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加拿大舉行國會大選,賈斯汀‧杜魯道領導的自由黨獲勝,擊敗了執政將近十年的保守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四十三歲的賈斯汀成為加拿大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理,選戰中對手攻擊他的經驗不足,無法在國際經濟局勢困頓的環境中領導加拿大走出危機。賈斯汀所領導的自由黨在選戰初期屈居劣勢,其後在大選勝出,讓國際媒體大為驚訝,臺灣媒體則形容他有著「馬英九的外表、連勝文的家世、柯文哲的逆轉」。
畢業於麥基爾大學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媒體認為賈斯汀有著好萊塢明星的臉蛋,讓他在年輕人和婦女中大為吃香。相較於保守黨的政策,自由黨採取在施政前三年增加赤字,將錢投入基礎建設,提高就業機會,讓經濟復甦。除此之外,自由黨對於社會議題一向開放,包含大麻和賣淫的合法化。
賈斯汀是否能成為成功的政治領袖還未定論,但加拿大人民投票給賈斯汀的原因部分在於他有個了不起的老爸:皮耶‧杜魯道,一個讓加拿大人懷念的總理、一個出生於魁北克卻反對魁北克獨立的總理,也是讓加拿大完全獨立的總理。
皮耶 ‧ 杜魯道的崛起過程
老杜和小杜所面對的議題不同,老杜在總理任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處理魁北克問題,這是加拿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為複雜且困難的議題。
一九一九年,皮耶‧杜魯道出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魁北克人,母親則是講英文的蘇格蘭裔。英文與法文都是他的母語,完整的加拿大就是由這兩種語系的人所組成。老杜在三個國家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畢業於蒙特婁大學法律系,在哈佛大學取得政治經濟學碩士,接著分別在巴黎大學和倫敦政經學院讀書。
老杜對於學院中的生活並不感興趣,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學位沒有讀完就決定到世界壯遊一番,此時正值世界局勢風起雲湧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陰影還壟罩各地,他一個人帶著背包走進共產世界的東歐、以巴衝突的中東、脫離殖民統治的印度、國民黨即將潰敗的上海,再從日本搭船回加拿大。讀書與旅行形塑了老杜的政治理念,對於加拿大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體認。回到魁北克後,他帶著豐富的國際觀和學識投入政治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魁北克產生大批法語中產階級,不滿英語族群壟斷經濟利益,使得法語人士只能從事勞力工作。
一九四九年冬天,蒙特婁東邊的石綿礦場,發生工人集體罷工事件,所有工人都是法語人士,而老闆和管理階級都是英語族群。勞工們要求改善工作環境、減低工時,並且增加工資。勞資雙方僵持了四個月都沒有結果,老杜在此時挺身而出,為勞方提供免費法律諮詢。事件結束後,他就此事件編輯了一本書《石綿場的罷工》( la grève de l'amiante ),他深感此次事件不僅是勞資糾紛,還象徵了族群間因為階級產生的不平等,他深知將發生更多類似的問題。
老杜是律師,也是蒙特婁大學法律系教授,但他還想幫助魁北克社會轉型,自行出資創辦了季刊《自由城》( Cité Libre ),擔任編輯,也是筆鋒最為強健的作者。他認為先進國家政教分離的情形才是民主社會該有的常態,但是魁北克卻被天主教會控制,讓自由的思想無法在社會萌芽。《自由城》嚴厲批判天主教會,也對魁北克社會英語族群和法語族群所產生的階級問題提出針砭。這份刊物成為當時封閉社會的出口,聚集自由派的教授、律師和作家,讓老杜成為意見領袖,在公共議題上舉足輕重。
在社會議題上引領潮流的老杜決心投身議員選舉,也替沉悶的加拿大政壇投下一顆震撼彈。
杜魯道狂熱
老杜具備迷人的氣質,穿著鮮豔,筆挺的身材搭配禮服極為得體,並且在胸前帶朵紅玫瑰。他私下喜歡運動、滑雪、開跑車、跳舞,不管在政治場合還是社交場合都引人注意。關於他的風流情史也相當多,和歌手芭芭拉‧史翠珊與演員瑪歌‧基德(Margot Kidder)都曾傳出過緋聞。加拿大英文中有個名詞稱為Trudeaumania ,翻為中文或許可以譯作「杜魯道狂熱」。老杜天生帶著吸引群眾的魅力,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有如明星降臨,加上英語和法語同樣都相當流利,在魁北克和加拿大其他地方都受人歡迎。
老杜的選區在蒙特婁,一九六五年的國會議員選舉代表自由黨獲得勝選,從魁北克進入渥太華的政壇。挾著高人氣,進入國會兩年後就擔任司法部長、三年後成為自由黨黨魁,然後在一九六八年的國會大選中獲勝,成為加拿大總理。
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八四年,杜魯道任職加拿大總理期間,最重要的議題就是魁北克獨立。老杜對於此問題的想法很清楚,認為加拿大就是英語與法語族群形成的國家,如同家庭一般,只有整個家庭(加拿大)的繁榮,才能讓其中的不同族群都受惠。
雙語加拿大
如何同時讓英語與法語族群都滿意,考驗著老杜,如果給予法裔族群太多權力,英裔族群就會反彈,反之亦然。魁北克出身的總理可以瞭解其中的複雜性,也能顧及魁北克人的情感。
英國政府長期以來想同化法裔族群,並且減低法語使用的機會。老杜上任後隔年,通過了加拿大的《國語法案》(Official Language Act ),明訂法語和英語在加拿大一樣重要,同屬官方語言。然而,魁獨人士對此並不領情,在老杜主政期間,正是魁北克追求獨立的高峰,一九七四年魁北克人黨成立,一九七六年成為魁北克的執政黨,並在一九八 ○年實行第一次公民投票。
加拿大的獨立
加拿大的法裔族群追求魁北克獨立,老杜的方法則是追求加拿大整個國家的獨立,讓魁北克與加拿大得到同等認同。因為加拿大做為英國的殖民地,從來沒有透過革命或是抗爭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國家元首至今仍是英國女王。
英國一八六七年制定英屬北美法,當時加拿大是英國殖民地,修改憲法的權力不在加拿大議會手上。在時代的演進過程中,雖然當時英國不主動干涉加拿大內政,有些修憲權力也交給加拿大,但是有關聯邦預算、國會任期、聯邦與地方權力的劃分等,還是必須交付英國國會同意(英國國會仍然掌握加拿大主權)。老杜認為加拿大必須確認為獨立國家,「主權」必須完整,要有一部新憲法,以完全脫離英國。
進行修憲運動同時,適逢魁北克獨立公投,由於以往英國國會可以干涉關於加拿大聯邦與地方權力劃分的問題,老杜承諾只要魁北克的公投不過半,在新的憲法中將讓魁北克人享有更多自治權力,喊出「新聯邦主義」,讓英裔與法裔在獨立的加拿大中共存共榮。
老杜堅持聯邦主義,相信完整的加拿大是保障所有族群的最大公約數,認為國家應該保障多元文化,不應該偏向任何族群,所以在任內通過《權利與自由憲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
),這是高於所有法律的憲章,是每個加拿大人都必須遵守的理念。
美國兩百多年前創建時的憲法,成為很多民主國家的範本,但兩百多年後,成為範本則是加拿大的《權利與自由憲章》,這份憲章的優點在於符合當下世界的狀況,性別、種族、移民和少數族群,將他們的利益與人權納入憲法保障。
最偉大的加拿大人
《權利與自由憲章》內含老杜的精神,希望魁北克人繼續生活在加拿大這個大家庭中,光是推動憲改的成功,就足以讓老杜不朽。除此之外,老杜確立了福利國家的政策,透過健保和各種社會福利措施,讓每個加拿大人都能獲得保障。二○○ 四年加拿大廣播公司把他選為「最偉大的加拿大人」之一。
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馬克思 ‧ 韋伯( Max Weber)認為政治領袖們要將政治當做終身志業,被使命所召喚,需要再接再厲地追求被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事,被使命召喚的領袖是英雄,有強韌的意志,為不可能的任務而獻身,從內心層面刻劃理想的政治人物。而在現代政治裡,最好還要有俊秀的外表、辯才無礙的口才、豐富的國際觀、令人羨慕的家庭等。綜觀加拿大政治史上具有以上特質的領袖,無疑以皮耶 ‧杜魯道為代表。
一九八四年,老杜卸下總理一職,逐漸退出政壇,他於二○○○ 年去世,加拿大為他舉行了國葬,現任總理、年輕的賈斯汀,在葬禮中發表的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道:
從東岸到西岸、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我們帶著悲痛聚集在此道別,但這並不是結束,他在八四年離開了政壇,但在我們有需要時,總會提醒我們身處何處和我們能做什麼努力。但是他再也不會回來了,現在就全靠我們了、我們。
賈斯汀是否能延續杜魯道家族的歷史?尚待我們繼續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