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布農文物回原鄉 耆老含淚告慰祖靈

「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記者會,耆老為文物祈福。 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
源於台東海端鄉布農族的數十件百年文物,昨從國立台灣博物館啟運返回原鄉。象徵獵過六個人首的「男子背心」等珍希古物皆在列。
親率數十位族人北上的海端鄉長余忠義說,他們不只是迎接文物返鄉,是以「迎接祖靈」的心情而來;因為這批文物都是祖先在百多年前製作且使用過、穿戴過的,他們要「告訴祖靈」,「終於要回家了。」
台博館與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主辦的「kulumah in回家了!台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歷經半年籌辦,十二日起在海端文物館展出半年,展品八成為百年古物。台博館長陳濟民表示,該館典藏的在此次展覽中「傾巢而出」,數量之多及投入的人力皆創下台博館原住民文物返鄉的紀錄。
余忠義表示,台博館今年六月中旬邀請數十位耆老進庫房參觀台博館典藏的該鄉文物,有耆老感動到流淚,因為許多他們兒時看過的文物現在都消失了,沒想到竟會在博物館裡再相見。

男子背心 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
台博館從六年前開始原住民返鄉系列,已跟原住民建立特殊合作模式,深化彼此對文物認知。如,台博館原本不知道珍希的男子背心,其下部的六道織紋象徵主人獵過六個人首。經海端老鄉長、最高巫師胡金娘指認,才得知當中暗藏獵人首織紋的意涵。
返鄉的「改裝栓式單發步槍」在槍柄雕刻有布農族特殊紋飾,此為法國人在一八四○年代製造、由布農族人改造而成。台博館副研究員李子寧說,布農族男人視槍為「獵人的第二生命」、常因日本人搜括他們的槍隻而起衝突。為順應打獵所需,這把槍去除準心器以免勾到樹枝、槍柄也修改得更為輕便。

2015-12-08 02:56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