口,但也要承受更多紡織品成衣、輕工業品、日本汽車、越南農產品等進口。
日本可以出口更多汽車和其他工業品到其他簽署國,但也要面對更多美國、越南、紐西蘭等國農產品進口。諮商談判困難,就在對貿易利得的分配進行討價還價,讓每一諮商國都認為,談判結果對自己有利,才可能接受談判結果。
然而,政治的無奈卻是:政治人物藉由誇大部分產業受自由貿易的衝擊,就可提高選民憂慮、增加個人選票;無力提出協助弱勢產業轉型的政府,更容易遭受以在野黨為主的抨擊。因此,諮商完成的協定,必然會在國內遭到無情,甚至無理的批判;其結果如何,就看主政者能否說服國會。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日前就對同黨的歐巴馬政府唱起反調,表達她不支持TPP。這的確很令人意外,因為她曾經在國務卿任內支持和推動這項協定。希拉蕊認為,TPP在創造美國工作機會、提高薪資和促進美國國家安全上,並未達到她的「高標準」。她也擔心協定不足以防止匯率操縱、保障消費者免受過高藥價剝削。
她提出的這些理由,其實都頗為牽強,因為連包含墨西哥在內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都沒有產生工作機會問題,TPP更不可能會有此問題。而匯率操縱與否,並不在「自由貿易」範疇內;況且美國自己的「量化寬鬆」政策是否「操縱匯率」,其實也可以討論一番。美國國家安全也不是TPP的內涵;藥品價格高低也和TPP無涉。
但是,在中低層支持選民較多的民主黨內,反對TPP、表達對工作機會的關注,可能在選情不妙時可迅速獲得更多支持。所以希拉蕊會採取反對態度,倒也可以理解。同黨的桑德斯也反對TPP,道理雷同。
也因此,TPP議題已從單純的經濟性質,複雜化成為政治議題。因此,TPP未來在美國是否能順利獲得共和黨主導的國會通過,還有待觀察。雖然按過去經驗(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即使前景坎坷,最後也應該有驚無險通過。
中國大陸未能成為TPP首輪會員國,和美國刻意排除有關;但即便美國邀請中國,以中國目前的經濟體質而言,加入也不是最佳選項,也因此,中國向來沒有表示過加入的興趣。但這種態度近來已有所轉變,可能是改革派認為,可藉此來化解國內抗拒、加速國內經濟體制改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