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半世紀 復耕飄綠意 水梯田的消失與重生

初春,新北市石門一向寧靜的嵩山社區,竟人聲鼎沸起來。廢耕半世紀的梯田,突然出現了一個「千歲插秧團」,引發當地騷動,外地遊子也一起捲起褲管,共同體驗這場春耕之作。

嵩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江榮川,原來只是個廟公,退休後,他坐在聖天順母廟前,俯看山下雜草叢生遍地荒蕪,把山稜線都淹沒了,心中鬱悶不已,「老祖先交到我手中,怎變這樣?」村子沒年輕人,他想來想去決定,「來和農委會要點建設經費,順便上課吧!」

沒想到,這麼一上課,卻讓這片梯田起死回生,綠意飄揚。

認識家鄉資源 把兒孫找回來

回想起水保局「培根計畫」上的第一課,是認識家園資源。江榮川說,他找了一群阿公阿嬤湊齊人數,「吆喝大家來吃便當、上課打打瞌睡就可以,怎知還要交作業?我們三個加起來兩百多歲,哪懂田野調查?」但江榮川不服輸,找夥伴們認真拍照片、寫作業,最後在社區PK大賽中竟勇奪第一名,看在晚輩楊麗玉眼中,「舅舅其實很認真,那時候還花了四百元,請外面書店幫忙製作Power Point!」

稻穗飄揚的兒時風光,不時浮現腦海。但江榮川眼前看見的,不是雜亂叢林,就是一片光禿,「老人家沒力氣翻土,沒能力作生態,只能撒除草劑一勞永逸,但一撒完,田就毀了。」那一晚,他語重心長召集「同學」:「大家把兒孫通通找回來吧,有他們打電腦做報告,我們就有靠山;有我們教導插秧下田,他們就可以傳承下去;這個火苗絕對不可以『花去』(熄滅)!」

千歲老農插秧 賭上社區未來

在基隆駕訓班當教練的外甥陳國志首先響應,投入生態調查,半夜背起相機找樹蛙昆蟲,「大家捨不得老人家辛苦,假日乖乖回來幫忙,沒想到整個社區因此活絡起來。」第二期一開課,竟出現一半的年輕人,江榮川看到了希望,「聽說日本越光米一斤可賣兩百元,只要種成功,這塊田就會活過來,子孫便不用到外地辛苦打拚…」

今年三月,日本寄來的越光米種已培育發芽,嵩山社區的未來,全賭在這片秧苗。四月初的春耕大會上,老農在梯田一字排開,最年長的潘阿公已高齡八十幾,這個「千歲團」雖三十多年沒碰農事,但插起秧來行雲流水。陳國志帶孩子體驗古老農具如秧簍、秧撬、分苗器等,唸起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現場老農聽了一一落淚,這一刻,他們已等了一萬多天。

水梯田遭陸化 隱含致命傷害表面上,水梯田在北台灣的「集體消失」,只是農村老化沒落、產業結構改變的必然過程,但事實上,水梯田的「陸化」,卻隱含人類和土地的致命傷害,更對生物多樣性、生態、文化及水土保持造成多重危機。2012/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