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2008年6月號 / 大發糧財 2008年5月號 / 金色俄羅 2008年3月號 / 跟著越南富起來

 


食物的.能源的.投資的 大發糧財
作者:王一芝 攝影:陳應欽 出處:2008年6月號 / 大發糧財


糧荒 連富裕國家都感到壓力

過去一年,所有能吃的都變貴了


     「沉默海嘯席捲全球(The silent tsunami)!」


     這是2008年4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封面故事,引用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執行長希蘭(Josette Sheeran)的話當作標題,形容全球陷入高糧價的危機。


     過去一年,所有能吃的都變貴了,玉米漲幅65%,黃豆漲幅91%,稻米更大漲200%,「最近18個月,糧食價格不只高漲,變動也很大,」美國穀物協會(U.S. Grains Council)風險管理專家何健(Robert Hodgen)今年5月初對近百位台灣穀物業者演講時提及。


     有媒體形容,糧價的驚悚指數就像看靈異電影,可怕的是,專家警告:價格還沒到頂點,未來四年恐怕再創新高。


     今年以來高糧價已經造成22個國家陷入動盪:海地總理因無法制衡糧價,遭國會罷黜。泰國農民怕收成的稻米被偷,請槍手當保鑣;巴基斯坦出動數千兵力護送小麥的卡車。印尼、菲律賓、埃及、喀麥隆、象牙海岸、衣索匹亞等,都曾爆發強烈的糧食短缺抗爭。


出口國擁糧自重,連富裕國也面臨糧食短缺

     為了確保國內糧食不致匱乏,主要稻米生產國如中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反而調漲出口稅或限制出口,讓問題雪上加霜。


     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泰國還一度提議聯合其他四個稻米出口國,仿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組成稻米輸出國組織(OREC),未來的稻米可能有錢也買不到。


     現在連日本、美國和新加坡這些富裕國家也都感到糧食短缺的壓力。美國《Newsweek》的農業專題中,就下了〈富裕但是飢餓〉(Rich but Hungry)這樣傳神的標題。


     日本就面臨天然奶油短缺的窘境,新加坡吃免費齋飯的民眾大增三成,美國一些貧民也開始要孩子多喝汽水少喝牛奶,因為汽水比牛奶便宜。在義大利,每天必吃的義大利麵價格上漲20%,人民只好改吃其他食物。


     許多人都在問,到底長期以來穩定的糧食價格為何而漲?根據《華爾街日報》(WSJ)最新的一項調查,53位經濟學家受訪者中,51%表示,中國和印度的需求是造成食物暴漲的主因,41%認為需求是造成食物成本上升的主因,20%的受訪者則將食物價格高漲歸咎於供給問題,另外有11%表示,這是投機行為造成的潛在泡沫。


新興國需求大增,但油價、天候卻不配合

     著名的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農學系教授瑞馬斯瓦米(Sonny Ramaswamy)在接受《遠見》專訪時,把國際糧食價格走高的原因形容為「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意思是說,很多不相關的事情都集合在一起。」


     首先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民所得提高,對肉類的需求大增,但生產一公斤的肉品,必須消耗六公斤的飼料。


     天候不佳,導致澳洲、越南等糧食大國出口量銳減。氣候變遷是科學家認為影響糧食生產的最大隱憂,因為隨變遷而來的異常氣候,導致乾旱、洪患等天災頻傳。


     再來是供給減少,高油價引發生質能源走紅,大量農地與糧食作物轉供生產生質能源之用,陷入與車爭糧的局面。


     另外,油價高漲也加重了糧食的運送成本。


     美國穀物協會總裁兼執行長賀比(Kenneth Hobbie)舉例,2006年4月,從美國墨西哥灣運送到日本的運費,一公噸只要34美元,今年4月已漲到114美元。



景氣 美國農產出口將破1010億

在次貸風暴中,獨農業翻紅


 


美國農業最紅趨勢2〉玉米、甘蔗搶手 糧荒危機擋不住生質能源需求
作者:王一芝 出處:2008年6月號 / 大發糧財 

     繼能源危機、全球暖化、次級房貸風暴之後,糧食漲價與短缺已成為最受世界矚目的議題。


     人類花了幾千年才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演化到網路社會,但只要少了糧食,就足以讓文明倒退回農業時代。


 將近60歲的約翰森,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愛荷華州(Iowa),這裡是美國玉米種植面積最大和出口最多的州之一。當了35年農夫的他,今年不再把玉米送到密西西比河穀物收集站等待出口,而是把玉米賣到幾公里外的乙醇提煉工廠,可以賺到更多錢,「現在收入是兩年前的兩倍多,」他說。


     過去三年,像約翰森這樣的農民愈來愈多,愛荷華已有1∕4玉米,送到州裡28個生質乙醇工廠。


     愛荷華州正是美國的縮影。美國去年玉米產量也有1∕4用來生產乙醇,其中還包括大批農民看到玉米漲價,放棄種植大豆,而改種玉米的貢獻。


     自從2006年超越巴西成為全球最大的生質乙醇生產國後,全球生質乙醇的產能及產量成長,幾乎都由美國帶動。


     美國生質乙醇研究機構Renewable Fuels Association的資料顯示,過去三年美國生質乙醇產量成長率,分別為14.3%、25.6%和32.6%,全美已有超過半數的加油站,提供酒精混合汽油,目前以E10(10%酒精,90%汽油)為主,未來將以E20為銷售主力,到2020年希望推進到E85。


     2007年12月,美國總統布希又簽署新能源法案,規定2008年使用生質能源作為與汽油混合物的產量,必須由54億加侖增加至90億加侖,2020目標將大幅提高至360億加侖。


 


  


前進新興市場 三部曲 莫斯科‧聖彼得堡 造富雙城計-金色俄羅斯
作者:楊瑪利、徐仁全 攝影:陳之俊 出處:2008年5月號 / 金色俄羅


受惠於能源,俄羅斯2007年經濟規模已達1.3兆美元,預估2020年,將成為第五大經濟體。
經濟富起來,消費也變奢華。
這裡,精品不缺席,餐廳、咖啡館比法國凡爾賽宮還金碧輝煌。
這場俄羅斯的世紀新機會,台灣該如何掌握?

大國再度崛起

     當美國正忙著總統大選,媒體上成天都是候選人歐巴馬及希拉蕊吵來吵去的新聞時,俄羅斯已在3月2日寧靜地選出自己的總統梅德維傑夫(Medvedev),5月7日就任。


     當大多數的西方國家還在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造成金融風暴的傷害,身處在北極圈附近的俄羅斯,卻能置身於外,受點輕傷,甚至無關痛癢地秀出傲人的2008年第一季經濟成長數字8%。再次向世人說,俄羅斯經濟沒有問題。


     俄羅斯,這個過去曾與美國平起平坐,同為世界兩大敵對霸權的「大國」,在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國家一一瓦解後,經過了改革開放的戈巴契夫、葉爾欽等人領導,仍無法恢復其過去威風八面的老大哥地位。


     豈料,2000年曾任KGB特務情報工作的普丁總統上任後,這隻沉睡了20年的北極熊好像突然醒了,更穩穩地向世人說:「偉大的俄羅斯回來了(Russia is back)!」


經濟亮眼》富豪人數僅次美國、外匯存底世界第三、經濟體坐八望五

     的確,從各種經濟數字看來,短短四年,也就是普丁第二任總統任內,俄羅斯的表現令人驚豔。


     根據俄羅斯官方統計,2007經濟規模已達1兆2363億美元,已是世界排名第八大經濟體。


     如果維持每年6%~7%的經濟成長率,至2020年時,俄羅斯就可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在美、中、日、德之後,取代印度。


     在國民所得方面,普丁上任後每年調漲公務人員及軍人薪資,帶動國內工資增加。四年前只有3400美元,去年已高達8830美元,成長1.6倍。


     說著一口標準中文的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教授劉宇衛(Valentin Golovachev),今年初受台灣漢學研究所之邀來台做研究。由於1990年代俄羅斯經濟狀況很差,劉宇衛曾在1996年到2004年間來台灣工作,擔任中央電台記者。後來看到俄羅斯狀況好轉後,回到俄羅斯,薪水四年來已經漲了四倍,他明顯感受生活改善了很多。


     今年3月份《富比士》(Forbes)雜誌所做的全球富豪排名調查更可發現。全球聚集最多10億美元以上身價富豪的城市竟然是十年前還在世人面前大排長龍買一條麵包的莫斯科,達74位之多,全球之冠。平均每位富豪的身價高達59億美元,總資產更達到4366億美元。


     不僅老百姓變有錢了,俄羅斯政府更從負債國快要變成捐贈國,地位180度大轉變。雖然還欠世界銀行50億美元,但俄羅斯正考慮還清80%欠債,並與世界銀行合資某些投資項目,更不排除成為世界銀行的捐贈國。


     由於能源及原物料的價格上漲,讓天然資源頗豐的俄羅斯坐享其成,不僅貿易出現順差,更換來大筆外匯存底,成為有錢的大國。俄羅斯外匯存底從2000年的366億美元,去年達到4764億美元,排世界第三,領先第四名的印度,把台灣擠到第五名了。(見頁180表3)


政治安定》共產變民主,總統普丁帶來百年難得的安定環境

     不管在世界的政治與經濟舞台,俄羅斯再起,都是重要而不能忽視的課題。


     去年底《TIME》雜誌選出俄羅斯總統普丁為年度風雲人物。為何選他?《TIME》說明,儘管去年有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引起舉世轟動,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有中國大陸北京奧運最後的衝刺等,但是俄羅斯再起這件事情對國際新局勢的影響,意義更重大。


     「風雲人物不是一種榮譽,也不是一種背書,更不是一種流行競賽。但它是更清楚地看清這世界是什麼?哪一位重要的人物強有力地塑造了這個世界——不論是好是壞。一位無畏、大膽又改變全人類的領袖,那就是非普丁莫屬了」。


     《TIME》認為,不論在政治或經濟上,普丁給了俄羅斯百年難得一見的安定。而俄羅斯身為世界土地第一大、天然能源如此豐富的國家,他的改變,對世界是意義無比深遠的。



24億人口大市場 中國+印度 全球經濟新重心
作者:林孟儀 攝影:陳宗怡 出處:2008年4月號 / 勇敢投資印度


中印取代歐美,變為全球最大經濟成長區塊,已成可預見的未來。
近兩、三年,兩國互動密切頻繁,過去的政經仇恨、邊境過結,似乎也隨著兩國領袖的相視一笑煙消雲散。
細看龍與象,如何化解情緒?如何和解共生?


今年伊始,中印關係就成了全球政治的一大焦點。繼2005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6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印度後;今年1月13到15日,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應溫家寶邀請,率領了40位政商界人士與50位印度記者,展開他自2004年5月就任以來,首度訪問中國的行程。


     辛格短短三天的北京行程,掀起大陸媒體熱烈討論中印關係的過去與未來的風潮。


     因為在過去一年,中印關係急遽升溫,2007年,兩國雙邊貿易額以年成長55.5%的速度,飇升到386.5億美元,中國將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兩國也進行了有史以來首次軍事聯合演習,開通了雙方外交部長的熱線,交流日趨機制化,讓人幾乎忘了這兩個毗鄰而居的大國,在1962年曾經為了邊界問題打過仗,交惡已久。


     如今,做為全球成長最快、人口最多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卻化解過去劍拔弩張的氣氛,希望「和解共生」!


世界重心將從歐美,轉向中印

     幾年前,以「龍」「象」之爭大做文章的財經暢銷書籍不可勝數;但從前年開始,書封印上斗大的「CHINDIA」當賣點的論述新作,一本接一本上架。拿「CHINDIA」做號召的基金投資組合,也獲得許多投資者的青睞。


     「CHINDIA」這個最早由印度商工部次長、也是印度國大黨少壯派領袖的賈蘭.蘭密施(Jairam Ramesh)於2004年提出,以「China」加上「India」組合而成的新字,比高盛創造的「金磚四國BRICs」一字更令人警醒之處,就在於中印兩國龐大的人口經濟影響力,與天然資源消費力。


     2005年初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各國與會者便開始熱烈討論起CHINDIA這個新字。


     因為當這兩個人口加起來有24億,占全球人口近四成、對煤炭、鋼鐵等天然資源的消費占全球一半以上的兩個大國手牽手,將主宰全球經濟的走向,讓人們的目光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與印度洋,並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穩定的根本。


     無論你喜不喜歡,未來就是繫於中國和印度;CHINDIA將是世界的兩大成長引擎,缺一不可,2020年更將是全球最大的經濟成長區塊!


人口相競〉孰優孰劣尚難定論

     里昂證券預估,到了2020年,「中印」的國內生產總額(GDP)將達到16兆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2006年初,美國總統布希在發表國情咨文演說當中就指出,「在多變的全球經濟中,我們看到了新的競爭者:中國以及印度。」


     但是,這兩個鄰居,能否從龍象之爭,變成互補合作的中印經濟體,引起諸多論戰。


     中國和印度的相似之處首為人口,中國有13億,印度有11億,都是全球少見的龐大單一市場。


     印度人口目前較少,卻成長得更快,1995年,中國比印度多出33%人口,2005年時中國只比印度多出20%人口,預估2025年兩國人口將相近。


     而且,據許多單位預估,到了2015年,為數2∕3的中國人將超過50歲,同時間印度卻有六成人口還不到30歲!


     由於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使兩國人口結構大相逕庭;中國將成未富先老的社會,而印度卻還能供應源源不絕的年輕勞動力——當然,前提是這些勞動者充分接受教育。


     目前,印度15歲以上的人口只有六成的識字率,中國則有91%。


     儘管表面上的人口數相近,但是迥異的人口結構與素質,將演化出截然不同的消費市場及勞動力來源,影響中印兩國未來經濟成長甚巨。


政經相競〉分處光譜與供應鏈的兩極

     而在地緣政治上,中國和印度試圖輸出影響力的地區是重疊的,對於稀少能源的共同需求與競逐是一致的;這些相同點,讓一派人認為,中印將是競爭大於合作的。


     例如在國際鋼鐵市場上,印度做為世界主要的鐵礦石供應商,莫不希望原料價格攀高,而中國偏偏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


 


未來50年內,VISTA五國GDP將成長28倍,達268兆美元,並超越七大工業國。
不讓金磚四國專美於前,VISTA五國擁有三大成長引擎和三大吸引力,成為全球新新興市場,帶動世界經濟起飛的新火車頭


三大引擎帶動五國興起

     新興市場的崛起,是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經濟新趨勢。


     自從高盛證券發表的「金磚四國」報告走紅於資本市場後,金磚不只四國的話題不斷延燒。國際資金都不斷在找尋,下一個明日之星在哪裡?


     2006年底,日本BRICs經濟研究院團隊從新興市場隊伍中,再挑選出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 Africa)、土耳其(Turkey)及阿根廷(Argentina)五個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並組合他們的英文第一個字母,稱之為VISTA。


     VISTA,這個乍聽之下還以為是微軟電腦新作業系統的新興市場代名詞,原意是遠景、展望,因此也有人把VISTA五國取名「新新興市場」。


     根據日本BRICs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未來50年內,VISTA五國的國民生產毛額總值將超越七大工業國,成長28倍,達到268兆美元。


     以目前的經濟規模來看,VISTA五國仍比金磚四國小得多。光是2005年VISTA五國9600億美元的國民生產毛額,也只不過占金磚四國總和的1∕4。


     而且VISTA五國有的還面臨著基礎建設不足、經常性收支短絀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既然如此,VISTA五國又憑什麼成為新興市場最閃亮的明日之星?又為什麼是這五國呢?答案是,這五國擁有比金磚四國還要多的成長引擎。


 









加入WTO後/劇變與飇漲 越南大躍進
作者:楊瑪利 攝影:陳之俊 出處:2008年3月號 / 跟著越南富起來























關鍵時刻〉
越南自2006年11月17日舉辦APEC領袖會議,2007年1月11日正式加入WTO後,從此步上經濟大躍進時代,國際化速度超越上海,堪稱全球第一。
火熱景氣〉
越南六大優勢,讓全球大力加碼。
景氣多熱?從連三年經濟成長率逾8%、外人投資金額203億美元,和房地產熱到只租不賣等三大指標可窺知。
經濟轉型〉
越南藉WTO轉型,四大投資優勢吸引全球;外商熱錢爆增,讓各省市從招商引資,變招商選資。
城市變貌〉
將在2010年建城滿1000年的首都河內,國際精品進駐、交通網綿密發達,變身時尚之都。
未來挑戰〉
在快速成長的面貌下,基礎建設不足、公權力不彰、官員收取規費、物價快速攀升等四大問題,成了越南發展的四大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