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萬于甄╱台南報導】作者萬于甄╱台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9月18日 上午5:50
「鴨子吃剩下的,再換我們吃」,台南後壁芳榮稻米產銷專業區從2007年起開始利用鴨子進行田間管理,讓鴨子與有機稻作共存已近10年,雖鴨間稻推廣有限,但此概念也逐漸讓果農效法,利用雞、鵝與水果共存,也向消費者證實農產品是純有機栽種。
芳榮米廠行銷經理張美雪指出,鴨間稻目前在後壁約2.8公頃,有6位農民管理栽種,栽種鴨間稻一定要是有機農法,推廣多年來農民人數並未增加,最大原因恐怕在於鴨隻的飼養不易,且農民需承擔鴨子吃掉或玩壞的稻作,推廣有一定的困難度。
張美雪說,合鴨每天清晨及傍晚停靠在田邊休息,其餘時間會跑進稻田內工作,像是除害蟲、福壽螺,加上合鴨的腳掌夠大,可踩死部分的雜草;水稻田也因有合鴨的奔跑遊走,讓稻田中的水呈現混濁狀,可抑制雜草的生長。
後壁鴨間稻的合鴨都是農民每年去宜蘭親自挑選帶回,飼養上需注意天候與環境因素,加上鴨子有時會吃掉稻作,對農民來說無疑是另一項成本的支出負擔。不過,農民仍願意飼養鴨間稻且一養就是10年,只為給消費者品嘗何謂好吃、有機稻米。
雖需負擔部分農損,但鴨間稻的有機耕種方式也吸引其他農民效法,在柳營栽種火龍果的果農黃威翔,就在自家的火龍果園內飼養鵝、雞等動物,利用鵝、雞進行果園管理。
黃威翔表示,概念來自於鴨間稻,因為果園無毒無農藥,有時也會有青蛙、鳥類、老鼠等生物,其實與動物共享水果沒有不好,共存的耕作方式,也是一種友善大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