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蘋果日報
水源監測機構「地球之眼」(Eyes on Earth)最新報告指出,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湄公河,上游河水流量被中國控制,導致位於下游的泰國、老撾等多國乾旱,水位創新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還謊稱中國也面對湄公河乾旱的問題。專家指控中國在上游建造很多大壩用作水力發電,但發電量卻超出區內所需,罔顧下游民眾生計,又基於政治理由常常突然洩洪製造損失,卻要求下游國家感恩。
報告的共同作者巴西斯特(Alan Basist)指出「大量河水在中國境內被攔下」,「衞星數據不會說謊,即使柬埔寨和泰國等國家正面臨極端的威脅,但西藏高原水量充足。」
巴西斯特和同事建立數據模型測量河流各種成分,從雪和冰川融化到降雨和土壤濕度,結果發現湄公河在大多數時期,上游暢通無阻時,水量與泰國測量的下游水位一致,只有在中國水壩儲水或洩洪時偶有例外。當中國出現季節性乾旱時,下游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五國都受影響,而中國水源過剩時,湄公河流域便會洪水氾濫。
然而去年雨季,中國境內河水水位高於平均水平時,下游國家卻戲劇性出現旱災,部份河流完全乾涸,露出龜裂河床,泰國北部清盛縣一個測量點更錄得創紀錄新低水位。這份針對湄公河進行了28年研究的報告得出結論,中國水壩攔截了125米以上的河流高度。
湄公河是地球上最豐饒的河流之一,養育了數千萬人,然而中國在上游流域設置了11座大壩用作水力發電,發電量遠超區內所需。而大壩導致內陸水位下降,漁民捕魚量急劇下降,持續乾旱和突如其來的洪水又令農民遭受打擊。
湄公河上游在旱季為下游提供多達70%水量,北京對湄公河上游的控制已激起眾怒。《湄公河最後的日子》(Last Days of The Mighty Mekong)一書作者艾勒斯(Brian Eyler)說,問題在於中國權貴把湄公河河水當作他們的私人用品,而非共享的商品。泰國湄公河專家猜那龍(Chainarong Setthachua)形容,依賴湄公河維生和賺取收入的人,被自動排除在中國商業發展之外。
中國外長王毅今年2月曾對湄公河流域各國外長表示,中國也因湄公河乾旱受苦,稱北京對抗武漢肺炎疫情之際,中國領導層慷慨加強上游流向下游水量。不過巴西斯特相當質疑他的說法:「我們的繪圖中可見,中國境內水源充足呈鮮藍色,而泰國和柬埔寨則因水位急跌變成鮮紅色。中國可透過大壩調節河水流量,而似乎正在進行。」
中國常常不預先通知,就向下游突然洩洪,也令靠近河岸的農作物容易被淹浸。猜那龍表示,中國洩洪出於政治原因,「他們表面上正在幫忙,他們製造損失,但要求對方感恩」。
即使中國用湄公河水力發電,北京仍拒絕加入泰國、柬埔寨、越南和老撾致力維護河流健康的組織「湄公河委員會」。該組織委託的調查警告,上游湧現眾多水壩,可能堵截流向越南河口97%的沉積物,導致河水失去養分,泰國北部環保人士尼瓦(Niwat Roykaew)感嘆:「這條河將要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