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八音等 國寶級原民文化

布農八音等 國寶級原民文化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7/06 04:33 高有智







台灣原住民團體即將前往參加北京奧運開幕式,表演節目融合布農族的八部合音、卑南族的舞蹈與達悟族的頭髮舞,這些都是國寶級的原住民文化資產,也讓全世界有機會可以見證台灣原住民多元之美。



*布農八音



布農族舉凡狩獵、農耕、祭典及日常生活,都與合唱音樂密不可分。根據學者研究,布農族的八部音合唱宛如一首泛音祈禱歌,尤以《祈禱小米豐收歌》最為知名,這也是民族音樂學上的一大發現。



布農八部合音也顯示布農族在文明尚未發達前,就發展出高度複雜又精緻的音樂文化,顛覆了早先對音樂的形式及表現與文明的發展是同步並行的理論。



布農八音的演唱方式,在人數上必須維持偶數,有一位領唱人,通常是有領導性社會地位的族人。演唱時間不拘,依團體默契、熟練度,及領唱人與合唱團隊當時的狀況決定。演唱時,歌者圍成圓圈,雙手伸開放在左右同伴背後腰際,相攜扶持以逆時鐘方向緩步繞行,中間則置放一束聖潔粟種。



*卑南歌舞



卑南族則世居在台東沖積平原,舞蹈多以跳、躍、蹲、踏、踢、跺為主,節奏的律動則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與張馳動靜的區分變化,是具有生命情感的民族風格特色的舞動,充分展現力與美。



卑南族的舞蹈有特殊道具相佐,如猴子、木盾、銅鈴與長桿等。無論是猴祭、大狩獵祭等重大祭典,或者開墾、播粟、祈雨、粟之割收與休閒自娛,都會有歌舞儀式。



*達悟甩髮舞



至於達悟族婦女的「頭髮舞」,或稱「甩髮舞」,也是著名的原住民舞蹈。這種舞蹈婦女排成列,以雙手互叉相互拉緊,兩腳不動,然後將頭髮甩下,開始唱歌並彎身向前,直到頭髮觸及面前的地板上,再隨腳步的前進,而屈膝彎腰,擺動長長的頭髮,藉由甩動頭髮展現力量與生命律動。



達悟族對女人的審美觀,既非依面貌與身材,而是依女人的頭髮是否修長、黝黑而定;頭髮舞通常是迎接丈夫捕魚返鄉或慶典才會跳的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