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毀了 中油三接工作船擱淺傷藻礁 學者:需500年才長得回來
環資中心 2020/04/10 16:00(21小時前)
2020年04月10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報導
真的毀了!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正在施工,雖然強調會避開藻礁生態熱區。然而,3月28日一艘工作船因氣候因素斷纜,直接擱淺在藻礁上。昨(9日)傍晚,立委陳椒華辦公室與保育團體,偕同海保署、環保署等單位到場現勘。即便中油已擅自將肇事船隻拖離,現場仍可看到大約半個足球場大、超過0.5公頃的藻礁遭到剷除。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指出,最深處約被剷除了50公分深,深可見骨,「藻礁10年才長一公分,遭破壞的厚度大約要長500年。」他指出,在破壞範圍內有一株柴山多杯孔珊瑚已經消失,其餘有近10株受損。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則說,仍需進一步調查比對資料,「若確實有傷害柴山多杯孔珊瑚,桃園市政府可依野保法移送法辦,開發單位將面臨刑責。」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潘忠政站藻礁的命案現場,心痛要求中油三接應立即停工並異地建站。孫文臨攝 半個足球場面積的藻礁遭剷平 潘忠政痛心「500年都未必能恢復原狀」
為配合能源轉型減媒增氣,台電桃園大潭電廠規劃2022年新增三座燃氣機組,而中油計畫在電廠外天然海岸上新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然而該基地緊鄰大潭藻礁及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而爭議不斷,本案環評在2018以「觀塘換深澳」強渡關山,被外界批評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時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更因此辭官。
中油在環評過程中,大幅修改施工計畫,多次強調工程會避開藻礁熱區。然而,施工不到一年就發生意外,3月28日一艘棧橋工作船,因強風大浪導致斷纜擱淺,中油對外宣稱,此事為天候因素導致的意外事故,為保障人員安全才「坐底」並非擱淺,且已將該船拖離。
對此,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潘忠政痛批,中油的行徑如同肇事逃逸,「不僅出事未先通報,還私自將船隻拖離,根本是要毀屍滅跡。」不過,百年藻礁上留下明顯被重物輾壓剷除的刮痕無法掩蓋,「這個禁區平常根本沒有人會來,且上個月來調查時仍完好如初,如果說不是中油工作船擱淺的損害,難不成是外星人來破壞?」
工作船於3月28日擱淺造成藻礁大面積遭破壞,右側深色為藻礁原始樣貌,後方為大潭電廠。孫文臨攝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指已知一株柴山多杯孔珊瑚死亡 受傷者不計其數
昨日傍晚,趁著低潮位時,大面積的藻礁露出海面,果然看見明顯遭外力剷除的痕跡。在立委陳椒華辦公室的協調下,海委會海保署、桃園市環保局、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等單位,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的陪同下,共同到現場勘查採證。
陳昭倫表示,工作船在擱淺後可能位移了2、3次,合計遭到破壞的面積約0.5公頃,藻礁遭剷除的深度落在30~50公分之間,肉眼就能看出明顯差異,「這只是露出海面的部份,海面下的藻礁肯定也有遭到破壞。」受損的藻礁與生態系面積難以計數。
陳昭倫說,大潭藻礁的主要造礁生物是殼狀珊瑚藻,藻類鈣化後才形成藻礁,「這個季節剛好是殼狀珊瑚藻生長期,呈現紫紅色,藻礁每年大約成長0.1公分,10年才能長高1公分,這次受損的厚度大約要長500年。」他也確實在遭剷除處發現了約500年前的藻礁骨骼,是這次意外獲得的學術證據,「警醒人類藻礁所見證的歷史。」
陳昭倫指出,這次出事的G1區也是台灣調查團隊最早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熱區,初步比對調查資料發現,破壞範圍內有一株柴山多杯孔珊瑚已經完全消失,「其餘三株骨骼受損、五株遭波及傷害,這些只是有標示的,可能還有未標示也直接不見了。」
調查人員在場測量,遭剷除的藻礁深最達可50公分,要500年才能長回來。孫文臨攝 環署稱意外不罰 海保署:調查後下週將資料提供給桃市,可依野保法移送
對此,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副總隊長姜祖農說,本案通過環評時,有承諾過工程會避開G1、G2兩塊藻礁生態熱區,「我們上個月也有來執行專案監督,中油確實沒有發開到該區,此次是損害藻礁為意外事故,無法依環評法強制停工。」但影響環境若是事實,不排除啟動環評法18條,要求開發單位限期提出因應對策。
海委會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則說,實際到場後已有進行蒐證,將會盡快進行套圖比對,也會參考陳研究員的資料,「大約下週就能有結果,若確實傷害柴山多杯孔珊瑚,會將資料轉送桃園市政府,市府可依《野保法》將開發單位移送法辦。」
《野保法》42條規定,騷擾保育類野生動物者,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致野生動物死亡者,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遭破壞的藻礁鄰近,可看到生長中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孫文臨攝
台灣中油副總方振仁(藍衣者)說,對於意外事故深表遺憾,未來施工會更謹慎。孫文臨攝 執意破壞? 中油副總方振仁稱:「就我所知」沒有什麼黑暗勢力
對此,台灣中油副總經理方振仁說,本次意外事故為氣候海象不佳所影響,所幸無人員傷亡,「對環境及藻礁造成的影響,中油公司深表遺憾,也非常不樂見這樣的狀況。」他說,未來進行工程會加更謹慎,避免這樣的事故再發生,也會配合相關單位的調查。
不過,潘忠政直言,中油公司前董事長張子源多年前曾親口說過,「觀塘海象不佳、潮差過大、天然氣卸收日數不足」,因此中油當年才放棄在這裡蓋卸收碼頭,如今卻執迷不悟導致擱淺意外、藻礁破壞,「如果不是有暗黑勢力在背後官商勾結利益,我想不出為什麼中油有什麼理由,非得破壞珍貴藻礁,執意要讓台灣下一代子孫失去珍貴自然環境。」
潘忠政也呼籲,桃園市政府盡速將本案移送地檢署偵辦,否則公民團體將提出刑事告訴,「政府也應就爭議巨大的觀塘三接開發案舉辦聽證會,並立即啟動三接異地建站,改道台北港興建,不要再拖延台灣能源轉型的期程,破壞生態、浪費資源。」
方振仁則重申,台灣在2025年天然氣發電量要達50%,「目前高雄永安和台中兩處天然氣卸收碼頭容量已飽和,而台北港擴建緩不濟急,且台北市政府兩度發文給中油說居民反對興建天然氣卸收碼頭,因此只能選在此觀塘三接。」他強調,「就我所知,應該是沒有什麼暗黑勢力,各部門只是為了能源轉型而努力。」
中油正在施作第三天然氣接受站工程,耗資達220億以上,預計在2025年完工。孫文臨攝
中油三接卸收碼頭的工程區可見藻礁禁區告示牌,卻無法阻止G1藻礁熱區遭船隻擱淺破壞。孫文臨攝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