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冊人口補充單元~薛承泰/天擇的再現

 

至二月底新冠病毒中國大陸疫情已稍緩,世界各國卻正延燒。我想起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名言,「自然界透過饑荒與瘟疫,來平衡人口的過剩」。在人類近千年歷史中,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例子,就是七百年前黑死病,使得歐洲失去了三分之一人口。工業革命後人類生產方式不斷精進,人口明顯增加,期間也發生一些疫情,但關關難過關關過!
馬爾薩斯時代,是兩百多年前歐洲,「人口過剩」是基於糧食增產速度不如人口增加。他曾是教區牧師,看到窮人毫無顧忌生育並領取政府救濟;他深不以為然,反對當時英國濟貧法案,認為對少數人的仁慈可能帶來人類的災難。
馬爾薩斯被後來的人稱為「冷酷的天才」,因為他瞧不起中下階層,以為他們落入貧窮是好吃懶做所致,不希望他們多生育以造成其他人的負擔。馬克思甚至批判他,是為資本家合理化對弱勢的剝削。
後來的達爾文,受到馬爾薩斯影響而產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想法,作為生物演化的鐵律,對世界的影響更為深遠。尤其是廿世紀的野心家,將其論述轉化為民族優生學的基礎,並試圖消弭他們不喜歡的(劣種)人口,兩次世界大戰實為人禍,數千萬無辜軍民卻成為了「天擇」的祭品。
近六十年應是人類生活最安定時期,人口從一九六○年的卅億,快速成長到近七十八億。儘管成長速度已下降,去年一年仍增添約八千萬人口。馬爾薩斯年代全世界不過十億人口,已在擔心糧食不足而思考自然力之外方法克制人口過剩;如今人口八倍於彼時,卻未看到自然平衡力出現,這絕非馬爾薩斯可以想像的。
全世界以亞洲人口最多(約四十六億),光中國與印度合計就超過廿七億,歐洲加上美加兩國不過十一億;以此觀之,亞洲進步會帶給其他地方威脅,亞洲災難也最容易擴散到世界各地。至於未來,人口增加最快地方則是非洲,當前十三.四億人口,卅年後會翻一倍;也因此,非洲是否能脫離貧困,全世界都在看。
聯合國估計到二○五七年全球人口將成長至一百億,之後才有機會負成長。其實,有好幾個工業化國家人口已是負成長,日本是一例,台灣今年也會「生不如死」。然而人口減少的驅力,不是病毒橫行或天然災害,而是人類想減輕負擔,減少生育以追求舒適生活。
於是,科技不斷創新與突破,人們活得更久而將人口推向高齡化,地球過度開發帶來能源危機,環境破壞也導致極端氣候。這些挑戰在當前都超越糧食問題,且成為地球難以永續關鍵。
人類每經歷一場大災難,都會帶來一些反省與創新,文明也因此再度躍升;然而,這並沒有斷絕未來再度發生大災難的可能,因為人類的改革與創新,往往是改變自然包括物種,而不是學習與自然共處,最後的代價就是大自然反撲,天擇的再現!
這次的新冠病毒致死率比SARS低,傳播力卻驚人,又老又病與抵抗力差的最易受到感染並致死。尤其是無症狀感染,宛如幽靈般四處流竄,至今科學家仍不知病毒怎麼來,會怎麼去,更重要的是,下一次又會怎麼演化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4 則留言:

  1. 不管這病毒是怎麼爆發,這或許就是自然的反撲,為了平衡,因為工業停擺,許多地區的空氣都乾淨了許多,聽地科老師說從外太空傳回的地球照,是前所未有的清澈。

    回覆刪除
  2. pu101 19王興祐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也呈現出在未來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然而現在的地球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出現這樣的問題了,災難聽起來雖是不好的,但某些層面上卻是有助於地球繼續發展的☺️☺️☺️☺️☺️☺️☺️☺️☺️☺️☺️☺️☺️☺️

    回覆刪除
  3. 普103 01吳宜錚
    近期因人口快速成長,而各國開始進入工業化社會,造成了地球被嚴重破壞。而此次的疫情也造成20多萬人死亡,這也有可能是大自然的反撲吧,人口過剩的問題,大自然只能以瘟疫或饑荒來平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