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13日南投竹炭之旅

燕子老師籌備下次地理考察的行前勘察
2015年9月11-13日南投竹炭產業之旅
(桃園-魚池鄉-鹿谷鄉-竹山鎮)
第一天(9月11日)
14:00桃園-國道三號-國道六號-南投縣魚池鄉澀水社區-夜宿靜心園鄉居民宿
第二天(9月12日)
魚池鄉澀水社區-魚池鄉竹炭一村-彰化賀德竹炭產品生產工廠-鹿谷鄉武岫竹炭窯-茶園-夜宿鹿谷鄉小半天ㄟ厝
第三天(9月13日)
大崙山觀光茶園-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竹香風味餐及竹炭導覽課程)-桃園








第一天9月11日
第一站『魚池鄉澀水社區』

魚池鄉簡介
魚池鄉(原稱五城保)魚池鄉位於臺灣脊樑山脈之西方,地處山地與西部平原之間。地形甚為複雜,除受褶曲作用外,亦受到斷層與河川侵蝕之影響,以致境內山丘密布,其間羅列許多大小不一的盆地、急陡斜坡及崩塌地。諸盆地中面積較大、地勢較低的魚池盆地位於鄉境中部偏東北,海拔高度約在600700公尺之間,是人口集中地區。鄉內面積超過0.1平方公里的大小盆地共有14個,均屬於埔里盆地群的一部分。其中最大者即為魚池盆地,面積達21平方公里;其次為中部偏南的日月潭盆地,面積為5.4平方公里。
清朝開山撫番的推動,讓大批漢族光明正大進入五城堡,當地邵族面對漢族帶入的傳染病沒有抵抗力,不少人因而致死。加上清朝官員吳光亮在邵族聖地拉魯島設立書院(其後被丁汝霖作為私人別墅),造成邵族人心理上的不安。為了避免滅族,自1882年(光緒8年)起便陸續有邵族人遷出避禍。邵族人口原本不多,道光年間大批漢人進入後,當地人口結構便產生急遽的變化。由道光到光緒的短短三十年間,邵族人口便減少一半,遷、併社的情形更是劇烈。
日治初期行政區劃改頻繁,但傳統的堡里、街庄體制依然維持。日治初期的土地調查及大租權的消滅,直接衝擊到原住民的地主權,許多田地必須賣斷給漢族佃戶。魚池、貓囒、頭社等較為平坦的地區,逐漸由漢、邵雜處的村落,變成純粹漢族的聚落]1919年(大正8年),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日月潭開始興建發電廠,1934年(昭和9年)完工。其相關工程包括在濁水溪上游攔截溪水,開鑿隧道引入日月潭,並築壩以增加蓄水量,使得潭面因而擴大。自清末以來逐漸聚居的邵族石印社,因位於淹沒區內而被迫遷至東南岸的卜吉社。合併後的邵族部落,成為日本人觀光消費的景點。外界對於邵族的獨木舟(ruza)、杵歌的印象,自此藉由媒體傳播而深入人心。
戰後初期,由於日月潭發電廠曾遭受盟軍轟炸,日籍員工也相繼離去,魚池鄉發展一度停滯。但隨著臺灣電力公司,本國籍工程師進駐修復發電設備,便逐漸恢復原狀。但在產業結構上,卻有著些微的變化。原本興盛的樟腦業迅速沒落,頭社、東光、共和等村從事此業的客籍移民,不是散落他處,便是同化為「福佬客」。(目前魚池鄉住民多由中國大陸福建漳州、泉州、廣東等地移來,大部份操閩南語,小部份客家語,日月潭有近百戶原住民-邵族)其他如製陶業等,也同樣面臨衰落的局面。但紅茶產業卻異軍突起,成為魚池鄉的一大特色。另外,香蕉與經濟造林,也都頗有發展。至於稻米、雜糧的生產,則始終維持一定的重要地位。但由於政策上平抑物價,糧食作物收入跟不上都市工商發展的腳步,導致農村人口外流,魚池鄉也無法倖免。
近年來政府推動發展「精緻農業」,透過農會在資金與技術上的協助,各村農產品逐漸地方化、特色化,甚至發展出觀光化、休閒化的高附加價值。魚池鄉擁有日月潭的優勢,發展潛力頗佳。




澀水社區
走國道3號南下至中橫系統交流道→接國道6號往埔里方向至愛蘭交流道下→台14線
省道經愛蘭至埔里→續接台21線省道往北經日月潭、魚池過大雁隧道右轉即可抵達大
雁澀水地區。 
「 大雁澀水社區」入口意象,車子彎入小徑循著聚落走,可謂別有洞天,盆地景色如詩,30 多戶白屋、藍瓦、斜屋頂的建物林立,雅緻又可觀,有「台灣小瑞士」之美稱。百年來,它一直是日月潭沿線沒沒無名的小農村, 人們勤快耕種、快樂生活,經歷 921 的撼動,居民在徬徨無助中激發重建與轉型的決心。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等單位輔導下,澀水聚落導入社區總體營造,50 多戶的居民全動了起來,運用盆地內百年來不曾改變的美麗風光、豐富生態,並找回老祖宗特色農事「 阿薩姆紅茶 」,同時讓燒陶老文化重新歸隊,目前的澀水已是
一處「喝紅茶、玩陶土、體驗生態」的好所在。



澀水社區海拔高度 600 公尺 ,區內總面積計有 60 公頃 ,是魚池鄉內盆地聚落。四面山巒圍繞,並擁有尚末開發的溪谷、流瀑、林木參天的頂田步道、彎彎木橋,陰晴晨昏各具風情,因鄰近生態豐富的桃米社區,澀水的生態與桃米一樣豐富而精彩。盆地內澀水溪與桃米溪流貫其間,因濕度較高,百年來澀水社區一直是紅茶產區,遊客踩踏鄉間石板步道上,可欣賞區內多樣農產,階梯茶園,還有特色花卉產業。

  

   

  

  

   

  


夜宿靜心園鄉居民宿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大雁巷29-1號 電話:0937-797978,049-2895389 )
國道三號→接國道六號→下愛蘭交流道後左轉往魚池、日月潭方向前進→直行台21線,於54.5公里處右轉→即可抵達「日月潭民宿~靜心園」。

 

「日月潭民宿~靜心園」位於環境優美的澀水地區,鄰近日月潭、九族文化村、埔里等景點,交通往來十分便利;「明潭~靜心園」為一合法立案經營民宿,全新打造出歐式風味的建築外觀,在綠意、藍天下顯得格外舒適愜意,戶外花香四溢、綠意盎然的庭園中,設有景觀生態水池等空間,更能盡情徜徉在鄉野間的風情萬種。

第二天9月12日

第二站竹炭一村(南投縣魚池鄉大雁巷33之2號 電話:049-2898013)
日據時代日本人相中這裡的氣候和土壤,開啟了魚池紅茶之鄉的盛名;而在澀水皇茶旁的竹炭一村擁有著獨步全球的竹炭杯技術,日本人18次來台取經終究沒帶回製作竹炭杯的技術
竹炭具有除濕、保溫、淨化等多種功能,是近年寶島新興養生產品。日本人對竹炭產品最為熱衷,他們稱竹炭是「黑鑽石」,可以想見竹炭在日本人心中的價值。台灣人一樣瘋竹炭,不僅以高溫燒製竹炭片、竹炭杯、竹炭棒和竹炭皂,並製成各種竹炭食品,像是竹炭麵包、竹炭花生、竹炭水餃等等,還有實用的竹炭襪。製作竹炭最重要的材料,便是竹子。製作竹炭不同於傳統木炭,不僅溫度高達600度以上,更需嚴格管控燒製竹炭過程,如此方能製出品純質佳的竹炭產品。種植金線蓮維生的廖招勝,為921地震受災戶,因為地震,多年心血毀於一旦,經由工研院及林務局的輔導協助,他在南投魚池大雁村成立「竹炭一村」。
    
竹炭一村,並非從事竹炭業的村子,而是廖招勝燒製竹炭的工坊與竹炭展售空間。竹炭一村位於澀水社區,廖昭勝製作竹炭,取用4年生以上的孟宗竹為原料,採高溫炭化技術精煉而成。製出的竹炭緻密、孔隙多、富含礦物質,具有很強的吸附力,並有調節溼度和消除臭味功效。
  
竹炭一村生產竹炭片、竹炭杯、竹炭吊飾、竹炭棒、竹炭皂和竹酢液等多元產品,並將竹炭與澀水陶藝結合,以竹炭粉加入陶土製作陶杯和泡茶器具,當中最受好評的帶把手的竹炭杯。廖招勝說,竹炭杯可以泡茶、泡咖啡,竹炭改變水分子,讓茶和咖啡更好喝,而將竹炭放入米中煮,則讓米飯吃來更香Q可口。
    
據說,日本人愛竹炭,也生產有竹炭杯,卻無法將細竹枝燒成線條柔和的彎弧把手,也難將溫度差異的竹炭杯與竹把手黏合,是以廖招勝燒製的帶把手竹炭杯,讓日本人驚艷又喜愛。接續他並研發出竹炭蓋杯、竹炭攪拌棒、竹炭刮痧板、竹炭吊飾和竹炭琴等作品,讓竹炭能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第三站賀得竹炭產品生產工廠
生產及銷售包含竹炭襪/竹炭內衣褲/襪品/竹炭塑身衣褲/竹炭護腰帶/竹炭護膝/健康襪/褲襪等。
   


第四站
鹿谷鄉
鹿谷鄉氣候是屬於山地溫暖氣候,境內為丘陵地形,年均溫23,加上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籠罩,海拔800公尺上下,土壤富有機質,最適合茶樹生長,所產「凍頂烏龍茶」已成所有茶葉之代名詞(並於道光11年間,初鄉林鳳池舉人,從福建武夷山帶回軟枝烏龍茶栽種,位於凍頂上成為今日全鄉最重要之經濟作物凍頂烏龍茶)。鹿谷鄉居民超過七成以茶葉生產為業,是全島唯一依靠單一生產作物為經濟來源之鄉鎮,經多年推廣,品質相當受歡迎,茶葉因地處高地,產值通常較平地茶葉為高。該鄉飲茶品茗並已成一門獨到的生活藝術,更因價格穩定,居民享有極高生活水準;除茶葉外,竹筍、山芹菜及鱒魚養殖也是該鄉特產。 鄉內土地大部份屬台大實驗林場及國有林地,林相保存良好,溪頭、杉林溪著名森林遊樂區,每年吸引數以百萬人次,前來鄉內休閒旅遊。溪頭森林遊樂區與實驗林,在台灣大學多年之經營與維護下,擁有豐富的森林生態研究資源,可提供作為自然生態系統運作的展示教室。

第四站『武岫竹炭窯文化園區』(南投縣鹿谷鄉竹林村田頭巷35-66號)
走國道3號(中二高),下竹山交流道,台3線右轉左轉 "縣道151甲",往鹿谷方向,接151縣道,往小半天方向(右手邊轉角為7-11),接竹林村方向到"武岫竹炭窯文化園區"

 
「武岫農圃」主人-林勝武先生,數十年來以經營茶圃/茶葉為業,在鹿谷除擁有專屬茶園之外還有近10公頃的孟宗竹林。近年在政府大力推動農產業再造文化中,由行政院農委會、南投縣政府、鹿谷護林協會、鹿谷鄉公所、鹿谷農會觀光農園產銷班第一班聯合輔導、屏東科技大學研發團隊監製,以改良式傳統窯燒製而成孟宗竹炭,是集合國內產、官、學齊力不斷精進製窯燒炭技術,以提供高品質的孟宗竹炭原料及相關製品為最高宗旨,也讓「武岫農圃」多了項驚人的養生健康產品-「孟宗竹炭」。

「武岫孟宗竹炭」燒製係以四年生以上的孟宗竹為材料,採用高溫炭化技術,歷時十多天,以傳統窯手工精心燒製而成(並非一般機械燒材油方式)。其中竹炭的炭質結構非常緻密、比重大、孔隙多,且礦物質的含量也十分豐富。由於竹炭是含有多孔質的天然有機材料,對硫化物、氮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學物質,能發揮強大的吸附分解作用,也有調節濕度、分解異味、消除臭味等功能,目前已逐漸被南投地區飯店餐廳採用及應用於木製房屋的天然調濕劑。
 

 

由於竹炭經過高溫精煉後,具有多項優良的特性,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人體內環境,還可以使空氣更加清新乾淨,因此,在日本享有「黑鑽石」的美譽。而台灣孟宗竹生長時間較短,砍伐不會造成山林水土破壞,較能符合大量使用的經濟效率,亦符合水土等環保精神。竹炭有淨化空氣與水質的效果,這些都是來自木炭在高溫燒製時,木材中水分迅速而徹底被抽出,使木材內細胞壁形成「多孔質構造,這些由細胞壁及細胞膜形成的多孔質,如果放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就像數千萬間有直有橫的隔間,而隔間門原有的水分被抽走了,留下的隔板就成了極具有吸附力的材質,作用有點像超強力海綿。只要片小小的竹炭,它內部多此質可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竟可達二~三百平方公尺,約等於一個球場大小,實在很驚人!靠著這些看不見的多孔質,竹炭就像一部迷你型的空氣清淨機或濾水器,可以吸附空氣及水中的有害物,達到淨化、除臭的效果,而且不必插電,還有重復使用的特性。
 

    

  

 


武岫竹炭窯文化園區與國立屏東科大產學合作15年有成,窯燒的孟宗竹炭,全都是獲CAS認證-為最高品質國產、安全、衛生的優良竹炭,且戮力推廣將竹炭融入生活,為臺灣創造可觀的竹炭原物料產值!。今年更開發獲專利的「竹炭吸附紙」,用來包裝蔬果花卉等,足以保有原風味,甚至延長保鮮時間,深受青睞。

夜宿『小半天ㄟ厝』
(南投縣鹿谷鄉竹林村愛鄉路121之1號  049-2676468  0910676468  )

國道3號中二高>竹山/鹿谷交流道 下中二高>右轉台三線往竹山鹿谷方向>左轉保甲路>接151號縣道往鹿谷溪頭方向>鹿谷>鹿谷鄉廣興村>右轉(路旁有指標)往竹林村>小半天ㄟ厝
 ▲小半天ㄟ厝 
【小半天ㄟ厝】位於溪頭風景線的支線--小半天地區(鹿谷鄉竹林村),距離溪頭妖怪村、溪頭森林遊樂區僅約15-20分鐘的路程,是往溪頭、杉林溪旅遊住宿的新選擇。民宿主人使用自產茶葉、地方特產竹筍入菜而成為私房菜(亦稱風味餐),促使精緻茶葉烘焙、風味餐成為招牌特色,深受歡迎。
 

  


 第三天9月13日
第五站大崙山觀光茶園(南投縣鹿谷鄉羊彎巷800之1號)

         

         



       


       
        
       

       

         



        

        
        
        

       



       


       
        
大崙山觀光茶園銀杏林區為鹿谷鄉的主要經濟命脈,也是鹿谷的最大產業,就是聞名海內外的烏龍茶,鹿谷已經與烏龍茶劃上等號,目前鹿谷鄉內烏龍茶產區,以大崙山茶園最大。大崙山茶園這裡,海拔1250 ~ 1500公尺常常雲霧繚繞,氣候怡"茶",是台灣烏龍茶的最大產區。整片隨著山巒起伏而成的茶樹梯田,滿山滿谷,很是壯觀。茶園裡還錯落有致穿插著好多銀杏樹,成了這裡最大的景觀特色。早期大崙山是成片的孟宗竹林,1990年時因病枯死,許多竹農改種植茶樹,但因茶樹對水土保持有害,後來茶農配合政府混合造林政策,
在茶樹間種植著銀杏樹,卻因此成了東南亞最大的銀杏林區。
IMG_6562.JPG
IMG_6531.JPG
茶田、銀杏、山巒的綜合景色,讓來這裡的遊客們沉醉其中,在這片綠色世界的壯闊美景下,讓人忘卻許多煩憂,在天氣好時,不論從哪個方位看過去都是山巒美景,藍天白雲、青脆山巒,畫中般的清幽景色讓人如癡如醉,是來過一次就絕對忘不了的。
第五站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竹香風味餐及竹炭導覽課程)
竹山鎮
竹山鎮位於南投縣西南端,阿里山北稜延伸形成,呈南高北低東山西平,面積247平方公里。地理上大部分為丘陵山嶺,東西長約18.5公里,南北長約23公里,東南部為早期鄒族傳統生活領域,地型如同一只長統馬靴。全鎮的最高點是2288公尺的鹿屈山,最低位置是海拔高度僅106公尺的濁水溪香員腳沙洲。本鎮有清水溪及濁水溪環繞,重要支流有加走寮溪、東埔蚋溪、溪仔尾溪,知名灌溉渠有隆恩圳、東埔蚋圳、和溪圳等,灌溉良田在社寮、延平、下坪及下崁等。農產以稻、菸、薯、蔬果等。

竹山鎮舊稱「林圮埔」。明朝永曆22年(1668年)林圮參軍進入竹山開墾,來到東埔蚋(延平),遇水沙連〝番〞亂而亡,地方人為紀念他功在竹山而命名。漢人在南投縣開發史中,林圮埔是第一站,地理屬清濁二水匯合,地型屬山地平原交界。林圮埔是八通關古道起點,有「居中路之心,扼後山之吭」之險,位居通往東台灣之要塞。光緒十三年(1887年)以刺竹三層圍城,設置雲林縣城於此,就是前山第一城。竹山地屬水沙連,跨域漢〝番〞地界,山林產業及水圳發達,十七世紀航海貿易的荷蘭及明鄭時期,鄒族及布農族逐鹿場地於此,提供獸皮等交易,十八世紀清朝開圳灌溉,文化聚落,交易發達。十九世紀末,日治殖民時期,引進企業會社開發竹林木產業,竹子成為竹山的政治經濟產業印記,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改制,竹林產業豐富的林圮埔,正式改名竹山郡。二十世紀的國民政府,推動家庭即工廠,竹山竹產業加工廠因而發達,解嚴後,地方人參與社區營造,竹山產業走向有地方質感,有多元竹文化產業之生態旅遊。
前往竹山交通圖

青竹文化園區
(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04 9262 3928   0939-250969 Sandy)

   
青竹文化園區為 【青竹生產合作社】所建立,本合作社為結合竹農、竹業工作者等多方心力所組成之非營利組織團體(NPO),1997年,鑑於國內竹產業外移,大片竹林被茶 園所取代,不忍見竹業從此沒落而成立。青竹文化園區的設立,將竹產業發展與營運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景觀與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 是一處兼具觀光休閒、生態保育、地方產業與教育功能的特色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一直致力於竹產業的精進,在一片追求自然、環保、養生的呼籲下,「竹炭」成為這幾年國內當紅的生態產品,有鑑於國內消費者對竹炭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竹炭的益處一知半解,青竹於2004年開始「造窯」,建造標準土窯開始燒製竹炭,希望成為國內生態炭的教育推廣窗口,大力推廣遠紅外線高溫竹炭及竹醋液。希望讓遊客在享受竹林清幽之際,也能感受竹林生生不息的循環生命力,看竹發筍、成林,進而每株竹材都有用途,每株用(或沒用過)的竹子,也都能經由火煉而成為最環保的材料,回歸自然。青竹陸續開發各式結合竹炭與竹藝的DIY製品,讓遊客在享受竹林生態之際還能親手製作相關的竹紀念品帶回家。此外,也利用活性炭粉,製作各式竹炭食品,讓遊客在深入了解竹炭製作的過程後,還能品嚐竹炭食品的自然、環保與養生風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