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百節之鄉」 吟唱苗族神話



凱里是以苗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圖為苗侗風情園。
圖/本報貴州凱里傳真
貴州省黔東南的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的苗嶺山脈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的地段;境內的山地縱橫,峰巒連綿,溝壑遍布;州府所在之地凱里市,有「苗嶺明珠」之稱,是貴州省最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城市,典型的民族風情生態旅遊地。
凱里是一個以苗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苗族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5%。
眾多的民族,為凱里帶來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凱里因此有「百節之鄉」、「蘆笙之鄉」、「鬥牛之鄉」、「歌舞海洋」諸多美稱,民族傳統節日多達135個,每個節日都包含了美麗的神話和傳說,猶如一部活的民族藝術大詞典。
在凱里,幾乎每天都有節日,各鄉村唱歌跳舞、鬥牛賽馬、吹蘆笙、踩銅鼓、賽龍舟等。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的蘆笙會、爬坡節、姊妹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舟節、苗族的苗年,泥人節、林王節、「三月三」歌節等。
蘆笙與鬥牛,是每個節日中幾乎必備的元素。
蘆笙是苗族的簧管樂器,稱得上苗族的「靈魂」。作為一個以苗族人口為主體的城市,蘆笙文化也成為凱里市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內容。
凱里的蘆笙製作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舟溪鎮新光村的蘆笙製作已有400餘年的歷史。凱里還有不少與蘆笙有關的節日,其中以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舟溪甘囊香蘆笙會最為熱鬧。
俗稱「牛打架」的鬥牛,是苗族人最喜愛的古老傳統競技。凱里苗族鬥牛,是貴州、中國大陸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譽的民間競技活動。
凱里各地「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逢節要鬥牛,逢會要鬥牛,逢喜要鬥牛,各地有大小鬥牛場100多處。
村寨有鬥牛王,男女老少會談牛、品牛,鬥牛若獲得牛王稱號,不止是牛主欣喜,更是滿寨同喜同樂。
黔東南是世界上苗侗文化保護最好的地方之一,遊客到凱里,「銀秀」是不能錯過觀賞的大型室內舞台劇。
在黔東南多民族豐富的民族文化中,銀文化有著極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奇美精巧的銀飾,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
「銀秀」即以「銀」文化為主線索,全劇由五個篇章「銀魂」、「銀樹」、「銀橋」、「銀甲」、「銀冠」組成,包含了音樂、舞蹈、雜技、民間絕技、演唱、表演等諸多演出形式,在銀匠打造銀器的敲擊聲,與西方打擊樂混合、民族樂器與現代電子合成樂器搭配中,黔東南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
敬酒迎賓 必嚐酸辣風味菜
凱里酸湯用上等糯米,開水煮出米湯,有紅湯、白湯之分。
圖/本報貴州凱里傳真
「阿表哥來喝酒,阿表妹來敬酒。你喜歡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要喝…。」

進門攔路酒,就餐長桌宴,作為一個苗族為主的多民族城市,凱里的飲食文化充滿濃濃的民俗風情。在苗寨,不管是進入景區,還是去飯館吃飯,都會有苗族姑娘端著酒杯敬酒。
長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通常用於接親嫁女、滿月酒以及村寨聯誼宴飲活動。7、8公尺的長桌,左邊是主人座位,右邊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對,敬酒勸飲。一曲敬酒山歌開始,盛裝的苗族姑娘輪番向客人敬酒,客人的手不能碰到姑娘或者酒杯,否則就會被不停地灌酒。
凱里人口味嗜酸喜辣,日常生活離不開酸,故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趔趄」之說。苗族嗜辣,大眾湯菜多以辣子調製的「蘸水」調味。
酸湯魚是凱里苗族最著名的風味菜。酸湯魚好吃的秘訣,在於那鍋酸湯。凱里酸湯用上等糯米,開水煮出米湯,再放入「老母缸」發酵;在貴州濕潤的天氣下,大約一周就變成清亮的酸湯。酸湯有紅、白之分,白湯是原味,紅湯則是在白湯基礎上添加番茄、辣椒等。
當酸湯在鐵鍋中翻滾時,配合適量的薑絲、大蒜、食鹽以及酸番茄、酸筍子、酸菜、廣菜、魚香菜等燉開,然後放入凱里或習水一帶的野生活魚,一道鮮美的酸湯魚即端上餐桌。
長桌宴上,「泡湯」也是常見菜。過年殺豬時,將內雜的肺、水油和脆骨以及部分肥肉、腦髓剁碎,拌以糯米飯、豬血及辣蓼、花椒、三、芫荽等香料調成醬狀,加上鹽,灌進洗淨的小腸,煮熟後成一種豬血灌香腸,味鮮美,稱「泡湯」。
凱里最特別、最需要勇氣品嘗的食物,應屬「癟湯」了。「癟湯」的主要原料是牛羊的胃液。宰殺後取出胃裡未消化的草汁,然後再加入香料以及一些中草藥烹製,當地人因此將「癟湯」稱之為百草湯。 在未煮之前,「癟湯」聞著有股淡淡的腐草味,隨後將牛肉牛雜倒入火鍋中,就像四川人吃湯鍋一樣,一邊燉一邊品嘗。
古法造紙 保存千年之戀
丹寨石橋古法造紙遺跡。
圖/本報貴州凱里傳真
從凱里一路繞著曲折山路前行,山巒層層遮擋,山腰上是零星散布的村寨,山腳下是如綢緞般靜謐的河水,與看似柔軟羊絨氈子、翠綠色的梯田。坐在晃動的車內,雖然綁了安全帶,但幾乎要將人甩出的急拐彎,身子不由自主地在座位上彈跳,驚心動魄的山路車程,看到「丹寨」的一剎那,時空彷彿凍結,眼裡、心內,只有這個藏在大山中的桃源鄉。

實際上,看到丹寨的第一站高要梯田,就讓人腳下生了根,沉浸在眼前美景中,不願離開。
高要梯田位於丹寨縣高要村西南面321國道旁,1千多畝梯田景觀順著山勢,層層疊疊,從山腳一直延伸至山頂,像一條條美麗的苗家腰帶,裝點著雄渾的大山。
春秋兩季是此處最美的時光,當地實施的「高要多彩梯田」農業旅遊,借助高要梯田得天獨厚的優勢,按不同的季節種植多種色彩的農作物,用大地藝術形式,創造出獨樹一幟的「高要多彩梯田」,堪稱傑作。每年九月,梯田的稻穀陸續成熟,層層疊疊,黃綠相間,秀美如畫。
住大山中的人,寧靜、單純、快樂,傳承著百千年前祖先的技藝,用古老的方式製作著承載歷史的紙張。
丹寨石橋的造紙技藝,可以追溯到唐代;深山裡的苗族借鑒漢民族的造紙技術,利用當地豐富構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製作紙張。原始的工藝與家庭作坊的生產方式,今天依然在使用,此處因此被譽為古法造紙「活態博物館」。這裡生產的皮紙,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指定的文物古籍修復紙,據說,其保存年限可長達一千五百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年限最長的紙。
靈藥之地 打造養生旅遊
正在建設的雲谷田園,主打農業休閒觀光。
圖/本報貴州凱里傳真
苗族最集中的貴州省,素有「 夜郎無閒草,黔地多靈藥」之譽。凱里的苗族醫藥傳承數千年,有著數以千計的藥方。苗藥種植、加工、醫療與養生,是當地另一特色旅遊-養生旅遊。

凱里的紅梅街,是當地頗具名氣的草藥街,每到周六,黔東南各縣的苗醫都會到這條街趕集,約500公尺長的街道兩旁擺滿了草藥攤,採購藥材的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這裡的民間醫生草藥醫術皆為祖傳 ,外地人來此求醫求藥者並不少見。
這些民間醫生的草藥,來自於黔東南的大山中。黔東南的藥用植物多達2624種;大陸363種重點中藥材中,黔東南就擁有328種;當地所產的茯苓、何首烏、半夏、毛慈菇、桔梗、天冬、太子參等,聞名省內外。
凱里市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凱里擁有最優良的生態環境,獨有的養生文化,「民族的、原生態的」是凱里最核心的優勢。凱里將發揮區位、環境、資源、人文等優勢,打造民族原生態養生文化。
而由台灣團隊經營管理的雲谷田園生態農業觀光公園,今年7月已開園,首期開放的包括台灣現代精品農業生產示範區、大型有機生態餐廳、農業休閒觀光採摘等。
有機生態餐廳以園林式綠化環境作為內部裝飾風格,餐廳內的正宗台菜與酸辣為主的貴州菜大不同。農業休閒觀光以採摘為主,園區還將根據作物節氣,舉辦草莓節、黃瓜節、雲谷田園音樂節等活動。
根據園區規劃,二期將占地1200畝,定位大型生態農業觀光園,以果蔬種植、香草花卉、園林苗圃、觀光採摘、度假酒店等農業形態為主題,打造大陸4A級度假景區;三期將發展休閒療養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