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水」困境 新加坡笑傲全球


突破「水」困境 星國笑傲全球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7/02 03:17 梁東屏/曼谷一日電



東南亞十國中,新加坡面積最小,多年來填海造地加起來也不過七百平方公里,資源更是完全沒有,但早已是區域內唯一進入「第一世界」的國家,人均所得超過三萬美元,憑藉的就是政府的高瞻遠矚,可以在十幾年前就預見問題並積極因應,最近更成功突破了水資源困境。



新加坡由於幅員太小,境內無像樣河流,該國「公用事業局」局長邱鼎財形容:「我們只有天上來的水─雨水」。自四十四年前立國以來,就一直跟鄰國馬來西亞買水,兩國每有齟齬,馬國就以切斷供水作為要脅,弄得新加坡苦不堪言。所以,如何讓水資源供應支撐未來的發展,一直被新加坡政府列為優先施政目標。



44年努力 已能生產所需水量



經過四十四年的努力,新加坡現在已經完全有能力生產出本身所需的水,甚至還成為全球處理再生水的先驅,證明新加坡政府確實有能力將弱勢轉為優勢。



怎麼做到的?首先,新加坡政府把全國三分之二土地轉化成巨大的雨水收集網絡,密布其中、總長度達七千公里的排水系統,把雨水收集後輸往十五個水庫(明年將增為十七個)。在建造水庫的同時,新加坡也將其修建成可供休憩、進行水上活動的觀光湖泊。



另一項巨大工程就是水的循環再生。二○○○年新的濾水科技能夠大規模處理汙水,水的循環再利用因此得到突破。



過去七年以來,新加坡政府投資了超過五十億新幣(一千億台幣),修建跟供水有關的基礎建設,包括四座專門將汙水再生為供家庭、工廠使用的淨水廠。



再生技術 缺水國家爭相取經



這個被稱作「新生水」的潔淨程度,不但可供家庭使用,還符合高檔半導體工廠用水的標準。現在,新加坡準備興建的第五座再生水工廠,已成為所有缺水國家爭相取經的典範。這座工廠將有四十五公里長的收集汙水管道,每天將有能力處理八十萬立方公尺的汙水。



到明年為止,「新生水」足以應付星國三○%的需水量,更重要的是,如果真有需要,這個百分比可以很容易地提高。



另外,成本較高的海水淡化部分,大約可以應付一○%的需水量,而剩下的六○%,則由本身的儲備及進口水來分攤。向來缺水的新加坡,力克萬難,逐漸為自己打造了一個水資源自給自足的發展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