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石滬文化祭 傳揚客家漁港文化


為喚醒民眾對新屋永安南岸石滬群的重視,新屋區愛鄉協會27日辦理「石滬文化祭」,透過田野調查資料展示、親身參觀石滬,讓參與者知道先民善用大自然環境捕魚的智慧,並彰顯象徵團結的石滬文化精神。
新屋區愛鄉協會指出,永安石滬群約有11座,是先人以鵝卵石堆砌闢建而成,馬蹄形外觀最大圓周可達500米,透過潮汐與潮差形成「天然陷阱」,用來捕撈漁獲。而當地石滬群的歷史達300年,推測是漢人向平埔族的道卡斯族購得後學習打造。

協會理事長李仁富表示,有別於澎湖雙心石滬,永安石滬群是以類似客家疊石法的方式,堆砌鵝卵石而成,可屹立百年不搖,至今僅剩70歲以上的耆老還會石滬工法,因此辦理活動保存其文化精神。
當地僅存3口石滬堪稱完整,仍然具有捕魚功能。桃園市長鄭文燦昨獲邀前來,在損壞石滬上奠下第一座基石,象徵向先人致敬外,更要突顯捍衛300年石滬的決心,同時啟動重建石滬的計畫。
新屋區愛鄉協會指出,歡迎民眾向協會報名,一同來永安堆石,協會將以工作坊活動,帶領民眾重建永安損壞的石滬。【取自中時電子報】

新屋石滬文化祭 傳揚客家漁港文化

【羅安達 桃園新屋】
台灣最知名的石滬,就屬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事實上,桃園市新屋區也有石滬群,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推估已有近3百年歷史,雖經歲月摧蝕,新屋石滬多半已相繼傾頹回歸大地,迄今仍有3座使用中,為了喚起民眾重視漁業文化及見證客家先民,善用大自然環境的智慧,新屋區愛鄉協會在耆老幫忙下,將舉辦石滬文化祭,希望利用現有資源,發揚客家石滬文化。
懂得石滬維修的耆老,帶著新屋區愛鄉協會成員,前往海邊,討論損壞的石滬,未來要怎樣修護,耆老指出新屋石滬,跟其它地區不同的是,其它地方都是玄武岩,較方正好堆疊,而新屋的大多以鵝卵石互疊,要疊得紮實難度頗高,他原本以為沒人要學,現在知道愛鄉協會,要來學習這項傳統漁業技法,他希望可以繼續傳承,來保護新屋區珍貴的石滬文化。
新屋耆老 吳金邦:「人家就願意,要傳下去,我們就是說,就我們知道的技術,我們就教人家,讓人家這樣下去做,繼續一代一代這樣延續下去,這才有一個歷史。」
學習鄉親 徐肇康:「老師教我,我會完全沒有保留的,全部教下去,以後永遠永遠,一代一代傳著下去。」
新屋區愛鄉協會成員表示,根據他們調查,這些石滬群已有近3百年歷史,從鼎盛時期的30座大小石滬,現在只剩下3座完好,為了發揚客家漁港的傳統漁業技法,他們向耆老學習,維修石滬的技巧,希望重現新屋石滬群。
新屋愛鄉協會理事長 李仁富:「最主要是要將我們這快要失傳的這石滬,在地的文化來發揚起來,因為這被大家忽略了,我想說我們這一代的人,可以來做一些什麼事,年輕人嘛!號召一些村民大家動起來,幫這石滬慢慢做起來。」
新屋愛鄉協會將在10月底,自行舉辦石滬文化祭,希望用行動來喚醒在地里民及社區,一起重視這全台唯一客家漁港特色,未來更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學習維護及建造石滬技巧,讓珍貴的石滬文化,也能成為新屋深具觀光及學術的活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