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聯手億利150億沙里淘金

錢學森30年前預言成真 甘肅聯手億利150億沙里淘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5-11-11  16:17 
和訊網訊息 1984年,俯瞰著西部中國廣袤而貧瘠的荒原,科學泰斗錢學森拋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預言——西部中國16億畝的沙漠戈壁將會為國人每年生長出幾千個億!而這絕不是神話,它只需要走一條途徑:發展沙產業。
今年10月21日,甘肅省政府與億利資源集團就武威沙漠生態產業扶貧項目達成協議,億利資源集團將投資150億元,在武威實施生態修復造林綠化300萬畝、沙漠生態光伏(含農光互補扶貧)發電1600兆瓦、運用微煤霧化技術供熱供汽2000蒸噸等項目。
對於此次簽約,雙方都派出了最強陣容出席,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省長劉偉平、省委副書記歐陽堅、省委秘書長李建華、副省長郝遠等高層領導悉數出席;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執行董事尹成國、副總裁李惠波等一同出席。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陳述賢則見證了這一政企強強聯合的過程。
這意味著,億利資源歷經27年磨礪的綠土地模式,在內蒙古庫布其之后、在河北、新疆等地復制,正式進入甘肅。
站上“十三五規劃”風口
在地圖上,如果沿著古絲綢之路一路向西,很快就發現,甘肅的民勤、涼州、古浪,被密布的小黑點覆蓋。在祁連山(600720,股吧)和騰格里沙漠之間,狹窄的河西走廊,成就了古絲綢之路,卻也時時被騰格里沙漠的風沙所侵擾。直到現在,甘肅省民勤縣仍是中國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2012年,民勤的荒漠化面積一度達到95%,人們驚呼,民勤又將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中國甘肅省
    
在中國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占據河西走廊這一絲綢之路要道的甘肅,自然不能錯失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縱深1600公里的“黃金段、大頻道”,必須從荒漠化的貧瘠之地,變成生機勃發的綠色走廊。
方針既定,實現起來卻艱難異常。甘肅的土地荒漠化率達到45%,破除沙漠帶來的發展制約,是最基本的省情。擺在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面前的“攔路虎”是:甘肅土地荒漠化比例高,由此帶來的沙區老百姓(603883,股吧)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大。
甘肅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沿線,沙漠治理直接影響到沿線國家對中國生態輸出的期望值,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肅時強調,民勤絕不能成為第二個羅布泊,這個硬骨頭必須啃。更為重要的是:到2020年,中國政府已經制定出明確的沙漠修復和完全消除貧困的目標,在這一目標之下,甘肅的任務極其繁重,引入外部的治沙力量勢在必行。
在今年的7月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2013年獲“全球治沙領導者獎”的王文彪曾向全球宣布:要實施一項“綠土地”計劃,將庫布其治沙模式在中國的廣袤國土上復制推廣,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復制推廣……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斷背后,不僅意味著中國嶄新的生態發展理念,也意味著生態經濟蘊藏著巨大潛能。剛剛公布“十三五”規劃建議稿顯示,中國將在十三五期間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同時,規劃建議稿還強調要“創新產權模式,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新的投資風口徐徐展現。而億利資源集團經過27年的磨礪,通過生態化、產業化、金融化、國際化、循環化和“互聯網+”的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修復、生態光能、生態健康、生態牧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六大綠色產業,已探索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沙漠生態治理模式,“十三五規劃”的東風,為億利資源集團參與中國荒漠化治理鋪平了道路。
“庫布其模式”走出去
30年前,錢學森指出,沙漠、戈壁、陽光的潛力遠未被利用,應該大力發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沙產業。21世紀的大農業——新型農業必須戰略轉移,聚焦於沙漠戈壁,沙漠戈壁並非絕對的“不毛”之地,而是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這便是可預期的“第六次產業革命”。
30年過去了,正是在沙產業理論的指導下,中國西部成長起了一批以沙漠為基地,從沙漠中淘金的企業。其中,王文彪領銜的億利資源集團,成功地摸索出一條沙漠治理、經濟效益以及精準扶貧並重的庫布其模式。
沿著庫布其沙漠的穿沙公路,可以看到一排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光伏電板。2011年,億利資源集團在庫布其沙漠開發了100mw的“光、電、草、牧”為一體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一期10mwp太陽能發電站已經並網發電。在沙漠里,光伏電池板遮風遮蔭,促進了植物的生長,並為散養的羊和雞提供庇護,禽畜的糞便提供了有機肥料,改良了土壤,使土地得到了修復。
“庫布其”模式既綠化了沙漠,又發展了沙漠種養殖業,還創造了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在這個商業模式下,不僅光伏產業有投資效益,也促進了生態修復的效益,其中生態收益占到光伏收益的20%多,這讓治理沙漠修復生態成為一個錢景可期的大生意,大大提高了可持續性和可推廣性。
王文彪不是科學家,卻是一個將沙產業付諸實踐的企業家,他說:億利近30年的沙漠修復和發展沙產業的實踐說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沙漠的光熱等自然稟賦是完全可以利用的。
在27年時間里,王文彪和他的團隊修復了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相當於綠化修復了十五個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並系統化發展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能、生態工業”的“六位一體”沙漠生態產業體系。
更讓人們驚嘆的是,他們“30年磨一劍”,積累了1000多種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種質資源,建成西北最大的種質資源庫,創新了“氣流法”植樹等100多項沙漠生態技術和100多種“沙漠生態工藝包”,這些核心技術,正是億利信心滿滿的底氣!我國沙漠有2000多萬貧困人口,億利治沙綠化生態扶貧讓10多萬沙漠貧困人口脫貧,人均收入增長20倍。
而億利的“庫布其”模式,也已經走出庫布其,被聯合國評價為“全球治沙領導者”。今年夏季,在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來自非洲、中東等國家的科研人員和政府官員,紛紛走進庫布其參觀學習,“庫布其”模式的技術儲備與商業模式,已經可以大規模輸出並造福全人類了。
綠絲路計劃
走近王文彪,總會感受到他濃烈的治沙情結,億利資源的諸多產業,均圍繞沙產業展開。2015年年初,億利資源集團更是牽頭髮起了全球首支致力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環境改善和綠色能源發展的股權投資基金即“綠絲路”基金,聯手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投入到治理荒漠化的事業中。
而億利資源集團此番揮師挺進甘肅,年中已有端倪。今年7月份,億利資源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億利能源(600277,股吧)投資了甘肅光熱發電有限公司,向新興的光熱發電產業掘進。從那時起,挺進甘肅便是億利資源沿絲綢之路擴展業務的必經之地。
在王文彪看來,絲綢之路沿線固然環境惡劣。但換個角度看,則是“光熱資源豐富、傳統能源富集”的財富之路,具有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無可比擬的地理和資源優勢。王文彪說,甘肅的荒漠化土地無論是沙漠成因、沙質、沙丘高度,都和30年前的庫布其沙漠非常相似,沙漠的光熱資源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地區每年3180小時的光照時間,是開發生態光能最好的地方。
2015年,經過一番內部架構調整和業務並購,億利資源集團已經成為了以“綠土地、綠能源、綠金融+互聯網”多元發展的產業集團。從去年到今年,億利資源集團先后與河北省、天津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因為擁有煤炭高效利用的“微煤霧化”技術,億利資源的在“改造、替代傳統燃煤鍋爐”這一業務上也取得了迅猛的增長。
在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在廣闊的壩上地區和京藏高速公路沿線兩旁,億利資源集團已經種上了樟子松和沙地柏等樹木,並對大面積的檸條平茬復壯,讓他們恢復生機。在崇禮縣陡峭山巒溝壑中,億利資源集團的植樹大軍在陡峭的山坡上植樹,讓山峰披上綠色,為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做出了巨大努力,獲得了“中國申奧突出貢獻單位”稱號。
在新疆的南疆地區,億利資源集團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南疆“生態、民生、經濟”等一攬子戰略合資合作協議,成功實施了“林、草、藥材”復合生態試驗示范項目,研究開發創新南疆沙漠治理和苦咸水改造利用。
即將開啟的“十三五”規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為億利所倡導的綠色生態經濟開創了新的藍海。從庫布其到河北,從南疆到甘肅,億利的足跡已踏遍中國的荒漠化地區,正是堅持自主創新、堅持市場驅動,億利才成就了今天的規模,促進了荒漠化地區的協調發展,讓沙區的老百姓分享到生態經濟的果實,這正是五大發展理念所倡導的。
王文彪說,聚焦沙產業、治理荒漠化,將是億利資源集團堅定不移的發展戰略,“庫布其”模式還將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繼續實踐,為更多的沙化土地披上綠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