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人類,海洋中的座頭鯨也會引吭高歌,而就是這股令人驚艷的美妙歌聲,喚醒了人類的保育意識。旁白:「座頭鯨終於抵達了。」
但即使保育意識高漲,地球上許多野生動物依舊持續受到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里佩:「我們目前已失去全球半數的森林、溼地以及草地。」
為了杜絕人為干擾,保育人士在動物棲息地成立自然保育區,國家公園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各國設立,然而在肯亞,世居當地的「馬賽族」原住民卻因此被強勢遷離,讓他們相當不滿。肯亞農牧地主協會會長:「野生動物總是跑出園外,和我們飼養的牲畜混在一起,傳播疾病,造成很多傷亡,另一方面,我們卻不被允許入園。」
當地居民的經濟「錢」途,如何與自然保育同時兼顧,成為新世代的保育人士所必須面臨的難題。自然保育協會首席科學家桑伊亞:「若要思考保育政策的未來走向,必須處理『人』的因素。」
生態觀光,或許就是解決方法之一,許多經濟弱勢的國家擁有相當豐沛的觀光資源,遊客住在當地人經營的豪華木屋,望出去,就直接觀察動物生態,既可保育,又可賺錢。經營者:「我們很幸運這裡有獅子,因為可以吸引更多遊客,遊客來得愈多,觀光收益愈高。」
這些收益,有將近一半都會回饋給馬賽人,無形中,也培養出當地人的保育意識。肯亞農牧地主協會會長:「人們應該明白保育野生動物,從這種資源獲益。」
生態觀光的觸角,也延伸到了雨林深處,雨林豐富的生態物種,成為許多探險遊客的新天堂。然而觀光的收益,對於貪婪的商人而言,還是比不上直接砍掉樹木,能更快賺進大筆鈔票。桑伊亞:「事實上,不管保育運動做了什麼,一定有巨大力量有時結合起來,對抗保育力量的目標。」
在地球另一端的印尼,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育同樣陷入兩難,拉札群島上原始的珊瑚礁,欲保持原貌,無法滿足當地經濟需求,開放潛水,卻又會對礁岩造成極大壓力。英國永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發展必須要與人類維生系統、生態系統以及自然服務相容,那才是所謂的永續性。」
在利益與保育的拉扯之間,如何達到真正「永續發展」的境界,與自然界共存共榮,人類還要學習。【取自TVBS新聞】
2011/2/5
- 留言者: 國20946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2-07-26 23:26:08
可以維護生物的存活不讓他們受到災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